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风光(26)1941年,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创建。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58年,开办师专班。1978年,开办大专班。
1982年8月,萍乡简易师范学校与原萍乡师范学校分开办学,更名为萍乡市教师进修学院,并迁到现校址办学。同年11月22日,更名为萍乡教育学院,学校由此将每年的11月22日定为校庆日。
1985年,萍乡市职工大学并入,使学校从单一的师范教育向多学科教育发展。
1993年4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萍乡教育学院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萍乡市政府决定整合萍乡高、中等教育资源,以萍乡高专为基础,筹建一所本科院校。
之后,萍乡师范学校、江西省文艺学校萍乡分校相继并入萍乡高专。
校园风景(10)2012年8月7日,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高校设置评委会专家的评估
同年8月31日,省政府正式将萍乡高专“建院升本”上报到教育部,同年年底,江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和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赴萍乡高专考察评估。[8]
2013年3月,通过教育部评审,升格为萍乡学院。[8]
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6]
2015年12月2日,被选为全国高校广播工作联谊会常务理事单位。
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开设12个二级学院,学校现有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6个。
学院 | 类别 | 专业 | |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9]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 |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10] | 本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应用化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生态工程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 | ||
工程与管理学院[11]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工程造价 |
工程管理 | —— | ||
专科 | 工程造价 | —— | |
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12] | 本科 | 软件工程 | 数字媒体技术 |
文学院[13]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历史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 | ||
外国语学院[14] | 本科 | 英语 | 商务英语 |
政法学院[15]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 |
学前教育学院[16] | 本科 | 学前教育 | —— |
专科 | 学前教育 | —— | |
初等教育学院[17] | 本科 | 小学教育 | —— |
商学院[18] | 本科 | 财务管理 | 电子商务 |
市场营销 | —— | ||
专科 | 市场营销 | —— | |
体育学院[19] | 本科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教育 |
艺术学院[20] | 本科 | 音乐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学 | —— |
学院 | 类别 | 专业 | |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9]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 |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10] | 本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应用化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生态工程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 | ||
工程与管理学院[11]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工程造价 |
工程管理 | —— | ||
专科 | 工程造价 | —— | |
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12] | 本科 | 软件工程 | 数字媒体技术 |
文学院[13]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历史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 | ||
外国语学院[14] | 本科 | 英语 | 商务英语 |
政法学院[15]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 |
学前教育学院[16] | 本科 | 学前教育 | —— |
专科 | 学前教育 | —— | |
初等教育学院[17] | 本科 | 小学教育 | —— |
商学院[18] | 本科 | 财务管理 | 电子商务 |
市场营销 | —— | ||
专科 | 市场营销 | —— | |
体育学院[19] | 本科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教育 |
艺术学院[20] | 本科 | 音乐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学 | —— |
教学楼(3)师资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教职员工852人,其中博士60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48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西部之光”学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等人才工程人选30余人。[21]
杰出人才
教授(55人):黎桂芳、郭松林、黎铭、宋杰光、史小力、向绍萍、彭香萍、彭豪、李良松、邱香兰、荣联清、陈虹、何萍、苏啸、许彪、汤松萍、胡建军、王立平、张均、李海萍、肖文福、贺晓梅、马春玲、徐小勇、陈金印、史焕平、陈永秀、陈永国、刘卫林、郭伟、邱建丁、易逢荣、文正再、文侃、吴鑫、陈燕华、易淑梅、谢莹莹、欧阳咏梅、黄绍斌、李波、吴芳、易志文、肖俊宇、周锦春、李希勇、胡艳维、陈锋、康华、邓坤、姚松奇、彭胜光、朱红英、李芮、陈方前
研究馆员(2人):周欣娟、陈焱
博士(55人):陈金印、史焕平、邱建丁、许彪、贺宇辉、徐真祥、霍巍、徐小勇、曾慧慧、王海舟、顾晶、陈永国、李涛涛、贺光华、余慧、张红钢、晏根平、龙柏华、凌焰、郑照强、何志芬、杨丽、田春来、张帆、黄虎、王康、周龙生、郭慧、王剑、黄锦春、冯茜、田贵贤、李伯勋、亢春喜、郭海峰、郭新爽、宋杰光、戴剑青、童林军、王绍光、章黎、王东承、郭再平、黄德胜、邓小军、张雯晖、秦梦黎、刘梦、李祥余、熊云杰、柯华、廖建珍、李奕、罗本龙、余辉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金印、张岐生(已退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邱建丁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金印、史小力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陈金印、邱建丁、陈林、徐小勇、陈永秀、陈永国、郭松林、曾慧慧、王献忠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陈金印、邱建丁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邱建丁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陈金印、史焕平、邱建丁、康华
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陈金印、徐小勇
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陈永秀、史小力、文忠和(已退休)、刘鹏林(已退休)
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陈永秀、史小力、陈永国、陈锋、易淑梅、苏啸、吴芳、何萍、易逢荣、彭香萍、李良松、周锦春、胡艳维、蔡方萍、李卫平、朱红英、黄绍斌、文忠和(已退休)
江西省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姚松奇
青年井冈学者:龙柏华
资料来源:2019年11月8日学校官网数据。[22]
截至2017年5月,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在各专业建设中,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优质)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
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9]、英语教育、商务英语[14]、数学教育[11]、营销与策划[18]、语文教育
省级示范专业:应用电子技术[9]、商务英语[14]、工程造价[11]、体育教育、语文教育、涉外文秘[13]、营销与策划
萍乡学院(15)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商务英语[14]、农村小学教师2+3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省级精品(优质)课程: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8]、网站设计与制作、教育心理学、微生物学、古代汉语等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美概况等
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英语教育[14]、材料工程技术
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书法)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江西省网页设计大赛、江西省大学生文艺演唱大赛、江西省运动会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23]
体育设施(2)2013年,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
2013年,校团委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4年,校团委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促进奖。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4][25]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萍乡学院以总分102.8位列第474名。[7]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3]、安源工人运动研究所、文廷式研究所[26]、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
宿舍(3)截至2019年10月,学校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3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570篇,其中SCI论文73篇,EI期刊论文21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30部;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23]
校门(2)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01.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藉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外购数据库8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世界美术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
《萍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萍乡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120页。设有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心理学、教育·教学、数学、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生物、化学·化工·材料、计算机·网络等栏目。特色栏目是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其中“安源研究”栏目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报优秀栏目。[27]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宗旨,不断加强与国(境)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已与英国、美国、瑞士、加拿大、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有市场营销、学前教育、工程造价3个专业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21]
校徽标志以人字叠起的常青树为主题元素,线条舒展奔放,流畅潇洒,富有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学校飞速的发展步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学校新时期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
以绿色为标准色的图案组合鲜艳醒目,和谐靓丽,大气稳重,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蓬勃发展的朝气。寓意着学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为宗旨,为社会发展输出多层次人才的办学理念。
呈向上箭头状,四层向上叠加代表学校本科办学层次和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突出学校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
厚德至善,励学笃行
校训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深厚的恩德,也指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
“至善”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做人做事不要抱成见,这样人就能够明白透彻地认识事物,思想开阔,襟怀坦荡,善待人生。
励学,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励学”即发奋学习,勤奋求学,要求为学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思维的创新。
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递进层次,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邱晓辉[2]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史焕平 |
副院长 | 吴代赦(试用期一年)[28]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郭伟、刘卫林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潘运华 |
资料来源:2022年6月萍乡学院官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