师从当地名老中医汤回春先生研习中医
1935年入上海市中国医学院学习,1938年毕业。
1956年入江苏省中医学校中医师资班进修一年。
1938年正式悬壶于南通市,先后在南通市孩儿巷诊所、新华联合诊所行医。
1957年8月被调至北京中医学院工作,直至1997年退休。
长期从事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内经》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内经》“时脏阴阳”理论。
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兼全国统编教材《内经》学科组长,北京市高等院校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兼职教授,国内访问学者指导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及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在《内经》理论研究中,开拓了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路指导课题设计和实验研究之路,所开创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主要研究领域为《内经》“时脏阴阳”理论。
主持与指导的科研项目曾获市级科技成果奖。
[1]程士德,苏晶. 中医模式形成和特点剖析[A]. .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4.
[2]程士德. 《内经》理论体系纲要(三)——试论《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J]. 中医函授通讯,1990,06:2-3.
[3]程士德. 《内经》理论体系纲要(二)——《内经》的沿革及书名含义[J]. 中医函授通讯,1990,05:2-5.
[4]程士德,黄海龙,王洪图,朱曾柏,曹顺明,何众,裴景山,顾继昌,徐福棠,程聚生,董汉良.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何应用的讨论[J]. 中医杂志,1990,04:4-10.
[5]程士德,喻森山,章真如,周鸣岐,王占瑛,王忠民,陆康福,赵成田,柏超然,苗后清,金万斌,徐宜厚. 活血化瘀法在疑难杂证中的运用[J]. 中医杂志,1990,09:4-11.
[6]程士德. 《内经》理论体系纲要(六)——《内经》理论体系的生命对立统一观[J]. 中医函授通讯,1991,03:2-5.
[7]程士德. 《内经》理论体系纲要(七)——《内经》理论体系的形神统一观[J]. 中医函授通讯,1991,04:2-3.
[8]程士德. 对《内经》“藏象学说”的探讨[J]. 中医药研究,1991,02:11-14.
[9]程士德. 对《内经》“藏象学说”的探讨(续)[J]. 中医药研究,1991,03:19-21.
[10]程士德. 对《内经》“藏象学说”的探讨(续)[J]. 中医药研究,1991,04:14-18.
[11]程士德. 对《内经》“藏象学说”的探讨(续)[J]. 中医药研究,1991,05:18-21.
[12]程士德. 对《内经》藏象学说的探讨(续)[J]. 中医药研究,1991,06:19-22.
[13]程士德. 谈脏腑虚证的辨治[J]. 中级医刊,1979,08:60-62.
[14]程士德. 略论运气学说与发病的关系[J]. 湖北中医杂志,1981,02:36-39.
[15]程士德. 《内经》的沿革及其书名的由来[J]. 中医杂志,1983,09:56-58.
[16]程士德. 对《内经》中“气”的概念的认识[J]. 中医杂志,1984,07:69-70.
[17]程士德. 浅谈《内经》养生学的时间特性[J]. 中医杂志,1986,09:54.
[18]程士德. 二仙汤的临床运用[J]. 山西中医,1989,01:1-4.
[19]程士德. 五脏虚证的辨证治疗(续二)[J]. 中国农村医学,1989,10:12-15.
[20]程士德,苏晶. 中医模式形成和特点剖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02:45-47.
撰写和主编了《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内经》、《内经讲义》、《内经理论体系辨析》、《素问注释汇粹》、《运气六讲》、《中医时间证治学纲要》、《中医学问答题库·内经分册》、《中医学多选题题库》、《内经选读》、《内经时间证治学纲要》等数十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