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韩振国(1933~2003)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党员
民 族:汉
历任职务: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第一村”——唐山市开平区半壁店村党委书记.
韩振国同志196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他带领
1971年,韩振国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半壁店村太小了:全村1000多口人,不足800亩地,又都是在开滦煤矿塌陷区波及线内,地下空了,水源枯了,靠这人均不足一亩的薄地,哪年才能脱贫?半壁店也太穷了。生产队打场买把扫帚,添点办公用
的笔墨纸张,都要挨家挨户一分一分地凑。第一次村支委会后,韩振国向乡亲们保证:当年还清村里所欠的8万多元债务,分值从两三角提高到一元。从此,他带领青壮年劳力开荒种地,在凹陷区填土造地100亩;他组织村里的老人妇女绑扫帚、扎墩布,一分钱一分钱地增加集体的积累;村里地薄,砂土却丰富,有人想买,韩振国看不影响庄稼生长,大手一挥∶“卖!” 那一年中秋节,村里还清了内外债,口粮分了最高数;年底分红,分值一元零一分。乡亲们开心地笑了。那一年,一条半壁店特有的规矩诞生了,至今仍在实施:群众一天拿十分,队长只能拿八分。“谁嫌钱少就别当干部!”“共产党员,就得领着老百姓过好日子!”韩振国的口头禅,也从那时起凝成了半壁店共产党员的誓言。直到许多年后,韩振国还清楚地记得1978年早春那个突如其来的机遇,那天下午,自己手里有了一张9万元的支票。那钱是唐山钢铁公司征用半壁店土地倾倒废钢渣而支付的青苗补偿费。这钱怎么花?村里大多数人主张按劳力、人头分掉。韩振国另有思路:按人头分,一人摊不上100元,既脱不了贫,又致不了富;要用它办个企业,养鸡生蛋,说不定能使半壁店走上致富之路。那以后的许多日子,韩振国和他立志办厂兴村的支委一班人,带着全村群众,硬是从几公里外的废墟中拣出400多车砖头瓦块,一步步用板车拉回村里,再一砖一砖垒起厂房,半壁店第一个集体企业———机械加工厂就这样建了起来。那一年加工厂盈利2万元。接着韩振国又筹建了高频制管厂、机运队等一批企业。1985年半壁店的集体积累达到100万元。 也就是1985年,一部分干部群众陶醉于现状了。韩振国没有满足。在支委会上,他说,几摊小企业经不住市场的冲击,只有上规模,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才能求得发展。他一面组织调研、论证,一面紧锣密鼓地筹措资金。韩振国一趟趟地跑市里、省里,终于从北京得到信息,最后以补偿贸易的方式与中央某部委签订了400万元的投资合同,建年产6万吨的大型钢铁厂。消息传出,村里炸了锅。村民们犯嘀咕了:一下借这么多钱,等于家家都背上1万元的债;有的四处写信告状,说韩振国好大喜功、败家子,开平区委有时一天就收到
告状信30多封。韩振国说,干事业,就不要怕担风险,为了全村乡亲能过上好日子,拼死拼活也要把工厂搞上去。1985年夏工厂开工,1987年元旦炼出了第一炉钢,接着又轧出了第一批钢材,投产当年就还清了补偿贸易款。半壁店人不会忘记1987年底那个黄昏,高高挂在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了韩振国激动的声音:半壁店的乡亲们,我们还清债了,还清所有的债了!钢铁厂我们落下了,半壁店要大变样了!是的,从那年起半壁店真的大变样了。1989年利税突破千万元,1992年利税达8500万元,1993年达1.16亿元,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第一村”;农业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的全部机械化、优种化,2/3的土地实现了“吨粮田”。199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韩振国也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模。
在我国北方农村的辽阔大地上,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半壁店村,如今已建成了闻名遐迩的“河北第一村”。这里的农民全部住上了高级别墅。这里的工业区厂房雄伟壮观,这里的教学楼、医院、商店、粮店、浴池、美发厅、招待所、热电站、水厂变电站等公共福利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让人羡慕不已,有人感叹:“这里简直是农民的天堂”。每当人们说起半壁店的辉煌成就时都会异口同声地称道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半壁店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半壁店村党委书记韩振国,没有他艰苦创业的精神,共同致富的思想,壮大集团经济的思路,也就没有半壁店的今天。
果断决策 九万起家
70年代初,韩振国担任村支部书记,1978年因唐钢占地,付给半壁店村9万元的青苗补偿费。这9万元给半壁店人带来希望,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按规定,这笔钱可以作为收入进行分配,所以有人主张把这笔钱按劳力、人头分掉,韩振国却另有思路,按人头分,一人摊不上100块钱,既脱不了贫,又致不了富,要用它办个企业,养鸡下蛋,说不定能使半壁店走上富裕路。为了让群众明白这个理儿,韩振国和领导班子成员挨门挨户做工作,踢破了门坎子,磨破了嘴皮子,最后终于统一了思想,用这9万元办起半壁店第一个工厂———机械厂。
那一年中秋节,村里还清了内外债,口粮分了最高数,年底分红,工值1元零1分,是这些年来最高的年份。
那一年春节,家家杀猪摆酒放鞭炮。
人们回想起来都觉得这一步走得非常对,韩振国更是深有体会,他常说没有这第一步,就没有的半壁店。
负重奋进 再度腾飞
建成机械厂后仅三年,他又筹建了高频制管厂、运输队等一批企业,集体积累达到100万元,这时一部分干部群众产生了“小富即安”不求发展的思想,而对这种情况,韩振国经过反复分析研究,认为几摊小企业经不住市场风浪的冲击,只有上大规模、上大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他组织有关人员,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决定投资500万元兴建年产6万吨的钢铁厂,当时村里只有100万元,剩下400万元资金只能靠借贷。为此,韩振国跑市里、省里,终于从中央某部搜寻到信息,以补偿贸易的方式与中央某部签订了400万元投资合同。
消息一传开,村里可就炸了锅,“精明”人打起了“小九九”,说什么借这么多钱,等于家家都背上1万块钱的饥荒,弄不好就成了“负债万元户”。有的人私下发牢骚,也有的人把告状信捅到各级领导,有时一天多达30封,说他“好大喜功”、“败家子”……
面对这些情况,韩振国顶着种种压力,他说:“干事业就不要怕担风险,就是拼死拼活也要搞上去!”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1987年元旦凌晨4点多钟炼出了第一炉钢,接着又轧出了第一批钢材,投产当年就还清了补偿贸易款,半壁店净挣一个厂子。从那年起,半壁店大变样了,1989年利税突破千万元,1993年利税达到1.16亿元。
1993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第一村”,而后,半壁店钢铁(集团)公司在全国最大乡镇企业排列第五名,在河北省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一。
199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0亿元,比1985年增长120倍,翻了8番,现有18个企业红红火火,第二炼钢厂1998年5月实现全连铸,半壁店钢铁(集团)公司正向着生产科学化、现代化上迈进。半壁店提前10年进入了小康村。
一身正气 廉洁奉公
近年来半壁店建筑项目一个比一个大,投入的资金有几亿元,尤其是前两年,钢材市场紧俏,韩振国是总经理,他经受住来自四方的金钱“袭击”。送礼的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回扣送礼风这么盛行,可这村的干部竟然对几寸厚的百万元票子瞅都不瞅一眼。
在重奖有功之臣那年月,按照上级的规定,年创利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主要领导可得“奥迪”车一辆,奖金几十万元。半壁店党委成员一般可名正言顺地拿到十几万元,若按1992年的利税额,韩振国等3名主要领导成员可得14万元,“奥迪”车8辆,但他们分文不取,全部都留给了集体。
2003年8月29日“河北第一村”带头人韩振国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0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