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姑为 彝语“骂谷”的音译,“兵营”之意,古为乌撒部落君长的兵营,乌 撒八大首目之一的妈姑首目驻地。民国13年(1924年)设 威宁南一区,后改属二区(二塘)置 天元镇。 赫章建县后设妈姑镇,民国32年易名为铅丰镇。解放后,1950年建妈姑区于此。1953年在妈姑新厂和老厂两条街分别建立铅丰、新河两个乡,1956年合并建妈姑镇,1958年5月改为区级镇,下半年改为乡 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为管理区,隶属妈姑公社。1963年改为妈姑镇(乡级),隶属妈姑区。1984年改为铅丰镇,1989年改为区级镇。1991年“建并撤”时,铅丰镇、砂石乡、 天生桥彝族苗族乡合并建妈姑镇。
该位于贵州西部乌江北源的云 冲河和南源的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开始过渡的乌蒙山倾斜地带,处于赫章县西南36公里处。东经104°33′09″,北纬26°58′42″,南北最大宽度为7公里,东西最大长度25公里,总面积141.93平方公里。
属暖温带气候区,为南温带—中温带之间所特有的高原山区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12.5℃~13.8℃,年降雨量790.4~910.3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166.3小时,无霜期206~255天,时有春旱、洪涝、冰雹、低温、冷雨等灾害性天气。
该镇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地形切割破碎,岩石裸露,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2588米,位于 水塘村向雨大山,最低海拔1775米,位于 天桥村 大板桥, 平均海拔2100米,政府所在地 老厂村中街组,属 暖温带气候区,为南温带—中温带之间所特有的高原山区 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12.5℃~13.8℃,年降雨量790.4~910.3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166.3小时,无霜期206~255天,时有 春旱、洪涝、冰雹、低温、 冷雨等 灾害性天气。
镇域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开始过渡的倾斜地带。被大 韭菜坪、小韭菜坪、白草坪、 白雨大山、万丈坡等大山所分割,地势西南、西北和西部高,东北部较低。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500米之间,最大达800米。以西高原面积比较完整,以东地势急剧下降,形成深切割,地形破碎,谷地狭窄,山坡陡峻的 地形地貌。海拔1950~2200米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60%,海拔1775~1900米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0%。海拔2200~2558米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7.5%,属浅切割面积占1.3%,属中切割面积占54%,属深切割占55%。 由于地貌基础复杂, 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晚近期强烈的构造隆升,受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因而地貌发育复杂,区域分异明显, 地貌类型多样。
全镇地貌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溶蚀类型,占全镇总面积的40.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
②溶蚀—侵蚀类型,面积最大,占全镇总面积的50.3%;
③ 剥蚀类型,占全镇总面积的15.63%;
④侵蚀类型,面积最小,占全镇总面积的1.47%;
⑤侵蚀—溶蚀类型,占全镇总面积的15.3%。
全镇土质主要有 草甸土、 棕壤、 黄棕壤、 黄壤、 石灰土、 潮土、 紫色土等。草甸土分布地区气候冷凉,温度低,年平均气温小于10℃,年总 积温小于2500℃,植被为矮生灌丛和杂草,终年云雾多,常年风大,成土的腐植过程占优势。土质疏松,心土为棕色或暗棕色,呈强酸性反应,主要分布在水塘村的白雨大山顶和山脊平缓处。
该镇居住有汉、彝、回、苗、白、布依、黎、壮、土家、侗等十多个民族,总户数10266户,总人口3695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585人,占15.1%, 非农业人口10636人,占28.8%。 人口密度为260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合计1675(公顷),人均0.69亩(2006年统计 年鉴)。全镇辖24个 村民委员会(2008年初村委 换届选举将砂石村、 后山村合并建立 砂石浪村现为23个村民委员会)及2个居委会,106个 村民小组,境内有 赫章县妈姑镇 铅锌矿社区属县级事业单位。镇设置中共妈姑镇委员会,委员会委员7~11名,委员会书记1名,副书记2~3名,下设组织、宣传、办公室等常设机构,还设有 纪律检查委员会,含兼职和交叉机构人员在内,约16人左右。
2007年,全镇经济实现了 跨越式发展。工业总产值达67218万元,农业总产值341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0629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30130万元,农业总产值2665.1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2795.19万元;2007年比2002年增长215.36%,其中2007年农业总产值3441万元。2007年财政税收完成实际入库2138.4万元,2002年完成财政税收422万元,2007年比2002年增长506.73%,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2007年比2002年增长112.2%。
妈姑镇内工业企业,除中央、县的企业外(赫章铅锌矿、赫章县钢铁厂、矿产品厂)有城镇集体工业,乡镇企业,私营和个体工业经济联合体等。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企业改革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对国营企业,县政府实行了“全民所有、集体承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同时对个体工业户,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逐步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管理,使企业增强了活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放宽企业的组合形式,联营企业增加,股份制企业出现,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引资企业更是发展迅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4年,全年完成工业总值24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财政总收入2616万元同比下降18.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4元,同比增长13.01%。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201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3.1亿元,工业产值从2010年的4.01亿元增加到2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1.8亿元增长到6.75亿元,增幅达27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300元增长到6780元,增幅105.4%。
2017年,我镇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其中财政税收截止目前完成490余万元,预计年终可完成10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9053万元,为目标任务16127万元的118%;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5亿元,为目标任务数30亿元的105%。
妈姑镇 全镇矿产资源丰富。现境内已探明的金属、 非金属矿有铁、锌、铅、铜、硫、锑、煤、 硅石、 重晶石等10多种,并伴生有银、锗、镉、铟、镓等贵重金属。其中铁矿石储量为 基础储量43.3万吨,资源量为610万吨,资源储量总数653.3万吨;锌铅矿石金属储量333.95万吨; 黔西北队于1960年6月完成 赫章猫猫厂、榨 子厂 铅锌矿勘探所提交报告时,单独编写提交了《赫章县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分散元素评价报告》,分别计算了两地镓储量,分别探明铅锌矿中锗储量144.3吨,铟23.2吨(1976年2月贵州地质局又批准猫猫厂镉117.7吨,铟7.3吨)。贵州冶金地质队于60年代中期对猫猫厂、榨子厂等铅锌矿区进行补勘时,对镓、锗、镉、铟进一步作了勘查评价,重新计算了镓的储量。经审查,最后批准储量130.7吨,1965年3月、5月、12月分别编写提交了《赫章县榨子厂(锗)铅锌矿补充勘探资料》, 探明储量锗178.4吨,镉177.6吨,铟6.7吨,《赫章县猫猫厂(锗)铅锌矿床补充勘探地质资料》探明锗储量4.2吨。煤炭储量属 向斜测区资源量0.5241845亿吨,储量总数0.5241845亿吨,主要分布于天桥、新厂、老厂、冲子、平原、九股、团结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