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中文名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水线长 560英尺(170.688米)
国家 英国彼得莫船厂
机库 350英尺长、68英尺宽、20英尺高
研制时间 1914.6开工
舰载机 总数20架(内有2架侦察机)
主炮 6门4英寸AA
最大速度 20.2节
目录导航

发展沿革

最早作为意大利Lloyd Sabaudo班轮公司建造的客轮S.S. Conte Rosso号。1914年工程暂停,1916年被英国皇家海军收购后改装为航空母舰。该舰开始服役作为实验舰,后来作为正式列装的航空母舰。1925.11.1对舰体进行了改造。1930.4月列入后备役。1932年接受第二次大规模改装,1936年接受第三次大规模改装。1938.6.30重新回到一线服役,二战期间作为训练舰。1944.12月退役,1946.12.5出售拆毁。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1917年3月,英国海军决定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飞机母舰。“暴怒”号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改装后的“暴怒”号被称为“飞机载舰”,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但是,由于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

为了打破飞机着舰禁区,英国海军少校邓宁进行了勇敢的尝试。1917年8月2日,邓宁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开飞机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身殉职。

血的教训使英国人明白,仅依靠驾驶员的技术是无法弥补装备方面的根本缺陷的,要实现常规飞机在军舰上的安全起降,必须彻底改变母舰的结构。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这一次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

尽管如此,“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飞机虽能勉强着舰,但由于舰体中部的舰桥、桅杆和烟囱引起的湍流的影响,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

再接再厉的英国人下决心建造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从1917年开始,英国海军将建造中的客轮“卡吉林”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舰上原有的烟囱被拆除,设计人员设计出从主甲板下面通向舰尾的水平排烟道,从而清除了妨碍飞机起降的最大障碍。飞行跑道前后贯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极大地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这种结构的航母被称为“平原型”。“百眼巨人”号初具了现代航母的雏形。 1918年5月,“百眼巨人”号的改装工程完工。该舰标准排水量为14450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飞机20架。同年9月,该舰编入皇家海军的作战序列。然而,由于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匆忙入役的“百眼巨人”号尚未来得及接受战火的洗礼,战争便结束了。“百眼巨人”号只能默默地呆在皇家海军的舰队中,无法在真正的战争中一显身手。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在航母发展史上的开拓性地位是无法抹杀的。

性能数据

舰名:百眼巨人(I-49 前Conte Rosso)

建造船厂:彼得莫船厂

开工日期:1914.6.?

下水日期:1917.12.2

完工日期:1918.9.16

外形尺寸

全长:565英尺( 172.212米)

水线长:560英尺  (170.688米)

飞行甲板长:90英尺

机库:350英尺长、68英尺宽、20英尺高

排水量

满载排水量:14,550 吨

标准排水量:12,950 吨

动力装置:锅炉

主机:Parsons 蒸气轮机

功率:20,000

桨轴:4

最大速度:20.2 节

燃油储量:2,000 吨

武器装备

主炮:6门4英寸 AA

副炮:4门3磅炮、4挺高射机枪、10挺Lewis机枪

高炮:1934年增加8门50倍径4英寸高炮

舰载机:总数20架(内有2架侦察机)

舰员:373 人

结构特点

该舰利用了邮轮船体宽大的内部空间设置单层机库,以及燃油库、弹药库等与航空作业相关舱室,机库前部与中后部有两部升降机在机库与飞行甲板之间转移飞机。机库以当时标准来说算是相当地大,并以内部的防火帘幕相分隔,因此,它是唯一一艘英国在二战中使用、能够将不折起机翼的陆基飞机收纳进机库的航空母舰,这也使它在日后成了执行运输飞机任务的重要舰只,并经常被布署。[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