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民

胡逸民

职业 原国民党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监狱长
别名 名彭济、致民、后改逸民、耕莘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90年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胡逸民(1890—1986),小名彭济,学名原为致民,后改逸民,别名耕莘。

1890年(光绪十六年)出生在浙江永康县山西村的一户农民家里。有兄弟五人,一姐,逸民排行第四,兄弟自幼从父务农,唯逸民读书,得力于母教,十三岁读完四书五经,二十岁金华中学毕业,二十一岁考入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攻读法律本科,二十五岁毕业,名列第三,成为法学士。1916年北洋政府举行第一次全国文官高等考试,其赴京应试,考中司法官,从此走上了政治舞台。

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时,他是遗嘱的见证人和守灵者;他担任过国民革命军军事法官,国民党清党审判委员会主席,高等法院院长和南京、徐州、汉口中央军人监狱的监狱长等职;胡逸民屡被蒋介石重用,让他三次建造监狱;又屡次被蒋介石怀疑,四次被蒋投进监狱。

1945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开始“整顿党纪”,有人密告胡逸民“通共”,也有人指控他是“汉奸”;时任国民党最高法院院长的赵深与胡逸民原是仇敌,在蒋介石下令审判胡逸民时,赵深变本加厉,以“汉奸罪”判处胡逸民有期徒刑10年。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所属第38军军长孔从周将军将其营救出狱,胡逸民与陈铭枢等积极配合中共秘密组织安定人心,迎接解放军进城。

1950年元旦,由国家领导人林伯渠、董必武推荐,中华实业有限公司聘请胡逸民为董事会常务董事;接着,胡逸民还多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劝勉,要丢下包袱,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但令人遗憾的是,胡逸民对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一直心存疑虑,加上南京关于胡逸民的流言四起,不久,他携着爱女不辞而别,赴香港定居。

1981年10月,胡逸民在阔别了30年后,终于得以回到内地探亲观光,并在朋友的陪同下,专程赴南昌梅岭拜谒方志敏烈士陵墓;翌年,胡逸民回到故乡永康县农村定居,圆了老人落叶归根的梦;1985年,其乡亲还为这位饱经沧桑的96岁老者举办了隆重的百岁寿宴。

人物评价

胡逸民是政事纷繁、局势动荡的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是我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著有《国民党中央监狱秘闻实录》,文中展现了一些近现代鲜为人知的历史珍闻秘事:一生三建大型监狱,四次作茧自缚,与蒋介石之间的恩恩怨怨,与共产党人的时敌时友——而最负盛名的恐是1934年在狱中与著名红军领导人方志敏同志结为难友,并冒生命危险为之传递重要文稿《可爱的中国》等遗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