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塬

陕塬

中文名 陕塬
别称 张汴塬
目录导航

起源

陕塬世传为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之地。据《括地志》记载:"陕塬,甘棠西南也,分陕以塬为界。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四,召公屯之。"据说,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和召公曾在塬上立了"分陕石",三门峡市文物陈列馆里现还存有一柱形界石,叫做"分陕石柱",也叫"周召分界石"。

陕塬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1]境内。自东向西有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等塬,其中的张汴塬,就是历史上的"陕塬"。陕西省即由此得名。

形成

"塬"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式,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高地,大至几十平方公里,小至几平方公里,地形是四边陡,顶上平,当地习惯称之为塬。

在陕塬上,有一种独特而奇异的民居形式,叫地坑院,亦称天井窑院。由地坑院组成的大大小小的村落分布陕塬上,"上塬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入村不见房,平地炊烟起,鸡犬声忽闻。"纯朴勤劳的陕塬人,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里......可惜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座座地坑院被回填,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民居。面对这些发展和变化,在我们心底萌生的还有无奈和尴尬。

[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