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时的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林清玄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县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祖籍福建漳州,先祖于明朝末年移居台湾,到林清玄这一代是林家移居台湾的第十三代。
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8]
由于家贫,留在家乡没有发展空间,经济来源非常有限,林家兄姊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出外谋生。林清玄十四岁那年也离家到远方求学。
14岁至18岁,林清玄住在台南,在傍海的瀛海中学读高中,从学校跑到海边只要半个小时。
林清玄一边求学一边写作,以投稿赚取生活费。没钱生活时,常帮渔民出海捕鱼、种蚵,甚至帮人在码头搬货,在屠宰场杀猪。17岁时,正式在当时影响力颇大的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连载十天的头条,一时轰动,得到三千元台币稿费。
1972年,林清玄考上世新大学电影系,到台北学习,受教于宋存寿、丁善玺、陈耀圻等导演,眼界大开;创办《电影学报》并任社长,创办《奔流》杂志任总编辑,创办《新闻人》周报担任总主笔。在大学期间,林清玄非常活跃,为了宣扬理念、募款,曾四处演讲,奠定了他善于演讲的基础。[9]
20岁时,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21岁出版第二本书《莲花开落》,22岁出版第三本书《稚乌啼》。从此,林清玄年年都有新作出版。[10]
大学毕业后,林清玄服兵役两年,在军中接到三张高薪聘书,他选择了当时最能引领风潮的台湾《中国时报》任职,第一份工作是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从此,记者、主任、撰述、主笔、总编,共任职报社十年。
林清玄相册(19)林清玄离开报社后,进入台湾中华电视台任企划部主管,主持电视台《生活笔记》节目,并主持中国广播公司(当时中国台湾最大的电台)的带状节目。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销量达数百万册,成为当代深具影响力之文学书籍。[11]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12]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过世,终年65岁。[13]
中文名 | 体裁 | 出版年 | 出版社 |
---|---|---|---|
《莲花开落》 | 散文集 | 1976 | 台湾胜夫书局 |
《蝴螺无须》 | 1978 | 台北皇冠出版社 | |
《冷月钟笛》 | 1979 | 皇冠出版社 | |
《温一壶月光下酒》 | 1981 | 台北九歌出版社 | |
《鸢香炉》 | 1983 | 九歌出版社 | |
《金色印象》 | 1984 | 台湾自立晚报社 | |
《白雪少年》 | 1984 | 九歌出版社 | |
《迷路的云》 | 1985 | 九歌出版社 | |
《玫瑰海岸》 | 1985 | 九歌出版社 | |
《紫色菩提》 | 1986 | 九歌出版社 | |
《凤眼菩提》 | 1987 | 九歌出版社 | |
《如意菩提》 | 1988 | 九歌出版社 | |
《红尘菩提》 | 1990 | 九歌出版社 | |
《随喜菩提》 | 1991 | 九歌出版社 | |
《烦恼平息》、《欢喜自在》 | 1992 | 洪建全基金会 | |
《有情菩提》 | 1995 | 作家出版社 | |
《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林清玄散文精选》[14] | 2019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
《文化阵痛》 | 杂文集 | 1984 | 时报出版社 |
《长在手上的刀》 | 报告文学集 | 1978 | 时报出版社 |
《乡事》 | 1979 | 东大出版社 | |
《在刀口上》 | 1982 | 时报出版社 | |
《宇宙的游子》 | 1984 | 时报出版社 | |
《山中传奇》 | 小说散文集 | 1979 | 四季出版社 |
《维鸟啼》 | 评论集 | 1978 | 德馨室出版杜 |
《在暗夜中迎曦》 | 1980 | 时报出版社 | |
《难遣人间未了情》 | 1980 | 时报出版社 | |
《谁来吹醒文化》 | 1982 | 时报出版社 | |
《处女的号角》 | 1984 | 时报出版社 |
参考资料来源于[15]
中文名 | 体裁 | 出版年 | 出版社 |
---|---|---|---|
《莲花开落》 | 散文集 | 1976 | 台湾胜夫书局 |
《蝴螺无须》 | 1978 | 台北皇冠出版社 | |
《冷月钟笛》 | 1979 | 皇冠出版社 | |
《温一壶月光下酒》 | 1981 | 台北九歌出版社 | |
《鸢香炉》 | 1983 | 九歌出版社 | |
《金色印象》 | 1984 | 台湾自立晚报社 | |
《白雪少年》 | 1984 | 九歌出版社 | |
《迷路的云》 | 1985 | 九歌出版社 | |
《玫瑰海岸》 | 1985 | 九歌出版社 | |
《紫色菩提》 | 1986 | 九歌出版社 | |
《凤眼菩提》 | 1987 | 九歌出版社 | |
《如意菩提》 | 1988 | 九歌出版社 | |
《红尘菩提》 | 1990 | 九歌出版社 | |
《随喜菩提》 | 1991 | 九歌出版社 | |
《烦恼平息》、《欢喜自在》 | 1992 | 洪建全基金会 | |
《有情菩提》 | 1995 | 作家出版社 | |
《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林清玄散文精选》[14] | 2019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
《文化阵痛》 | 杂文集 | 1984 | 时报出版社 |
《长在手上的刀》 | 报告文学集 | 1978 | 时报出版社 |
《乡事》 | 1979 | 东大出版社 | |
《在刀口上》 | 1982 | 时报出版社 | |
《宇宙的游子》 | 1984 | 时报出版社 | |
《山中传奇》 | 小说散文集 | 1979 | 四季出版社 |
《维鸟啼》 | 评论集 | 1978 | 德馨室出版杜 |
《在暗夜中迎曦》 | 1980 | 时报出版社 | |
《难遣人间未了情》 | 1980 | 时报出版社 | |
《谁来吹醒文化》 | 1982 | 时报出版社 | |
《处女的号角》 | 1984 | 时报出版社 |
时间 | 奖项 | 结果 |
---|---|---|
1985 | 国家文艺奖 | 获奖 |
1979 |
《中国时报》文学奖 | 获奖 |
以上资料参考来源于[16]
时间 | 奖项 | 结果 |
---|---|---|
1985 | 国家文艺奖 | 获奖 |
1979 |
《中国时报》文学奖 | 获奖 |
林清玄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17]
林清玄作品(3)林清玄的散文耐人寻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寻”。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例如,在《黄昏菩提》一文中,“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浪漫的黄昏,我深深地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作者由菩提联想到生命及心情的智慧。立意也从一个场景而幻化到另一个场景,使散文中有了十分玄妙的哲理体现。
由于受到佛教精神的影响,林清玄的散文往往充满了禅意,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中的道德观念,展现出佛学慈悲仁爱、普度众生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平民情怀及平等意识。正是由于这种立意情怀,林清玄的散文多描绘社会底层人物,如小职员、流浪者等。《有风格的小偷》就讲述了林清玄无心写了一篇关于一个小偷被警察抓到以后,述说偷东西手法和风格的评论性报道,竟使一个小偷在二十年后走向了光明的故事。不仅如此,他在创作散文的过程中,还将“忍让”精神散布其中,通过作品创作体现出感恩及知足的生活状态,就这种状态而言,是与佛家的超脱境界相互融合的。《天下第一》就是通过一个年轻人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调和身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事事逞强,不服输,与人争高低。这些故事都意在引导人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入世”,同时以超脱的心态去“出世”,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正面引导,并使内心情感得到升华。这些充满佛趣、哲理、真情的立意都来自于林清玄本人对生活的感知、探究、内化,最终外显在其作品中。人们在读他的《常想一二》一文时,就能感受到他在灾难面前从不怨天尤人,且不会进行猛烈抨击,而是坦然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战胜困难。正是由于林清玄这种勇于挑战苦难的生活态度,使其文章立意明确,体现出其个性化的创作特点。
林清玄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语言形式十分灵活,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意境特点。由于林清玄从小受到父辈热衷宗教事务的影响,以及有文化、有学识母亲的关爱,母亲的言语和入释后的经历共同塑造了林清玄散文的语言特色。例如,在《家家有明月清风》中,其对人生幸福的来源进行了描述,“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无情的宝殿”,这段文字描述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艺术形式,使幸福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展现。又如,在《姑婆叶的繁华》中,他认为意境并不是特别存在的内容,且生命中的繁华也没有特定的意义,是指人们带着心情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秘密,其所描述的内容为“境界不是在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来自化平常为神奇之这种繁华吧”,通过这种典雅性的艺术描写,传达文章蕴含的心境、意境,充分展现散文的语言特点。
此外,林清玄的散文语言还以清新幽默的禅语助长。一般来说,幽默性的语言形式只有在活泼的环境下,才可以展现语言的风趣特点,而在林清玄笔下,语言在慢条斯理的述说中尽显风趣幽默,还带有禅语淡雅清香的特点。例如,《煮雪》有这样一段描述“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这其中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趣。”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林清玄的语言就像清新的风,充满了感性和厚度,使作品的语言含蓄有力。通过这些灵动的文字和洞悉觉察的体悟,使作者的人生历程得到极值化体现,使文章语言达到了温馨、善美的效果。
林清玄1979年,林清玄与陈彩鸾结婚。[18]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
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
1997年,林清玄和方淳珍结婚。
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清玄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