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河

伊河

中文名 伊河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西北部
注入河流 洛河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流经城市 栾川、嵩县、伊川、洛龙区、偃师
目录导航

伊河之源

       栾川,伊河之源。

  栾川古为鸾川,因一种似凤凰的鸾鸟栖息而得名。鸾鸟嬉戏的一条河流,人们唤作鸾水。

伊河伊河(8)  《栾川县志》说,伊河就是古鸾水。《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说:“伊水出上魏山。”据考证,蔓渠山、上魏山,均为今闷顿岭之古名。

历史记载

  魏黄初四年(223年)

  据《晋书·五行志》载:“魏文帝黄初四年六月,大雨霖,伊、洛溢,至津阳城门(古洛阳城),漂数干家。”又据《水经注·伊水》载:洛阳伊阙左壁上石刻铭文:“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大出水,举高四丈五尺(约合10.9米),齐此已下。”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多次调查测量,推算这年伊河的洪水流量达20000立方米每秒。

伊河漂流

伊河伊河(5)     伊河漂流距郑州公里数:约200KM,车程3小时。

     伊河漂流长度:全程分两段漂流:森林漂段全程3公里,漂时1.5小时左右,目前为全国独有。设置有机械水仗区、鼓浪区、人工水仗区、水上餐厅区、人工海滨、休闲岛、情人岛、田园乐、森林乐园等,大河漂段全程14公里,漂时3小时左右,设置有中原最长的游泳区、水仗区。

     伊河水质情况:一般

     伊河水量:嵩县伊河漂流上游3公里处有前河水库自动调节流量,无论枯水期、汛期,上午、下午,皆可随到随漂,且安全可靠。

     伊河漂流刺激程度:较平稳,更多的感觉象是划船,不过它的优点在于从森林中漂过,较有特色 。

     伊河河道:很宽,最宽处达30多米。

     河流特色:

       漩涡多:伊河流域,动静结合,一波三折,有许多漩涡需要一定的划船技巧才能冲出,能让你充分体验与自然界搏击、周旋的乐趣。

       风景好:伊河两岸风景秀丽,河道两岸原始树木可触可及,幽幽森林环绕其间,让每位来访游客的心灵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与纯洁。

      特色多:伊河景区设有水上餐厅,鲜果采摘场,情趣帐篷宿营等具有浓厚当地特色的景点,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落差巧:伊河河道单个垂直落差不大,但每处落差都有惊无险,各具特色,非常能体现出漂流的袭击与紧张,让人流连忘返。

      人文浓:伊河漂流沿途典故多,有凤凰台、玉皇顶、望夫石、定河针、伟人峰等神奇的精致和传说,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事又能聆听美丽的传说。[1]

名人记载

商相—伊尹伊尹,生卒不详,《帝王世纪》云,“伊尹生於空桑之地”,《孟子》云,“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舜之道”,注亦无明释,《古都志》云,“生于空桑,以伊水为姓”,《一统志》云,“空桑涧在嵩县河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长面相殷,是为伊尹”(载于《嵩县志》清康熙三十二年版卷八),传说,“伊尹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妇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汤去世后,历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于桐,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率百官,迎复王位,太甲死后,又扶佐沃丁为王,伊尹百余岁而座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之,据典籍记载,其主要著述有,《汤誓》,《伊训》,《肆命》,《咸有一德》,《俎后》,《太甲》,《女鸠》,《女房》等,多有遗失,传说,伊尹子伊陟继父而起,擢太,相,辅佐沃丁,太,帝再兴商之隆盛,故多称“父子二相”,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皆称夫子,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曾定居嵩县程村,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理学史上居重要地位,程颢字伯淳,号明道,颐字正叔,号伊川,皆从师于理学先驱周敦颐,深研六经,立志弘扬圣人明训,颢聪慧,强记忆,10岁能作诗赋,24岁中进士,历任京兆府户县主簿及晋城,扶沟等县令,重教化,施仁政,兴办学堂,亲察下情,选拔优秀教师并言传身教,亲正句读,才干过人,大臣吕公著等欲荐擢至朝中居官,颐宁二年(1069)神宗召其咨询以重用,他一再陈述,“人君之道以至诚仁爱为本,”神宗嫌其言陈旧不适新政,但仍以其“为人忠信”而诏任太子中允兼御史里行,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颢亦倾守旧反新因而被赶出京,贬做地方官,先后任京西路(河南大部及湖北一部)提点刑狱(稽察司法案件)和镇宁军节度判官(节度使的辅佐),并在洛阳讲学10余年,哲宗登基(1085)年,司马光等重新执政,颢被召回京师任宗正寺丞(管理皇族事务),未到病卒,颐,幼即高识远见,关注国家大事,18岁陈书仁宗以民生为重,元佑元年(1086)三月至京,委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主管国史,著作),后太皇太后面谕任崇政殿说书,再辞不准,方受西京国子监职,他自信以天下为已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于是受人忌恨,参他素无乡行,越职妄言,多方底毁,绍圣年间(1094——1096)以党论免职,流放涪州(今四川涪陵县),崇宁二年(1103)四月,被参为系奸党推荐得官,著书诽谤朝政,朝廷再度降诏削官罢职,还责令审查其全部著述,自此迁居龙门之南陆浑之阳(今田湖程村),九月庚午病卒,与兄葬于今伊川县府店镇西郊,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64),诏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元至顺元年(1330)年,诏封颢为豫国公,颐为洛国公,明天顺年间诏故居程村为“两程故里”,并在村东一华里处建立刻有“圣旨”的石牌坊一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皇帝亲书“学达性天”匾额,悬挂程祠道学堂门首,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德宗皇帝与慈禧太后分别赠送“伊洛渊源”,“希宗颜孟”匾额,并派洛阳知县陆尔爽以鼓乐伴奏,敬送程祠悬挂,近代国内外多有专家学者研讨二程理学,探究其涵理,二程兄弟著作很多,经弟子朱熹,杨时综合编定,有《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6,种,其中颐著居多,如《上仁宗皇帝书》,《辞免西京国子监教授表》,《三学看祥文》,《颜子所好何学论》,《为家君上宰相书》等,颢著作为,《上殿札子》,《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颜洛亭铭》等,全部收入《二程集》

词条图册

商相—伊尹伊尹,生卒不详,《帝王世纪》云,“伊尹生於空桑之地”,《孟子》云,“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舜之道”,注亦无明释,《古都志》云,“生于空桑,以伊水为姓”,《一统志》云,“空桑涧在嵩县河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长面相殷,是为伊尹”(载于《嵩县志》清康熙三十二年版卷八),传说,“伊尹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妇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汤去世后,历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于桐,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率百官,迎复王位,太甲死后,又扶佐沃丁为王,伊尹百余岁而座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之,据典籍记载,其主要著述有,《汤誓》,《伊训》,《肆命》,《咸有一德》,《俎后》,《太甲》,《女鸠》,《女房》等,多有遗失,传说,伊尹子伊陟继父而起,擢太,相,辅佐沃丁,太,帝再兴商之隆盛,故多称“父子二相”,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皆称夫子,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曾定居嵩县程村,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理学史上居重要地位,程颢字伯淳,号明道,颐字正叔,号伊川,皆从师于理学先驱周敦颐,深研六经,立志弘扬圣人明训,颢聪慧,强记忆,10岁能作诗赋,24岁中进士,历任京兆府户县主簿及晋城,扶沟等县令,重教化,施仁政,兴办学堂,亲察下情,选拔优秀教师并言传身教,亲正句读,才干过人,大臣吕公著等欲荐擢至朝中居官,颐宁二年(1069)神宗召其咨询以重用,他一再陈述,“人君之道以至诚仁爱为本,”神宗嫌其言陈旧不适新政,但仍以其“为人忠信”而诏任太子中允兼御史里行,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颢亦倾守旧反新因而被赶出京,贬做地方官,先后任京西路(河南大部及湖北一部)提点刑狱(稽察司法案件)和镇宁军节度判官(节度使的辅佐),并在洛阳讲学10余年,哲宗登基(1085)年,司马光等重新执政,颢被召回京师任宗正寺丞(管理皇族事务),未到病卒,颐,幼即高识远见,关注国家大事,18岁陈书仁宗以民生为重,元佑元年(1086)三月至京,委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主管国史,著作),后太皇太后面谕任崇政殿说书,再辞不准,方受西京国子监职,他自信以天下为已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于是受人忌恨,参他素无乡行,越职妄言,多方底毁,绍圣年间(1094——1096)以党论免职,流放涪州(今四川涪陵县),崇宁二年(1103)四月,被参为系奸党推荐得官,著书诽谤朝政,朝廷再度降诏削官罢职,还责令审查其全部著述,自此迁居龙门之南陆浑之阳(今田湖程村),九月庚午病卒,与兄葬于今伊川县府店镇西郊,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64),诏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元至顺元年(1330)年,诏封颢为豫国公,颐为洛国公,明天顺年间诏故居程村为“两程故里”,并在村东一华里处建立刻有“圣旨”的石牌坊一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皇帝亲书“学达性天”匾额,悬挂程祠道学堂门首,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德宗皇帝与慈禧太后分别赠送“伊洛渊源”,“希宗颜孟”匾额,并派洛阳知县陆尔爽以鼓乐伴奏,敬送程祠悬挂,近代国内外多有专家学者研讨二程理学,探究其涵理,二程兄弟著作很多,经弟子朱熹,杨时综合编定,有《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6,种,其中颐著居多,如《上仁宗皇帝书》,《辞免西京国子监教授表》,《三学看祥文》,《颜子所好何学论》,《为家君上宰相书》等,颢著作为,《上殿札子》,《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颜洛亭铭》等,全部收入《二程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