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路街道

欧阳路街道

中文名 欧阳路街道
车牌代码 沪A沪B 沪D沪E 
外文名 OuyangRoadStreet
地理位置 上海市虹口区中部偏东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邮政编码 200080
国家/地区 上海市虹口区
政府驻地 四平路421弄21号
居委会 18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清雍正二年(1724年),境西南部隶宝山县依仁乡,东北部隶上海县高昌乡。民国16年(1927年),隶上海特别市。八一三事变后,地境沦为日本海-备地区保甲第六区和伪新市街区。民国34年8月,隶上海市第十七区、二十一区(民国36年更名北四川路区、新市街区)。

解放后,境南由北四川路区第三接管专员办事处接管。后隶第三冬防办事处、派出人员办事处。1956年后分别隶虹口区祥德路、山阴路、嘉兴路办事处。境北由新市区接管,隶新市区工农乡、四平乡。1952年后,隶江湾区、北郊区、榆林区、提篮桥区。1959年12月划归虹口区。1964年10月,新港路、嘉兴路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欧阳路街道办事处。[3]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7月,欧阳路街道共18个居委会。[1]

序号 居委 办公室地址
1 模范 东体育会支路65弄5号104室
2 欧二 四达路145号
3 欧三 山阴路343弄28
4 欧四 祥德路274弄51号
5 欧五 欧阳路545弄21号
6 祥德 四达路58弄5号
7 建设 欧阳路378弄29号
8 虹仪 欧阳路351弄3号102室
9 紫荆 欧阳路289弄2号203室
10 大二 天宝西路252弄16号
11 大三 大连西路215弄14号103室
12 大西 天宝西路223号
13 邮电 四平路621弄1号104室
14 幸福村 幸福村299号
15 祥东 天宝西路4弄9号103室
16 蒋家桥 天宝西路5弄30号
17 北郊 曲阳路385弄4号104室
18 董家宅 曲阳路118弄17号101室

地理环境

序号 居委 办公室地址
1 模范 东体育会支路65弄5号104室
2 欧二 四达路145号
3 欧三 山阴路343弄28
4 欧四 祥德路274弄51号
5 欧五 欧阳路545弄21号
6 祥德 四达路58弄5号
7 建设 欧阳路378弄29号
8 虹仪 欧阳路351弄3号102室
9 紫荆 欧阳路289弄2号203室
10 大二 天宝西路252弄16号
11 大三 大连西路215弄14号103室
12 大西 天宝西路223号
13 邮电 四平路621弄1号104室
14 幸福村 幸福村299号
15 祥东 天宝西路4弄9号103室
16 蒋家桥 天宝西路5弄30号
17 北郊 曲阳路385弄4号104室
18 董家宅 曲阳路118弄17号101室

经济

欧阳路街道位于虹口区中部。北由大连西路与杨浦区相连,与曲阳路街道相接;东经四平路接新港路街道;南经临平北路、四达路、甜爱支路接四川北路街道;西由东江湾路接广中路街道。地境面积1.45平方公里。[3][4]

社会事业

2011年累计完成区级税收13825万元,完成全年计划数的102.85%,同比增长10.05%;累计引进企业297户(其中外资4户),注册资金133346.85万元(其中美金802万元),完成全年指标的186%。

文化教育

交通事业

民国21年后,创建平民村小学(今幸福村小学)、江淮中学。民国25~29年,日本人在欧阳路一带开设日本高等女子学校、日本女子商业学校、日本中学和第五日本国民学校。民国35年,光华大学迁入境内复校。1944年,胡宗南在四达路开设中正中学,校长由国民党陆军中将黄雍担任,学生接受军事教育。解放后,中正中学撤销。1951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光华大学离境。1952年,上海财经学院迁入境内办学,1958年迁出。1957年平民村小学更名为幸福村小学,后成为乒乓球活动传统学校,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曹燕华曾在此接受启蒙训练。1960年,上海市北郊中学迁入,现系区重点中学。1982~1991年,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区行政管理学院、区党校、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和上海市统计职业技术学校迁入境内。1993年,境内有大专院校1所、中专、职校2所、中学5所、小学10所、幼儿园8所。另有区老年大学、街道老年学校各1所。境内有欧阳路地段医院1所。[3]

民主建设

交通:地铁10号线邮电新村站,公交14路、962路[5]

民生工作

  • 以创建促管理

扎实开展创建工作。街道创建成上海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紫荆、大三等9个居委会成功创建成为“上海市和谐示范居委会”。完成申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工作。正在创建成全国的和谐社区。完成虹仪居委办公室、邮电居委活动室改建装修及欧五居委会办公室门口外立面优化工作。储备社区建设后备力量,招聘了18位社区工作者。配合做好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面试、政审、录用等有关工作。稳步提高了居委干部的薪酬待遇。

  • 推进公众参与

完善社区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等社区协同参与制度。召开2011年社区代表会议,共收集社区代表和委员65条意见、建议。欧阳社区代表组会议5个代表组、社区保障委员会分别开展各类代表组活动,搭建起由社区成员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

市容环境

  • 加强生活服务中心管理

扩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150m2,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孵化、发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与民生发展引进“快乐三点半”社团组织开展暑托班,惠及20名贫困学生。引进虹口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开展“倾情相伴助老情”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 深化“网上敬老院”建设

网上敬老院现有普通会员1321人,VIP会员78人,会员数量稳步提升。网上敬老院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援助、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四大类五十一项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累计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3万余客,家政介绍2000多人次;医疗保健服务428人次;精神慰藉服务通提供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24项服务;应急求助服务为256名社区老人安装了智能居家宝。积极落实“九十岁老人免费喝牛奶”工程,482名社区90岁以上老人喝上了免费牛奶。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解放日报、新闻晚报等媒体竞相报道,市委书记俞正声也对此进行了批示。

  • 积极打造充分就业社区

2011年街道新增 “三个一”服务项目,即“一条站长热线,一个QQ号码,一路青年创业直通车”。通过此项服务方式已成功推荐83人就业。

  • 健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

一是关注低收入群体。坚持做好帮困工作。完成了第一批经适房相关工作,共有429户家庭能享受到改善住房条件的机会。二是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开展了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继续实施残疾人健康关爱活动,组织300名各类残疾人到市残联康复中心进行健康,增强社区残疾人的健康意识。做好重残无业人员的居家养老工作。三是提高双拥工作水平。走访慰问共建部队、老将军讲师团等。积极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完成13名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开展双拥模范创建工作,街道创建成区双拥模范街道。

地区安全

  • 提高市容环境水平

一是要增强与地区城管条线各部门协作,加大辖区内环境整治力度。点面结合,提高区内市容环境热点地区监管力度,确保地区内市容环境水平持续提高。二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运用市场机制辅助管理模式,采取门岗式的固守的方法解决了天宝西路248弄“流动摊贩”长期占路经营的顽疾。三是加大地区内违法建筑整治力度,对违法建筑继续保持高压的态势,辖区内共拆除新搭违建614平方米,历史存量违建310平方米,从而有效遏制违法建筑的蔓延势头。

  • 突破管理瓶颈

将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小区31万平方。试点以来,物业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居民的居住质量得到改善。市政府办公厅对此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一毛钱”工程》,得到市委书记俞正声批示。二是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试点。试点工作自5月中旬启动以来,由点到面,全面展开,辖区内67个有完整物业管理的小区已纳入此次试点工作范围。通过建立好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和保洁员队伍,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文明建设

  • 深化平安建设

完成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软、硬件建设,并投入使用。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网络体系,打造社区“亮灯”工程,提高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对塘里164家居民室外的老化电线进行更换。加强基层综治力量,创新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督导员。组织辖区内近50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筹备欧阳综治协会分会,开展地区治安突出问题的联合整治,成立了鲁迅公园综治室,强化对公园的社会面防控。做好平安实事项目,打击公共场所扒窃拎包犯罪24次;打击利用通信手段实施诈骗犯罪30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人。

  •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成立欧阳路街道安全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成立了12个安全促进项目组,积极推进欧阳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做好各季度、节假日的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全年共检查各类单位1380次,开具执法文书25张,整治各类安全隐患75条,整改率100%。深入推进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聘请2名消防专职干部,与派出所共同做好社区消防隐患排查工作,至今共检查4850次,发现火灾隐患960处,责令限期整改665家,处罚个人9人,处罚单位46家,罚款12.15万元。积极督促中原证券、玉龙大厦等5幢大楼老化的消防设施进行整改。在虹口公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行民防疏散方案调整,组织街道综合大楼疏散演练。[1]

社会管理

  • 创新工作思路

运用多种形式抓好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一是“小巷总理”开通官方微博。联合新民晚报社、新民网,组织策划18位“小巷总理”集体在新民网“上海滩”开通官方微博,建立发布机制,借助本地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日常工作信息。18个居委会共发微博超过3300条,拥有12000余名粉丝,此项工作受到国务院新华社、光明日报网站、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十余家中央和地方媒体集中报道。二是推出《欧阳社区报》。自出版以来,每期社区报都免费投递至社区居民家庭及辖区单位,通过刊登欧阳社区的大事、好事、民生事,让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形势与最新社区动态。

  • 整合社会资源

街道在创建“欧阳文化活动街”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文化活动街”的品牌。积极推进欧阳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年内共开展25个项目,70多场各类讲座,10多场大型活动,有效提升社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扩大“文化活动街”和文化活动中心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 夯实文明创建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不断扩大文明创建的覆盖面和参与面。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街道发动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进一步推动社区文明程度提高;在推进小区整体面貌改进方面,通过组织市民巡访团和街道专业检查团定期对各小区文明指数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资料,反馈后加强监督,效果显著;在促进和谐共建方面,街道积极加强与辖区内市、区级文明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落实共建协议,实现优势互补,同创共建文明的目标。

保障体系

扎实开展创建工作。街道创建成上海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紫荆、大三等9个居委会成功创建成为“上海市和谐示范居委会”。完成申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正在创建成全国和谐社区。完成虹仪居委办公室、邮电居委活动室改建装修及欧五居委会办公室门口外立面优化。储备社区建设后备力量,招聘了18名社区工作者。配合做好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面试、政审、录用等有关工作。稳步提高居委干部的薪酬待遇。

城市管理

2011年街道新增 “三个一”服务项目,即“一条站长热线,一个QQ号,一路青年创业直通车”。通过此项服务方式已成功推荐83人就业,15人成功创业。同时,街道继续扶持社区青年创业,持续投入创业扶持基金,为社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加强四级层面社区就业援助模式,提供多元化就业服务。全年街道新增扶持创业组织125个,失业登记人数控制在1142人,新增就业岗位数454人,职业培训425人,就业困难群体安置率达100%。连续三年创建成为上海市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单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