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

目录导航

原理

  是采用特殊的介入治疗器械,在X线透视导引下,经颈静脉入路,建立肝内的位于肝静脉及门静脉主要分支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并以金属内支架维持其永久性通畅,达到降低门脉高压后控制和预防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促进腹水吸收。

历史发展

  1967年 经颈静脉肝内胆道造影(Hanafee)

  TIPS动物模型建立(Roesch & Hanafee)

  1983年 气囊扩TIPS通道(Colapinto)

  1985年 Palmaz 的动物实验

  1989年 Richter 的人体应用(德国)

技术方法

  术前

  介入治疗前对病人的肝功能和肝脏血管解剖诊断

  非急诊病例的内科准备同外科手术分流(抗感染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预防肝性脑病 备血)

  术后

  观察和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出血 肝性脑病等)

  抗凝治疗

  检测TIPS通畅和必要的介入处理

  常用器械

  Richter 穿刺针 特点: 可以在用超声导向

  Rups 100 (Cook) 特点: 穿刺针尖小 损伤小

  操作方法

  颈静脉穿刺

  选择性肝静脉插管

  肝内门静脉穿刺并建立操作通道

  测定门静脉压力和分流通道的安全性

  分流通道的扩张及内支架置入

  门静脉测压 造影及调整内支架

适应证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

  2、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随时有破裂出血危险者。

  3、门脉高压所致的顽固性腹水。

  4、肝硬化并发肾功能不良者。

  适应证扩展

  不必考虑有无硬化治疗的病史

  难治性腹水如肾功能尚可,TIPS后可获90%的疗效

  等待肝移植期间

  小儿门脉高压(优于内窥镜治疗)

  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

  Budd-Chiarri 综合症

禁忌证

  右心功能衰竭或导致右心压力增高的心肺因素

  感染

  肝内大血管周围的肿瘤

  门静脉阻塞

并发症

  分流道的狭窄与堵塞

  腹腔内大出血

  肝性脑病

  感染

  胆血症

展望

   主要缺点

  非一次性操作

  操作的难度和技术性

  挑战和未来

  分流通道的再狭窄和闭塞(质量控制 带膜支架 内照射 抗凝等)

  TIPS follow up 超声技术和现代影像技术

  TIPS术式的改进

  大规模的对比研究回答治疗时机问题

  TIPS再狭窄的机理研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