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卓乡平均海拔2025米,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雨量725毫米。全乡辖14个村,133个村民组,总面积118.47平方公里,人口23607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20%。
德卓乡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的有煤、铜、铁、锌等多种矿产资源,全乡可容纳5口以上年产30万吨的煤矿,铜矿储量居全县之首,水能、风能资源蕴藏量10万千瓦以上,可利用6万千瓦,投资9000多万元装机1.6万千瓦的袁家滩水电站等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正式投产,该站是毕节地区水能资源重点开发点之一。地理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威宁彝良中点,是两县资源汇集加工的理想之地。
乡内民族风情独特,有奎乡梁子疯狂的瑞午斗牛节和正月十五的苗族采花节,有雄伟壮观的天生桥、奎乡梁子万亩草场等景点景色。还有全县著名的德卓洋芋和优质烤烟、半夏、磨芋、辣椒等众多农特产品。德卓是一方待开发的资源富集地,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供成功的你一展天地。德卓人民愿交四海朋友,迎八方宾客,热忱欢迎广大客商前来开发投资建设。
德卓乡畜牧兽医站建站历史早,成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年来,由于国家长期没有投入,经费无保障,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受防疫注射难、防疫收费难等影响,无力进行畜牧兽医站建设,全乡畜牧兽医站存在着基础设施差等问题。突出表现为没有畜牧兽医站办公场所,畜牧站人员在家办公,畜牧兽医站名存实亡;全乡畜牧兽医站没有诊断仪器设备,防治技术落后、执法手段单调。
截止到目前,德卓乡小城镇建设一期工程全面结束。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德卓河河堤防洪工程投资40万元,德卓桥投资50万元(交通局匹配资金30万元,德卓乡政府自筹资金20万元),预计工程将在雨季到来之前全部竣工。二期工程的启动,将进一步改善德卓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既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友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的领导下,德卓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及县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主线,在专心致志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了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工作,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为全乡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