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岭南师范学院东大门岭南师范学院东大门1636年,雷阳书院成立。

1902年,改称雷州中学堂。

1904年,开始设立师范科教育。

1913年,更名为雷州中学校。

1926年,更名为广东省立第十中学。

1935年,改称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

1954年,学校迁至湛江市寸金路。

1958年,改名为湛江师范专科学校。

1968年,改称湛江地区雷州师范学校。

雷阳书院旧址雷阳书院旧址1978年,湛江地区雷州师范学校与湛江地区进修学校合并组建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1年,学校升格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

2000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

2007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4年,学校再次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

2016年,列入广东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19)2017年6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岭南师范学院入选。

2018年,列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6月,岭南师范学院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等29个二级学院,开办本科专业73个。

2016年专业设置
学院 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法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社会工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商务英语、翻译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商学院 财务会计教育、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园林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科学教育、应用物理学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书法学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技术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
地理科学院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科学与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参考来源:[9]

师资力量

2016年专业设置
学院 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法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社会工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商务英语、翻译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商学院 财务会计教育、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园林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科学教育、应用物理学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书法学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技术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
地理科学院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科学与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参考来源:[9]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4月21日,学校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570多名,博士学位教师530多名,双师双能型教师770多名。151人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32人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65人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48人被遴选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9人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0人被评为省级“强师工程”资助对象。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3]

岭南师范学院体育馆岭南师范学院体育馆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岭南师范学院有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和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汉语言文学和小学教育)、省级特色(重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英语(师范类)、物理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省级师培基地:中小学教师师培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师培基地、幼儿园园长师培基地、学前教育师资师培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平台(部分):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机电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实验室

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交流合作

截至2021年3月8日,省级重点学科6个(教育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教育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术研究

岭南师范学院第一教学楼岭南师范学院第一教学楼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培训长短期留学生800多人。同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印尼、泰国、韩国、越南和港澳台地区的80多所境外高校、教育机构以及近30所中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300多名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和研习。经教育部批准,与爱尔兰高威—梅努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与亚洲潜水联合会合作举办“亚洲潜水学院”;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武术和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并升格为“孔子学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哲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中白哲学-文化研究中心”;与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等合作举办“水产国际商务学院”;与广东东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东岛清洁能源材料产业学院”;与紫光集团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伟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智慧教育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驻地部队等紧密协同,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法律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拓展办学资源,不断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岭南师范学院综合实验大楼岭南师范学院综合实验大楼截至2021年3月8日,岭南师范学院建有省级教学平台14个,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25个以及湛江市重点实验室4个。设有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国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6个、一般科研平台24个。

省级协同创新培育平台: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新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植物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省级重点提升平台:广东高校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2012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1个项目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资助,总经费377.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项,资助经费总额141万元。有14项成果获湛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4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7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共获资助经费215万元;另有1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校共有15项科研成果获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0个项目获广东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立项。

2016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4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资助,累计获资助金额360万元;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16项、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5项、协同创新与平台建设专项3项。年内共有16项成果获湛江市2014-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共16项。

文化传统

  • 馆藏资源

图书馆图书馆根据2021年3月8日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46.96万册,中外文纸质现期刊1424种,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65个,电子图书329.12万册,电子期刊5.06万种、115.75万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41个;自建有“岭师文库”、“广州湾专题资源库”“粤西文献资源网”等特色数据库12个。特藏阅览室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道藏》、《万有文库》《申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等一批新印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粤西地区地方志、地方文献、本校师生、校友的著作、学位论文以及中小学和高校教材等。

  • 学术期刊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于1980年9月创刊,1992年起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文科主要反映文学、语言、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学、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理科主要反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工农业技术等自然科学各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研究。学报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并被评为“CAJ-CD执行优秀期刊”。

校徽

校训

校徽校徽岭南师范学院校徽以钟为主图案,有时间、积聚与警示的意义。表明学校始于1636年的雷阳书院而源远流长,同时取其“钟铎声声,人文日新;昌明博大,蒸蒸日上”之意,预示着学校恢宏壮阔的发展前景;以正圆围绕方钟,表示具有“自强不息、发展不已”精神的岭师人追求完美与和谐。钟取“人”形,喻示教育以人为本。圆周上部的校训,说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圆周两侧的三层枝叶,表示学校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圆周下部的中英文校名以蓝色为背景,既表示学校地处南海之滨,又喻示了学校“立足湛江,面向全省,走向全国,胸怀世界”的发展定位。

现任领导

崇德、博雅、弘志、信勇

“崇德”是校训之首,对于品德的崇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尚书·武成》篇中就有“崇德报功”的提法,即尊崇有德和报答有功的人。其后孔子既以德行等四科教授弟子,又以忠诚信实、仰慕道义的具体解说来回答子张怎样才能“崇德”的疑惑。崇德,就是崇尚、重视道德,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德,从层次来说,有基本道德和高尚道德之分。从范畴来说,有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之分。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既要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也要朝着高尚的道德努力进取。既要遵守公共道德,也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就是师德。师德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对学生严而不暴,爱而不流,举止大方而文雅。教师德行的高低,是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前提。古人云:“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为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更是从反面说明品德高尚是一个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

“博雅”,指的是既具有渊博的知识,又有着高雅的志趣,温文尔雅的风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必须首先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就是知识的渊深和广博,传授知识时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解答疑难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相反,只能照本宣科,离开书本即了无余言,或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甚或经常搜索枯肠也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难,显然有亏教师的称号。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首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的经验之谈。值得指出的是,教师不仅以知识的富有而为人师,还应以志趣的高雅和风度的温文来成为学生的楷模。教书育人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极其严肃高尚的行为,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其言行举止都应文明雅致,有如玉树临风、松菊有神,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以至移情易性,变化气质。历史上许多教育名人以其博学赢得弟子的敬仰,但更以其高雅的情志和神韵征服了学生的心灵,甚或影响他们的一生。

“弘志”,就是要恢宏大志,理想高远。人无大志,有如蓬间小雀,快意于嬉戏榆枋之间,终不能翱翔云天。所谓“崇峻不凌霄,则无弥天之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完全能创造出轰轰烈烈的人生。所以先哲们都非常重视志向的确立,孔子教导学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王阳明给学生的训示是:“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吕坤告诫后生要有这样的志向:“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才高八斗的智者,还是智能平平的凡人;无论是势处春风得意的顺境,还是身在坎坷不平的困境,都必须志存高远。勿庸讳言,学校地处祖国边陲粤西一隅,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且为新办本科师范院校,办学条件与名牌大学差距较大,但正因为如此,就越发需要弘扬大志,恢廓胸襟,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我气短。

“信勇”,指的是既有自信而又能诚信待人,且能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个人禀赋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自信之心不可少。人无自信,犹草木之无神。故古今名人大都以自信自勉,文豪李白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伟人毛泽东年轻时就宣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正因为充满自信,才有“雄关漫道其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学校虽然属于一般本科师范院校,但学生要相信自己有与名校学生“试比高”的勇气和才华。自信固然不可少,但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的大学生,忠诚信实,更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始终如一的目标,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是人与人之间信实无欺。故管子提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冯梦龙以为:“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孔子感叹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乎!”教师既是为人师表,自然应当讲信修睦,而不能信口雌黄,奸诈无诚。具备了信的品德,还需要有勇的作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需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敢精神;寻求治国平天下的真理,需要有敢于献身的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需要有勇于面对耻辱的气魄,所以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年轻人富于朝气,多于锐气,再能济之以勇气,就会奋斗不息,探索不止。

学校荣誉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兰艳泽
党委副书记、院长 阳爱民
党委副书记 黄达海
党委常委、副院长 戴黍、苏古发、王胜
副院长 金义富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岭南师范学院官网[1]新浪网[8]

词条图册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兰艳泽
党委副书记、院长 阳爱民
党委副书记 黄达海
党委常委、副院长 戴黍、苏古发、王胜
副院长 金义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