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Min River亦作Min Chiang或Min Jiang。
闽江流域形状呈扇形,支流与干流多直交成方格状水系。水量丰富。年径流量6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632万瓩。
南平以下是重要的水运通道,马尾是福州的内河港。 闽江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80立方米/秒,其流域面积在中国主要河流中居第十二位,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七位。流域面积比闽江大11倍多的黄河,水量只及闽江的92%。
闽江上游有三支:北源建溪,中源富屯溪,正源沙溪。三大溪流蜿蜒于武夷山和戴云山两大山脉之间,最后在南平附近相会始称闽江,以下又分为中游剑溪尤溪段和下游水口闽江段。上游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占整个闽江流域的70%,水量占整个闽江水量的75%。从流域面积和水量来看,建溪为3个源流之首,沙溪最小。闽江上游地区森林特别茂密,有“绿色金库”之称,因此含沙量与年输沙量都比中下游少得多。由于三大溪流多发源于1000米以上的武夷山,而南平海拔仅70米,故河床坡度很大,水流湍急,险滩星罗棋布,建溪就有“上下三十六滩,滩滩都是鬼门关”的说法。 中游也称剑溪或剑江,这里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以上升运动为主,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故河谷主要为河曲型的峡谷。两岸峭壁挺拔,奇峰对峙。江中岩石裸露,暗礁起伏。有名的秤钧滩、剪刀滩就在这里。雨季一到,上游三大支流的来水进入峡谷区,河水猛涨;枯季来水少,水位显著下降,故年内水位差可达10~20米,使中游成为闽江水位变幅最大的河段。闽江在樟湖坂接纳了尤溪,在水口接纳了古田溪。这两条支流的流域面积均比上游的三大溪流为小,水量也较少。
南平以上:沙溪、富屯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建溪。
南平以下:尤溪、古田溪、梅溪、大樟溪。
闽江公园闽江下游坡降变小,江面开阔,河水流速减缓,竹岐以下又受潮水顶托作用,沉积作用显著,沙洲,边滩发育。在福州附近,闽江被横亘江心的南台岛分为南港(乌龙江)和北港(马头江)两支,南港水量较北港大,并有支流大漳溪汇入,但河道曲折而宽浅,泥沙淤积严重;北港比较平直狭深,主流线较稳定,故航行之利大于南港。两港在马尾附近汇合折向东北入海。 闽江流经38个县市。浙江省境内有龙泉和庆元两县,福建省境内有福州、三明、永安、邵武、南平、莆田6个市和建宁、宁化、清流、长汀、连城、明溪、沙县、泰宁、将乐、光泽、顺昌、崇安、建阳、建瓯、浦城、松溪、政和、大田、尤溪、漳平、屏南、古田、德化、永泰、仙游、福清、闽清、闽侯、长乐、连江等30个县。干支流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其中福建省境内5992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一半,水系河流总长6107公里。
闽江发源于严峰山南麓的均口镇均口村张家山自然村以北,流经台田村、土楼上、湖阳、跳鱼、九进坑等自然村,进入毗邻宁化县的水茜溪。水茜溪为沙溪水系上游支流,台田溪即为水茜溪的上游,是境内13条主要溪河中惟一属于沙溪的一条,它在县境内的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46亿立方米。1991年和1992年,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办公室(下简称“闽江办”)组织闽江江源考察队,先后两次对闽江江源进行考察,经过分析比较,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认:台田溪为闽江正源,闽江源流为台田溪——水茜溪——九龙溪——沙溪——西溪——闽江,台田溪源头从严峰山西南坡岩下流出涓涓细流,并在峭壁下汇成一口约三四平方米的水潭。源头至闽江入海口,全长562公里。为此,“闽江办”在源头处的峭壁镌刻“闽江源”三字摩崖石刻。源头一带植物茂密,生态盎然,是旅游和科考的好去处。
闽江是一条奇秀清澈又雄浑宽阔的河流,自然景色和人文名胜交相辉映,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闽江两岸始终青山如黛,风景宜人,建溪流域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武夷山风景保护区,富屯溪流域有国家地质公园泰宁大金湖旅游区、中国四大名洞之一的将乐玉华洞,沙溪流域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永安桃源洞。顺江而下还有南平九峰山、延平湖、福州金山寺、江心公园、罗星塔、金刚腿、青芝百洞山等名胜古迹。闽江流域有闽越王城遗迹、建窑遗迹、汉城遗址、宋窑遗迹、大型明清民厝等众多人文历史遗迹。这片水域,诞生了理学家朱熹、奉旨填词白衣卿相柳永、法医鼻祖宋慈、虎门销烟林则徐、闽学鼻祖杨时、抗金名臣李纲、《九阴真经》黄裳、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大师冰心等等无数名人。
沁园春.闽江(其一) 作者:乔帅 百里宽广,浩渺烟波,蝶舞草长。 望江中百舸,搏风激浪,岸堤万象,纳绿含芳。 滚滚东流,滔滔不尽,响彻长空啸苍黄。 迎红日,见水光塔影,罗女梳妆。
独怜骚客辞章,对江感怀豪饮羽觞。 念青山依旧,粼粼波碧,紫菱犹在,漠漠花香。 吴地商楫,万邦来访,鱼跃龙飞引凤凰。 天接水,白浪吞日月,光耀南疆。
沁园春(闽江)(其二)
闽越东南,水雾迢迢,旖旎昊天。
闽江望武夷凌斗,峦峰清秀,楼船横海,帘幕红轩。
名塔巍峨,渔礁渚月,罗娘霓裳映日妍。
清风荡,看绿榕白鹭,宇宙人寰。
云烟瀚海无边,问谁主沉浮兴巨澜。
忆马江激战,气冲霄汉,锦旗冻折,壮士衣单。
船政图强,精忠报国,日月经天世慨叹。
看今日,正方隅清宴,齐舞蹁跹。
沁园春(闽江)(其三)
东海西滨,闽水蜿蜒,滚滚浪涛。
看平沙雁落,珠帘暮雨,晚钟烟寺,云岫渔樵。
罗女横笛,月明朗照,宝塔巍峨刺碧霄。
春潮阔,念晴岚山市,地迥天高。
千古叱咤雄枭,振浩浩乾坤展六韬。
昔无诸东治,建城置垒,林公为国,济世天昭。
马帐施教,师夷以制,纬地经天越舜尧。
千帆竞,当中流击水,牛耳风骚。
闽江流域降水丰沛,水量与黄河流域的水量相近,居全国第七位。流域年径流总量达623.70亿立方米,径流年际变化比较稳定,为重要水运通道。闽江源短流急,平均约三年就要发生一次超2万立方米每秒的较大洪水。中、上游滩多水急,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41.8万千瓦,占全省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的60%。可开发水力装机容量约468万千瓦。闽江流域已建成大中型水电站23个,装机容量达316万千瓦。其中水口电站装机容量140万千瓦,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电站。
闽江洪水就暴雨成因而论,主要有梅雨型和台风雨型两种。梅雨型洪水是中纬度天气系统和低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由锋面暴雨所形成的,出现时间一般是4~6月,谓之前汛期洪水。台风雨型洪水是由台风天气系统的暴雨所形成的,出现时间多在7~9月,谓之后汛期洪水。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闽赣、闽浙交界的杉岭、武夷山、仙霞岭等山脉。闽江主流全长559公里,主流上源为沙溪,在沙溪口汇富屯溪后为干流,至南平长20公里,习惯称西溪。南平以下称闽江,至长门口(连江县)长211公里。南平以上习惯上称上游,有沙溪和富屯溪、建溪两条支流;南平至安仁溪口为中游,右有尤溪支流,左有古田溪支流汇入,安仁溪口以下至长门口为下游。河道至淮安镇分为南北港,水道被南台岛分为南北两股,北港经福州流向马尾,南港右纳大樟溪支流后,至马尾于北港汇合,东流至闽安镇峡谷后又分南北两汊,南汊经梅花入东海,北汊经琯头出长门后分由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注入东海。其中川石水道为主航道。
闽江流域各河段是福建重要的交通运输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闽江干流可通20~30吨机船;沙溪枯水可全线通航3~5吨木帆船。1949年通航里程为1992公里,其中通轮里程437公里;1960年发展到2959公里,其中通轮里程687公里。铁路、公路交通的发展,水利水电闸坝碍航,到1979年,通航里程下降至1946.7公里,其中通轮只645.8公里;1985年又回升至1977.7公里,其中通轮里程736.8公里。1950年,闽江流域水运量1500吨,周转量29.57万吨公里;1959年增至1015万吨和38537万吨公里,占全省运输总量26.1%和12.2%,以后又逐年减少。1985年,全流域水运量已达38100万吨。
闽江干流南平至马尾长187.7公里。南平至古田水口段长87.5公里,位于闽江中游,古又称剑溪,龙津、剑浦、剑江。航道枯水水深1.2~1.5米,宽度15~20米,可通航50~60吨级轮船,葫芦山以下可昼夜通航。河床为年青的“V”形峡谷,江流狭窄弯曲,滩多水急,平均比降万分之五点五;水位随季节暴涨暴落(降水期4~8月,枯水期9~3月)。历年最高水位(延福门码头)为74.8米(1968年6月19日),流量23800立方米/秒(据十里庵水文站资料,下同);最低水位为57.51米(1971年8月28日),流量142立方米/秒;历年平均水位罗零高程59.79米,水位最大变幅23.79米,年径流量4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17立方米/秒,年悬移质输沙量40.3万吨,是闽江的主要来沙河段。
下游逐渐从丘陵区过渡到福州平原,河谷呈宽谷与峡谷相间的串珠式形态,平均比降只有万分之零点九,因而宽谷河段泥沙易于淤积,河床地形多变;水位亦随季节涨落,平均年迳流量552.2亿立方米,江流自水口经闽清、闽侯两县至福州市区南台岛北端的淮安分为南北两汊,经洪山、市区至马尾,称北港,又称白龙江、台江;南汊经湾边至马尾,称南港,又称乌龙江。
闽江主流走北港。北港入口处淮安至洪山是一条深窄河段,长4.5公里,江面平均宽度250米,流速大,河道深(枯水期水深3~5米);再下至市区台江,长8公里,江面展宽(三县洲附近江面宽600~1000米),有数个浅滩相连,维护航道水深1.5~1.7米;台江至马尾长16.4公里,江面一般宽1000~2000米,江中有6个水深不足3米的浅段,长约5公里,南港是天然的泄洪排沙水道,接受大部分中游来沙,河床中沙浅滩比北港发育。淮安至湾边,长16公里,江面宽2000~3000米,最宽处达4000米以上,枯水期一般浅槽水深0.3~0.4米,湾边以下低潮航道水深可达1.2米。北港为闽江主航道,设置内河二等航标(南港湾边至马尾段亦同),常年可通航300吨级轮、驳船,台江至马尾段可乘潮通航1000吨级沿海货轮。南港淮安至湾边段,设内河三等航标,只能季节通航。马尾以下可通航2万吨级以下货轮。
沙溪是闽江的主流,发源于武夷山脉杉岭南麓的九县山,属建宁县均口乡;源头为水茜溪,流经渔潭至宁化称东溪,在宁化县城下游汇入武义溪后称九龙溪,向东流向清流,宁化境内合水口以下又称翠江。清流境内一段又称龙津河。九龙溪流至永安西郊10公里处有文川溪汇入,两条溪流犹如燕尾,合流过后河段犹如燕身,永安东郊一段犹如燕头,故这段5公里溪流又称燕江。
永安至沙溪口称沙溪,沙溪流经宁化、清流、明溪、永安、三明、沙县等六个县市,在沙溪口与富屯溪汇合后注入闽江,此处建有沙溪口水电站。沙溪全长328公里,集水面积11793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总面积19.33%,全年不发生河干、断流和冰封现象。降雨期集中在4月至8月,水位暴涨暴落,洪峰持续期短,枯水期长(9月至翌年3月)。1955~1984年,沙县石桥水文站最高水位为罗星塔零点基面以上112.95米,最低水位为103.70米,平均水位为104.58米。
沙溪航道,河床多是河谷型盆地和河曲型河谷相间,河床质为岩石和沙卵石,河宽宽窄相间,水深深浅不一,很多河段岩盘连片,礁石棋布,险滩多,水流湍急,流态紊乱,而沙卵石浅滩多的河段又长,一般水深只有0.3~0.8米。沙溪通航里程,从宁化县的禾口起至南平,全长324.4公里,1965年宁化县境内的横锁以上修建了水利闸坝,使40公里河段不能通航,通航里程横锁至南平为276.2公里。
九龙溪是沙溪的上游,航道按河宽、水深、比降、流速的不同可分为三段:
(1)翠江(宁化县境内):河宽4~8米,水深最浅处为0.25米,比降为0.12‰,溪水年平均流量为31立方米/秒。60年代前可航行4吨以下麻雀船,1965年乌龙峡水电站拦河坝建成,未建船闸,遂断航。
(2)龙津河(清流县境内):河床宽度8~15米,水深最浅处为0.3米,比降为0.2‰。1968年前可航行5吨以下木船,1969年通过整治,即可航行10吨的木船。1971年嵩口坪电站建成,未建船闸,龙津河便割成两段;清流城关到嵩口镇12.5公里航道和嵩口镇到沙芜27.5公里航道,均可航行10吨的机动船。
(3)沙芜、永安河段:河床宽度8~20米,水深最浅处为0.5米(安砂水库建成以前),比降为0.63‰,溪水年平均流量为72.5立方米/秒。1972年以前,九龙十八滩碍航,航行艰险。1973年,安砂水电站大坝建成后,九龙溪航道中的上游和下游被割成两段,清流至永安只能分段通航,安砂上游40公里航道便成为安砂水库,九龙十八滩淹没在库水之中,40吨机动船可从沙芜直航安砂,但不能越过大坝续航至永安。
沙溪按航道要素可分为两段:
(1)永安城关至三明市区,长50公里,河床宽度8~50米,水深最浅处仅0.6米,河道比降0.66‰,溪水年平均流量230立方米/秒,航道最小弯曲半径25米,最大流速为2.5米/秒。正常水位时可航行5~10吨木船,可直达福州。1955年前后,为支援鹰厦铁路建设,河段分布有500条左右木船,1959年10吨汽船试航成功;1960年,汽船拖带13艘木船下行成功,总载重60吨。1963年以后,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逐渐代替了航道运输,到1972年,安砂水库大坝截流后,这段航道即断航。
(2)三明至沙溪口段,长70公里,河宽16~70米,水深最浅处为0.3~1.1米,河道比降0.62‰,河道平均流量290立方米/秒,航道最小弯曲半径25米,最大流速3米/秒。正常水位可航行10~12吨木船,民国15年(1926年),英国同昌洋行制造“飞鹰号”小汽船,航行于闽江上游,同时开辟南平~沙县航线。民国19年,沙县工商业者潘伊铭购置二艘小汽船,常水期航行于沙县至福州的沙溪和闽江航道。民国24年,福建省汽车管理处自购汽船二艘,航行于南平~沙县航道,与延沙永公路永安~沙县段衔接,办理水陆联运业务,主业为客运。
直至40年代,沙溪成为沙县的对外重要交通线,木船最多时有150多艘,最大的木帆船被称为“大木舸”,载重可达30吨。1955年,为支援鹰厦铁路建设,建宁、泰宁、将乐、顺昌、南平、尤溪、建瓯等县木帆船在此航道云集,输送枕木、粮食、民工用品等。60年代初,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逐渐代替了水路运输,水运逐渐萎缩,到了1978年以后,除了运送沙石的木船外,其他木船运输已近绝迹。1984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运业又开始复兴,当时有4艘17~19吨的机动船在航道上航行。1985年,有10艘机动船在沙县~福州航道上往返运货。1987年,机动船发展到45艘180吨位。1989年增加至58艘,232吨位。此外,永安至沙溪口整条航道,自古至今,始终是筏木排流放的重要水道。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0月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成立闽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位于建宁县。2004年3月申报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17日,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保护区面积为13022公顷。2006年4月5日,闽江源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溪中最大的溪流,是一个树枝状水系。水系源头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余脉,南平以上流域面积16396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的27%。河系贯通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河流总长635.6公里,流域内有大小溪流120多条。1970年前,这些溪流中,旺水季节可通小型木船的有9条,通竹木排筏的有59条,四季通航的有4条。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处于高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建溪的年均流量每秒521立方米,年径流量164亿立方米,约占闽江总流量的1/3,春夏的径流量占全年的80%。河床普遍呈河谷盆地和河曲型峡谷相间形态。滩多流急,多大石顽礁,水位暴涨暴落,具有流程短,含沙量少的特点。建溪的主支流南浦溪、崇阳溪分别在长源、湖塘下一公里处汇流,并在建瓯通济门附近接纳松溪。
上游三溪汇流后,河面渐宽,河床趋于平直,平均比降0.58‰。从建瓯徐墩的长源村至南平延福门全长80公里,流经七里街、下三门、鲁口、太平、南雅、新村、小雅、小仁洲、房村、大横、埂埕、葫芦、丘陈墩、湖尾、常坑、安丰桥,至延福门与沙溪、富屯溪汇合,注入闽江干流。其中:建瓯境内57公里,南平境内23公里。
建溪主航道崇安至南平全长197.5公里,河床系岩石、卵石,水面平均比降0.85‰。其中崇安至建瓯129.1公里,枯水航道水深0.3米,航道宽度5~6米,由于修建了多处水利闸坝,将河流斩成几段,分段通航3.5吨木帆船(现基本上不通航)。建瓯城关至南平68.4公里,航道水深0.6米。1985年以后,对该段航道进行分期整治,达到了全年通航20~30吨机动船,季节性通航50吨机动船的要求。
发源于武夷山脉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岗谷乡铜钹山,源流上无数沟壑山涧汇成小溪,西南流向,经岗谷、吴屯,过崇安城关后即为崇阳溪。流域面积,在建阳宸前水电站以上为5458平方公里。干流长162公里。崇安县境内,有西溪、坑口溪、黄柏溪、九曲(星村)溪、梅溪、东溪等支流汇入干流;建阳县境内有崇雏溪、麻阳溪、宸溪等支流汇入干流。径流量极为丰富,为建溪河水主要补给区。河流两岸青山连绵,峡谷和宽谷相间呈串珠形态。河床底质多基岩和河卵石,沿溪淤积砂洲甚多。溪谷交错,多断崖、悬谷。有滩濑71处。1979年,沿溪拦河闸坝后,只在闸坝间有少数采砂作业船,运输船绝迹。
南浦溪是建溪的主流(1990年经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委员会勘察确定),发源于北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支脉处的浦城县忠信乡雁塘村苏州岭(柘岭)。源头海拔1870米,源流为柘溪,流经忠信、仙阳、万安,至南浦溪。南浦溪在浦城境内流经莲塘、大石溪、观前、水北、旧馆、蒋溪口;在建阳境内流经马岗、回龙、水吉、小湖到长源(湖塘下一公里处)与崇阳溪汇合,注入建溪。湖塘以上流域面积4018平方公里,干流长214公里。建坝前,南浦溪全线通航木帆船;建坝以后,七一电站~水北港可通7.5~15吨级木帆船。七一电站和以上河坝,未建通航设施;七一电站以下河坝建有过筏道,木筏可以通行,但运输船绝迹。
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扬楼乡,略呈格子状水系,建瓯七里街以上流域面积4785平方公里,干流长196公里,其中:浙江庆元境内55公里;松溪县境内45公里;政和县境内14公里,政和七里溪干流(县城~西津)24公里;建瓯县境内58公里。庆元县境内流经本根、石广、庆元县城关、五都、八都,至马蹄岙流入松溪县;松溪县境内流经旧县、大布、松溪县城关等城镇;政和县境内流经常口至新广;建瓯境内流经川石、东游、东峰,至建瓯通济门附近汇入建溪干流。枯水期航道宽5米,水深0.3米,弯曲半径25米,平均比降1.04‰。1964年前通2.5~3吨木船,之后,沿途修建水利电力闸坝11座,均无通船设施。1979年后船舶绝迹。
富屯溪水系为闽江上游三大溪之一,建阳地区的重要水路,格子状的水系。在顺昌以上有两个支流:一个是建宁至顺昌的金溪,一个是光泽至顺昌的富屯溪。
富屯溪上游源头有两个支流:北溪和西溪。北溪,源出光泽县司前乡岱坪村北大岐山。流域面积包括支流在内为1358平方公里,河长74.5公里。沿途有儒茶溪、清溪、汉溪、沙坪溪等中小支流汇入。流经司前、寨里、崇仁、鸾凤等乡镇,至光泽回龙潭与西溪汇流。可通航排筏的里程53公里。
西溪,旧名杭川,又名麂溪,源出邵武市桂林巫山之南的茶花隘,为富屯溪主源。流域面积848.76平方公里,河长96公里。流经邵武金坑乡,此段又叫金溪。从埠头村入光泽境,流经光泽城关,至回龙潭与北溪汇流。枯水时部分航道可通排筏。
北、西两溪在回龙潭汇流后叫交溪,流至邵武后叫紫云溪,流至顺昌县的富屯镇始称富屯溪。今上迄光泽回龙潭,下至南平沙溪口,通称富屯溪。
富屯溪上游的地质构造呈不均衡的抬升,造成西~北溪流域为狭长的山间盆地,形成低宽谷与河谷小平原交错分布状态。山峦重叠,地势西北高东南渐低,具有源短流急,落差大,水位暴涨暴落的山区河流的特点。
中游,即邵武一带,地势从西南和东北向富屯溪谷地倾斜。支流有古山溪、故县溪、同青溪、大竹溪、水口寨溪等,均嵌有宽阔或狭长的盆地;顺昌境内有双溪镇(城关)、建西、埔上等串珠状盆谷地。流域内受亚热带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沿武夷山支脉东流而下,两岸峰峦重叠,航道狭窄弯曲,水流比上游稍平缓。河床为砂夹卵石与岩石结构,含砂量少,多滩濑,河床有起伏,浅滩深潭相间。
下游,顺昌至南平市河段,处在武夷山北部山地向南延伸的支脉南端,位于闽中大谷地的最低处,丰水性河流的侵蚀下切,形成“V”型河谷,河道多滩濑,多岩、礁。属亚热带温湿润的山地气候,水量充足,年降水量1669毫米。
金溪是富屯溪水系的主流,发源于武夷山脉的牙树山,即宁化县的安远乡,流经宁化、建宁、泰宁、将乐至顺昌与富屯溪汇合,全长253公里。沿河有兰溪、泰宁溪、枫溪等汇入,流域面积7201平方公里(由于金溪的河长、集水面积等都大于顺昌以上的富屯溪,故有关部门于1990年确定金溪为富屯溪水系的主流)。
尤溪是闽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戴云山北麓大田县屏山乡的溪头村,源头为屏山溪,红湖至白马寨称均溪,白马寨至尤溪县城关称坂面溪,尤溪县城关以下称尤溪。沿河有文江溪、山面溪、湖美溪、京口溪、清溪、包溪、青印溪等溪流汇入。尤溪自南向北于尤溪口注入闽江,集水面积5436平方公里,河长202公里,河流流经山区峡谷地带,坡陡、流急、水险,降雨与水位具有山区河流特点。尤溪西洋水文站水位最大变幅13.45米,历年最大流量618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7立方米/秒,多年年平均流量144立方米/秒,历年平均年迳流量45.50亿立方米。
尤溪主流从大田城关至尤溪口160公里,河床底质系岩石、卵石,水面平均比降1.5‰。大田至尤溪城关枯水水深0.3~0.6米,航道宽度8米,通4~8吨木帆船;尤溪城关至尤溪口枯水深0.8米,通3~20吨木帆船和机动船。河段上建有坂面水轮泵坝和坪寨水电闸坝。坂面水轮泵坝建有排筏道勉强可通1~4吨木帆船。坪寨水电闸坝建有船闸,可通2艘150~100吨船队,现通8吨木帆船。
尤溪的主要支流文江溪,发源于永安市的青水乡,从永安的青水乡流进大田县北部的文江乡,经尤溪县的高土村、大田县的德州村,再流尤溪县境内的坂面乡到溪口处和尤溪汇合。文江溪航道从朱坂溪上的琼口码头开始,到双溪口处为止,全长33公里,比降为1‰。文汇溪码头处的流量为每秒8立方米,河宽15~100米,枯水期最浅处0.3米,全航道平均流速每秒0.38米,最急处流速每秒2.5米。50年代以前通行鸭姆船(载重1.5吨)以及木排流放。1960年6月,一场大洪水过后航道淤积,溪水最浅处只有0.25米,船只不能通航。60年代高士村和沧洲村(在大田县梅山乡)各建一个拦河坝,坝中筏道产生碍航现象。
大樟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主峰西面,是闽江下游最大的支流,流经德化、永泰,由闽侯县江口注入闽江南港,河长234公里。
大樟溪具有山区性河流特点。河床是南北两向陡坡组成的峡谷,地势西高东低,落差很大,平均每公里下降两米;溪上岩礁密布,水量受降水量影响,季节性变化较大。永泰水文站水位最大变幅7米。大樟溪伏口至嵩口段水浅滩多,难行木船,多为筏放;嵩口至梧桐枯水期间亦难行舟,只有梧桐至新岐间可以常年通航。建国后,多次对大樟溪航道进行综合治理,后沿溪修建了阳光、东风和东方红三座电站。电站堤坝只留筏排通道,木船只能勉强通过;再加上公路汽车运输的发展,大樟溪航运逐渐衰退。
古田溪位于闽江干流中段北侧,发源于鹫峰山,即屏南县岭下乡,源头为长桥溪,在平湖附近汇入长溪后称古田溪,流到水口注入闽江干流。全长123公里,流域面积179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6.6‰,已建成古田、龙亭、高洋、宝湖四级水电站。1990年,库区航道平湖至高头岭、沂洋至高头岭,通航里程38公里,航道枯水期水深2米,宽度15~20米,通航80吨船舶。
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在构筑“子城”的同时,引西北诸山之水注入西湖,福州城区始有内河。自五代以来,由于历次城区范围的扩展,在旧城垣的遗址外面都留下一道城壕,这些城壕即是福州市区内河的前身。
福州市区河道纵横交错,布局周密,回流有法,构成一个内河系统网络。明代内河左翼由打铁港引江潮入直渎新港,从河口尾经南水关(俗称水部门闸)入城内河道;右翼则引洪塘江水,自西河口经西禅浦三十六曲,由柳桥西水关(西闸)入城,过太平桥、观音桥至澳门桥与南水关之水交汇,左右两翼都和江水相通,水量充沛,富有航运之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福州市区建设需要,1951~1959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宋代护城河的基础上开挖了纵贯市区南北的一条运河——晋安河,又于1972~1973年改造了另一条纵贯南北的白马河,使市区内河航运更加便利。但由于长期以来沿河居民乱倒污水、垃圾,违章搭盖,未能彻底整治,加上河道弯曲卡口过多,致使许多内河逐渐淤塞,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洪汛期间内涝隐患,威胁人民的安全。1986年初,市人民政府决定把整治内河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发动群众完成了整治安泰河、茶亭河、琼东河等六项工程,使旧河面貌大为改观,通航能力逐步恢复。据1986年统计,全市区可以通航的内河航道共有11条,通航里程达40公里。主要河流有:
(1)晋安河
市区最大的运河。据《三山志》载,宋嘉祐二年(1057年),郡守蔡襄引闽江之水自南台东北入河口津,绕外城至东门、琴亭、湖心、北岭,接新店、盘石两溪,作为城壕。这条上引溪水,下吸江潮,沿着城墙而行的城壕,原来河道既不直,规模也不大,一般统称为“护城河”。自开挖以后,历年很少疏浚,多处淤塞,成为一条臭河沟。1951年,福州市人民政府以河上晋安桥为名,成立“晋安桥开河委员会”,将这条护城河加以改造,并定名为晋安河。
晋安河改造工程十分浩大。为使晋安河能适合航运要求,河道必须取直,原有弯曲河段得大部废弃,另行新凿,而能利用的旧河道一般也都要加宽四五倍左右,河底标高均定为罗零2米,遇有山坡地则需要挖深10米以上。工程自1951年冬开始,分三期陆续施工,至1959年完成。整治后的晋安河从台江区的鸭姆洲起,接通闽江之水,往北流经埔下、塔头,以此为中心点,再延伸至琴亭、水头火车站附近,接新店、盘石两溪,全长9.45公里。北段(八一码头至前岐村),在大潮期间可以通航载重20吨的船只,小潮可行10吨船只;南段(前岐村至象园),大潮可通10吨船只,小潮只能通行3吨船舶。1974~1976年,又全面进行一次加宽,并在五四桥以南河段两岸砌造护坡驳岸,提高了通航通力,枯水期间航道水深能保持在1米左右,宽度25米,不但一般民船畅通无阻,还可通行25吨以下浅水汽轮。
(2)安泰河
位于鼓楼区中心,是市区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要内河。它的前身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所建罗城的护城河。水从琼东河入古仙桥下,经武安桥(秀冶巷口)、津门桥(古罗城兼济桥)。福枝桥、新桥(两桥均在朱紫坊)至安泰桥(古罗城利涉门桥),复经澳门桥(古罗城清远门桥)、虹桥(在光禄坊南,俗名吉佛亭桥)、仓桥、金斗桥(古罗城金斗门桥)至观音桥与西水关之水交汇,再由观音桥流至太平桥与白马河相通。全长2.52公里。
安泰河在历史上曾是城区运河交通的总枢纽。自宋朝以后,秀冶里,朱紫坊、桂枝里一带,沿河种植了许多榕树,须长叶茂,绿荫如盖,河上船来舶往,古人有“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句,描述沿河风光和运输盛况。
民国时期,安泰河河水尚能饮用,水上运输也很发达,可以乘潮通航6~7吨船只,沿河店家所需货物大都由店后的小道头上下,南后街木家具店所用木料亦扎排由此河运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城市发展,污水排入,河床逐渐淤塞,至1958年已不通舟楫。1986年,经市人民政府整治后,彻底清除了沿河垃圾,使河面恢复6至8米,又清除了河中积淤,挖深河床,使白马河口至古仙桥的河底标高由罗零3.5米逐渐降低到3.2米,从而提高了流速,增强了排洪冲泻功能。
(3)白马河
白马河位于市区西侧,是本市又一条南北走向的内河。它南由三保、彬德水闸引闽江水入口,北上穿越工业路,注入西湖,中间在太平桥、白马路、浦东村分别与安泰河、东西河、茶亭河相通,全长五公里。
白马河南段从彬德水闸至工业路长1.7公里,为旧河道,河床宽度不规则,最宽处35米,最窄处10米;北段从工业路至西湖长3.3公里,是1972~1973年新开挖的河道,河面统一宽度为18米,河床底宽3米,常年可以通航5吨船舶,趁大潮可通行25吨级轮船,年平均吞吐量约36万吨。唯南段河道太弯,沿途须改弯取直,才能符合航运要求。
自古以来,闽江流域就是福建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他们利用自然环境,伐木造舟,驾舟载物,与外地贸易往来,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方式。到了近代,福州港成为首批对外通商港埠,在中外贸易拉动下,闽江航运无论在运输方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发生了变化。木船和木帆船是传统民间运输工具,是以风帆、橹、 、舵为推进动力的,为方便统计,把两者统称为木帆船。五口通商后,外国列强染指海上运输,海上木帆船运输市场受到巨大冲击,日渐式微。与海上木帆船运输相比,内河木帆船运输不但得到延续,而且获得发展。这得益于闽江航道条件和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也是船民顽强韧性和因地制宜的经营之道使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单靠木帆船运输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于是闽江轮船运输就登上历史舞台,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成为闽江航运中最为眩目的亮点。新式航运与旧式航运,两者互相补充,共同带动闽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和沿江港埠的繁荣。
近代,闽江是福建经济动脉,通过闽江运输的物资有大米、茶叶、木材、食盐以及其他物资,不计其数。从闽江上游各县运往福州货物称作下行货,有米、茶、木材、竹、纸、糖、笋干、香菇、莲子、中药材、樟脑、桐油、生漆、染料等,以米、茶叶、木材、竹为大宗。从福州输往闽江上游各县货物称作上行货,有食盐、洋布、棉纱、西药、百货、京果、铁器、五金、煤、煤油、纸烟、火柴等,其中以食盐为大宗。福州为省会所在地,人烟稠密,历来为缺粮区,所需米粮相当一部分由闽北产粮区供给,这种米粮称作溪米。在福州南台闽江码头下货,如果运输溪米的米船三日未到,市面米价则立即暴涨。据《光泽乡土志略》记载,光泽年产20余万石大米,其中有3万至4万石大米由闽江水道运销福州。据统计,闽北各地运往福州溪米,每年约计60万担,以闽江水系运米的麻雀船每艘平均装运100担计,每年约需6000艘麻雀船穿梭于闽江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