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鹀指名亚种图册(16)黄鹀指名亚种体长约17厘米,体重24 - 30 克,寿命18年。雄鸟头黄且略具灰绿色条纹,髭纹栗色;下体黄,胸侧的栗色杂斑成胸带;两胁有深色纵纹,腰棕色,上体棕褐色斑驳,羽轴色深而成纵纹,且多数羽有黄色羽缘。雌鸟与非繁殖期雄鸟相似但多具暗色纵纹且较少黄色,外侧尾羽羽缘白色。
虹膜-深褐;嘴-蓝灰;脚-粉褐。[1]
![]() |
![]() |
![]() |
![]() |
黄鹀喜栖于林缘、林间空地、林间小道旁和荒地、耕地等处,见于有石楠及有矮丛的地带,冬季于农耕地。停栖时凹形尾轻弹。倾斜上升后飞行迅速。性不怯疑,往往能接近数米而不惊。秋季(8月)常在地面跑行觅食,并喜沐浴,至把翼尾全浸湿后才飞至树上晾干。在栖枝上若被惊扰时,即直飞至空中,绕飞后再飞回原地。冬季由家族群集中成大群进行游荡,准备迁徙。
叫声为单音的steuf或于飞行时的清脆steelit声。鸣声从突出的栖处发出,为有特色的重复声,倒数第二音节上扬且最后一音节声长而低,声似ze-ze-ze-ze-ze-ze-zoo-ziiii,告警时作细薄的dzee声。有时跑行起飞时发出“siss i-s iss i- ser”音节重复的叫声。食物以谷物和草子为主,但在育雏期则以昆虫,主为鳞翅目幼虫及植物嫩绿部分为主。
分布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洲北部科拉半岛,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波兰,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巴尔干。越冬于欧洲南部、地中海和北非。[2]
繁殖在欧洲北部、中部和西伯利亚。主要在4至8月,营巢于地上草丛、灌木和树脚下,每窝产2至5枚,卵粉红色棕色或紫褐色,孵化期12至14天,由雌鸟孵化,雏鸟晚成性。雌雄鸟共同育雏,雏鸟留巢期13天。[1]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