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刺花

棘刺花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酸枣 落叶灌木,稀为小乔木,高1-3m。老枝灰褐色,幼枝绿色;于分枝基部处具刺1对,1枚针形直立,长达3cm,另1枚向下弯曲,长约0.7cm。单叶互生;托叶针状;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形,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花小,2-3朵簇生于叶腋;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黄绿色,与萼片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明显,10浅裂;子房椭圆形,埋于花盘中,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成熟时暗红褐色,果皮薄,有酸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性耐干旱,常形成灌木丛。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主要价值

性味

苦;平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敛疮;明目。主金刃创伤;瘘管;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采收储藏

花初开时采收,阴干或烘干。

临床应用

《别录》:主金疮内漏,明目。

药物组成

棘刺(烧灰)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菖蒲半两,莎草根(炒)半两,鸡舌香半两,青木香1分,青黛(研)1分,胡桐泪(研)1分,干姜(炮)1分(1方有青葙子,无细辛)。

处方来源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方剂主治

牙齿摇动,血出宣露,口臭,不能饮食。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

每用半钱匕,以绵裹含化。有涎吐之;或以绵裹贴齿上。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