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黾、蛙的一种。(可以理解为蛙和蝇)
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恒,常常。鸣,啼叫。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pǐ):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时:切合时机,按时。
13.敝:破烂。
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一直、持久)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③以时而鸣:按(时)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译: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2.说话要看准时机。
(4)阅读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是:要适时而言,否则便是废话。
(5)成语“口若悬河”中的“悬”,解释为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泻下来一样,形容能言善辩。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分析: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墨子(公元前468~376),名翟(dí),鲁阳人。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提出了“尚贤”等主张,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分析:墨子就“多言有益乎?”这个问题,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手法,说明了一个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诵读时按图“多言有益乎?”这一问题,从对比的两个方面去理解,得出“惟其言之时也”的道理。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