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针

冰针

目录导航

基本定义

  中文名称:冰针

冰针相关图片冰针相关图片(7)  英文名称:ice needle;needle ice;pipkrake (法);frazil ice

  定义1:飘浮的微小薄片状或针状冰晶体, 系空中水汽在-5℃左右凝华增长所形成的冰晶。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大气物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接近地表的土中呈针状垂直于地面生长,成簇出现的冰。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冻土学(二级学科)

  定义3:悬浮在水中的针状或薄片状细小冰晶。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预报预测(三级学科)

冰针介绍

  (ice prisms)飘浮于近地层大气中的微小的片状或外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天空中可形成日柱或晕等其他天气现象。多出现在严寒(气温约一35°—-20℃)的午夜或清晨,常为碧空或稍有高云、风力微弱的天气下。这时近地层大气的湿度高于冰面饱和和湿度,在冰核的作用下产生少量的冰晶并凝华长大。

       天气现象的一种,是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之一。空中水汽在低于-5℃的条件下,经凝华增长所形成的薄片或针状冰晶体。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天空中可形成日柱或晕等其他天气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或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在严寒(气温约–35℃~–20℃)的午夜或清晨,碧空或少云、风力微弱的气象条件下,近地面层的空气湿度比较大,空气块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当空气块湿度达到冰面饱和湿度时,在冰核的作用下,气块中水蒸汽凝华、碰并长大,形成冰晶体向下降落,出现晴空降雪的奇观。如发生在夜间,清晨可见地面或地物表面铺满大量的冰晶体;如发生在白天,其对光的散射和折射作用,形成一些大气光学现象,如日柱、晕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