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岩须

扫帚岩须

中文名 扫帚岩须
命名者及年代 (Wall.)D.Don,1834
拉丁学名 Cassiopefastigiata(Wall.)D.Don
被子植物门
杜鹃花科
亚纲 合瓣花亚纲
岩须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扫帚岩须扫帚岩须(4)常绿丛生小灌木,高15-30厘米;枝条多而密,外倾上升成扫帚状,直径约4毫米,叶在枝上成四行,覆瓦状排列。叶硬革质,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下部宽约2毫米,先端钝,具淡绿色或棕色干膜质的长约1.5毫米尖头,老时常脱落,背面无毛,龙骨状隆起,具1纵深沟槽几达叶顶端,沟下部宽,叉开,边缘具银白色(老时灰色)宽膜质边,被柔毛状纤毛。

花单一,腋生;花梗长3-5毫米,密被长柔毛,顶部下弯,花下垂,基部具2-3片被缘毛的苞片;花萼5,萼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紫色,边缘干膜质,全缘或具纤毛状的细齿;花冠钟状,白色,长6-8毫米,口部5裂,裂片宽三角形,平展;雄蕊10枚,不伸出花冠外,花丝长约5毫米,粗壮,无毛,花药短,药室膨大;花柱圆锥形,基部增厚,柱头钝。蒴果球形,直立,5瓣裂;种子多数。花期5-7月,果期8-9月。

扫帚岩须扫帚岩须(5)(注:扫帚岩须图片图册资料来源)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800-4500米的高山灌丛中或冰碛石石缝中。常成群落。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克什米尔地区至不丹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全株治气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