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名 Amolops chunganensis Pope
中文名 崇安湍蛙
崇安湍蛙,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湍蛙属,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成蛙体长37~50毫米,头扁平,长略大于宽,吻端钝圆,吻棱明显,指、趾端具吸盘和横沟,皮肤较光滑,背具侧褶。体背灰棕或红棕色,腹面浅黄色,四肢具深色横纹。繁殖期7~8月。国内分布在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和浙江,主要栖息于山溪附近。模式产地在福建崇安。2009年7月26日摄于江西井冈山,一直不知道蛙名,日前得到两栖动物研究专家侯老师赐教,查书相符,这才定名。浙江产湍蛙共3种,都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除此以外,还产华南湍蛙和武夷湍蛙,可参见上一辑介绍。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纲: | 两栖纲,Amphibia |
目: | 无尾目,Anura |
科: | 蛙科,Ranidae |
属: | 湍蛙属,Amolops |
种: | 崇安湍蛙 A. chunganensis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纲: | 两栖纲,Amphibia |
目: | 无尾目,Anura |
科: | 蛙科,Ranidae |
属: | 湍蛙属,Amolops |
种: | 崇安湍蛙 A. chunganensis |
成蛙夜出活动,一般生活于山溪水边或岸边,有的蹲在瀑布下的石头上。4~9月为繁殖季节,这时比较集中。卵产于瀑布下的石隙间或贴在附着物上。 卵径约4毫米,乳白色。蝌蚪吻部低圆,眼位于头背上方,体宽扁,尾肌强,尾鳍低。与蛙属不同湍蛙蝌蚪腹面口后有1马蹄形大吸盘,用以吸附在溪流石上,不致被水冲走,常逆流缓缓向前移动。
![]() |
![]() |
![]() |
![]() |
崇安湍蛙(学名:Amolops chunganensis)为蛙科湍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多栖息于热带地区山溪。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600至1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