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婴儿最初完全是以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来看这个世界:他们生活在此时此地,对于他们能够直接知觉到的范围之外的任何东西,他们没有任何的意识。给他们一个可爱的玩具,他们会伸手去够它。但当大人在他们抓住玩具前用一块布盖住玩具的时候,他们就会停止抓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别处,似乎玩具不再存在一样。只有到出生9个月之后,婴儿才会继续他们的寻找——在皮亚杰看来,这种寻找意味着婴儿在无法感知到玩具时,玩具仍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开始。但是这种观点仍有局限,如果在藏玩具和允许婴儿伸手之间加入一段时间间隔,结果就会有所不同。皮亚杰认为,只有到了大约18个月时,婴儿才能以基本成熟的形式对消失的玩具进行心理表征。
皮亚杰皮亚杰对他称之为客体永久性现象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独创性的观察,认为儿童认识到物体永久性的能力是从生命的第一天起缓慢发展的。
(0~4个月)中,婴儿没有存在于他们之外的客体的概念。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客体离开他们的视野,大多数情况是婴儿只在他们最后看见这个客体的地方去寻找一会儿,如果这个客体不再出现,他们就接着做别的事,并不想再去寻找它。对婴儿来说,眼中看不见,心中也就消失了。
(4—9个月),有了新的进步。这时婴儿对外部世界感到有兴趣了,结果使得他们逐步获得一种对外界事物永久性的较完整的观念。如果客体在他们眼前落下,他们会到客体落下的地方寻找。他们也能寻找部分拉隐藏的物体。同样,如果他们暂时把一个客体放在一边(例如放在背后),过一会儿他们仍能找到这个客体,当然只有客体与他们动作有关时才能这样做。不过,这一阶段的婴儿不能找到其他完全隐蔽的客体。例如正在玩的物体被完全移到幕后时,婴儿只是缩回伸出的手。从他的反应看,好像客体已经消失。
(9~12个月)标志着对客体永久性的名副其实的观念的开始。这时,婴儿能找到完全隐藏的客体。例如,将玩具用毯子完全盖着,婴儿会揭开毯子找到它。表明这时的婴儿已经知道:即使物体看不到,它们依然是存在的。但是,皮亚杰发现这一分阶段有一个有趣的局限,当他把物体藏在A处时,婴儿能找到它,然后,他把物体放在B处,婴儿仍然会到A处寻找它。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遵循一个转位的系列(从一个隐藏的地方到另一隐藏的地方的移动)。
(12—18个月),婴儿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的移动来寻找它们。但是,当位移过于复杂,他们仍然会回到原处寻找,好像客体仍存在于他们过去发现之处,并未随着移动而变化。
(18—24个月),婴儿才能跟随看不见的转位。例如,这时儿童能够找到绕着沙发迂回滚到沙发下面的一只球。儿童所以能够这样做,是由于他虽然看不见球了,但他仍能在自己的内心摹想球滚动的轨道。皮亚杰指出,儿童形成客体永久性的观念是同他对客观世界的整个时间——空间组织和因果性组织的认识密切联系着的。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客体永久性观念的发展是儿童在以前和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运动协调性发展而形成新的经验结构的结果。儿童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是逐渐的连续的过程。
关于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观念,许多学者作了类似于皮亚杰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有别于皮亚杰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当主试把玩具藏在A下面让9个月的婴儿两次成功地找到它。如果主试把玩具藏在B下面,而且让儿童看见,儿童是否仍然到A处下面寻找?结果发现,把玩具藏到B下面,延缓5秒钟后让儿童寻找,儿童到A下面寻找的错误容易发生;如果延缓时间很短,只有1秒钟,儿童就不会产生这个错误。对儿童行为的解释,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客体永久性概念发展的反映。但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假设,认为儿童搜寻藏起来的物体能力中,记忆是重要的成分。在一个水平上,12个月的婴儿确实相信隐藏着的物体的永久性,否则不会去寻找。但这种能力可能只有在回忆已经成熟以后才能力生。
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观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感知动作阶段0-2岁)的最大成就,皮亚杰把这一成就称之为“ 哥白尼式的革命”。即从以自我为中心变为把自己仅看作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这一最大成就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 形成了稳定性客体的认知格式,当某一个客体在视野某处消失,他们仍能在该处寻找。(2) 空间——时间的组织也达到了一定水平,形成空间“位移群”的基本结构。这时,对客体的定位可以按“位移”的线路追踪出来。皮亚杰指出“这个群的心理学的等价语义就是包含着回到原初位置或者围绕一种障碍进行迂回等等行为的可能性”。位移不仅反映了空间的特性,同时也体现了时间序列的特点,因为位移总是遵循一定顺序发生的。(3) 表现出因果性认识的萌芽。皮亚杰认为稳定性客体及其位移的体系又是同因果性结构不能分离的。儿童最初的因果性认识产生于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结果的分化,以后扩展到客体之间的运动关系。当儿童能运用一系列协调的动作实现其一个目的——如用手拉动面前的毯子,拿到放在毯子上的玩具的时候,就意味荷因果性认识已产生了。所以,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观念对儿童后来的认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后来儿童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发现不断地影响着其他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从2000到2003年之间,这类文章多达170余篇。例如,有一项研究用类似皮亚杰所做的游戏,比较6个月和半个月的婴儿对黑暗处的物体和光亮处所藏在布料下的物体的搜索倾向(Shinskey & Munakata , 2003)。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婴儿确实具有在黑暗中寻找物体的基因优势”。然而,研究者并不确定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其中一个解释是也许遮羞布的出现干扰了婴儿本身就很弱的在脑中表征物体的能力。另一个解释是从进化和适者生存的观点来看,比起搜寻仅藏在明亮处的物体来说,人类思考并寻找黑暗中的物体的能力要更为重要。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婴儿的睡眠与其客体概念的发展有关(Scher, Amir & Tirosh, 2000)。这种关系是,在同年龄组(9个月)的婴儿中,客体永久性概念水平较高的婴儿比水平低的婴儿睡眠状况要好。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如果你不能确信第二天早晨醒来你的财务依旧原封不动、没有消失,你可能也睡不安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