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鲶

沟鲶

脊椎动物门
沟鲶
鲇形目
中文学名 沟鲶
硬骨鱼纲
目录导航

简介

沟鲶学名斑点叉尾鲴,原产美洲,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沟鲶是美国的主要经济鱼类,产量居淡水渔业养殖产量的首位。

形态特征

沟鲶沟鲶(7)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长吻鮠体色灰白,各鳍灰黑,吻锥形,向前突出,眼小,有四对须。属肉食性底层鱼类,喜夜晚捕食。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水温24℃-28℃,20℃以下摄食减少、生长放慢;耐低氧与家鱼相近;性成熟期为3龄,雄鱼比雌鱼个体大,每年4-6月产卵。当年繁殖的鱼苗年底可长至100-150克,次年可养至500克的上市规格,3龄鱼的体重达1公斤。

繁殖习性

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长吻鮠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达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年,一般为4-5年。成鱼每年3-4月开始成熟,便上溯至砾石底的河水急流处产卵。产卵期为4-6月,8月左右下退。怀卵量1-10万粒以上不等。长江的产卵场较集中于中游的荆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

通常为300-500毫米,前4年生长快,后4年即减缓。寿命较长。已知的最高年龄为22龄,性成熟较迟,最小成熟年龄3龄。产卵期为12月至翌年1月,产卵时水温2℃左右。产卵时选择在冰下1-3米的沙质或砂砾质的河滩进行,栖息于湖泊的江鳕也洄游到河道中产卵。产卵时,雄鱼首先达到产卵场,经3-4天雌鱼才来,雄鱼多转圈追逐雌鱼,转圈后雌雄鱼分别颤动身体产卵排精,产卵活动多在夜间进行。怀卵量随鱼体的大小相差悬殊,体长340毫米怀卵量5.7万粒,体长870毫米怀300万粒,仔鱼的孵化期长,约60天,初孵仔体长3.8-4.3毫米。凶猛肉食性鱼类,且是夜食者。体长50毫米的幼鱼以浮游类、毛翅类、双翅类等的幼虫为食。成鱼完全以鱼为食。几乎无选择性,在食物缺乏时相互残食。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2)生长速度较快,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常见者多为2-4公斤。在长江流域的渔获物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中下游显著多于上游地区。

生长

沟鲶形态图沟鲶形态图(5)沟鲶第一年一般个体可达12-20厘米,重350-500克;第二年平均体长达20-25厘米,重500800克左右3第三年平均体长30-40厘米,重1000克以上;第四年平均体长40-50厘米,重1500-2000克;最大个体可超过1米,重20千克以上;市场上常见的为30厘米左右的2冬龄个体,重500—750克左右。

分布区域

沟鲶沟鲶(5)原产于密西西比河,现今主要分布于中国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英国,法国,挪威,前苏联。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