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轶1962年,管轶生于江西宁都。
1978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被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录取。
198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管轶1983年至1986年,任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讲师及住院医生。
1986年,考入首都儿科研究所,攻读儿科硕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首都儿科研究所,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后入职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任儿科主治医生。弃医改当基础科研,出身儿科,及後改为从事禽流感研究。他表示基础科学是他的兴趣,其次是考虑到当医生医病人的数量始终有限;但当微生物学家,一旦找到病毒元凶,便可以堵截病毒的传播,救回千万人的生命。
1993年初,赴香港大学医学院攻读微生物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猪流感与禽流感的进化研究,导师是流感专家肯·萧瑞吉(Shortridge, Kennedy Francis)教授。
1995年,赴美国进行为期两年的交流访问。
1997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并继续在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跟随流感研究专家韦伯斯特(Robert G. Webster)教授。
2000年1月,受聘返回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任研究助理教授。
2001年,任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助理教授,同年担任汕头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联合流感中心主任。
2003年,被香港大学提拔为副教授。在果子狸身上找到SARS病毒。同年底,有人感染变种SARS病毒,他立即向国务院递交调查报告,并通过钟南山院士与广东省领导沟通。
2004年1月5日,香港和广州同时向全世界宣布,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病毒,同时下令清除野生动物市场上所有果子狸,有效遏止了疫情的扩散。管轶和李康生教授共同负责的团队(香港大学与汕头大学医学院共同组建的 “联合流感中心”)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分离出SARS病毒、并于SARS复发时率先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病毒的研究机构。通过长期的努力,管轶和他的团队现已成功的采集了10多万只鸟的样本,并从样本中排出了250多个 H5N1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基本摸清了中国禽流感起源、发生、变化的规律。他们的实验室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全球的八个参比实验室之一,已鉴定出世界上所有的20多种H5N1禽流感变异形。为印尼分离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并与WHO合作,为东南亚和大洋洲科研人员提供培训。
2004年1月、2005年9月、2005年11月三次成为美国著名杂志 《时代》周刊报道人物。
2005年,被聘为香港大学教授,并担任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世界十八名医疗英雄之一,同年 12 月,又名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社会公益奖”候选人。
2007年,担任汕头大学微免教研室国际感染与免疫研究所主任。
2012年,就任香港大学于崇光基金教授席(病毒学),同年经香港创新科技署推荐加入《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核。 [7][8]
2016年,担任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病毒学与新发传染病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 [9]
2019年,担任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主任。[10]
2022年9月,任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院长。[6]
科研综述
自2000年开始,管轶在华南及越南地区建立了全面覆盖人类、家禽畜、候鸟及野生动物的病毒监测网络,每年从家禽中收集100,000多个样本,为研究流感及其他新发病毒的生态学、进化演变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通过对病毒进化、传播方向的实时监控,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流感控制提供准确的预警和科学的参考依据,并提供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大多数大流行前期H5N1和H9N2疫苗株。
管轶在流感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1)确定了在东南亚、欧洲和非洲地区传播的H5N1流感病毒的所有主要前体和传播途径;(2)开展了H9N2病毒的系统研究,该病毒与H5病毒被视为最可能导致流行病的新流感亚型;(3)确定了家鸭在携带和传播流感病毒中的关键作用;(4)为识别2009年H1N1流行性病毒的出现、演化史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5)揭示了H7N9和H10N8流感病毒的发生、传染源、演化过程和可能的传播途径。 [11]
2003年SARS爆发期间,管轶在广东发起SARS病原调查和诊断,与其团队率先分离鉴定出SARS冠状病毒,并证明果子狸等市场野生动物是SARS的直接来源;通过建议政府取缔野生动物市场,彻底遏止了SARS在2004年初的再次爆发及流行;发现蝙蝠是各种哺乳动物冠状病毒的贮存宿主,这是冠状病毒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结论之一。
学术论著
管轶及其研究团队
据2020年4月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官网显示,管轶已发表同行评审论文320余篇,论文引用次数约40,000次,H指数达97。
管轶曾连续六年被Thomson Reuters评为“高被引科学家”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2014-2019)。
代表性著作
Lam TT-Y, Wang J, Shen Y, Zhou B, Duan L, Cheung C-L, Ma C, Lycett SJ, Leung CYH, Chen X, Li F, Hong W, Chai Y, Zhou L, Liang H, Ou Z, Liu Y, Farooqui, Kelvin DJ, Poon LLM, Smith DK, Pybus OG, Leung GM, Shu Y, Webster RG, Webby RJ, Peiris JSM, Rambaut A, Zhu H*,Guan Y*(2013)The genesis and source of the H7N9 influenza viruses causing human infections in China.Nature.502(7470):241-4.
Zhu H, Wang D, Kelvin DJ, Li L, Zheng Z, Yoon SW, Wong SS, Farooqui A, Wang J, Banner D, Chen R, Zheng R, Zhou J, Zhang Y, Hong W, Dong W, Cai Q, Roehrl MH, Huang SS, Kelvin AA, Yao T, Zhou B, Chen X, Leung GM, Poon LL, Webster RG, Webby RJ, Peiris JS,Guan Y*, Shu Y* (2013) Infectivity, transmission, and pathology of human-isolated H7N9 influenza virus in ferrets and pigs.Science.341(6142):183-186.
Vijaykrishna D, Smith GDJ, Pybus OG, Zhu H, Bhatt S, Poon LLM, Riley S, Bahl J, Ma SK, Cheung CL, Perera RAPM, Chen H, Shortridge KF, Webby RJ, Webster RG,Guan Y*, Peiris JSM*(2011) Long-term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swine influenza A virus.Nature.473(7348):519-522.
Vijaykrishna D, Poon LLM, Zhu HC, Ma SK, Li OTW, Cheung CL, Smith GJD, Peiris JSM*,Guan Y*(2010) Reassortment of Pandemic H1N1/2009 Influenza A Virus in Swine.Science.328: 1529-1529.
Smith GJD, Bahl J, Vijaykrishna D, Zhang JX, Poon LLM, Chen H, Webster RG, Peiris JSM,Guan Y*(2009) Dating the emergence of pandemic influenza viruse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06: 11709-11712.
Smith GJ, Vijaykrishna D, Bahl J, Lycett SJ, Worobey M, Pybus OG, Ma SK, Cheung CL, Raghwani J, Bhatt S, Peiris JS,Guan Y*, Rambaut A*(2009) Origins and evolutionary genomics of the 2009 swine-origin H1N1 influenza A epidemic.Nature.459: 1122-1125.
Zhou BP, Zhong NS,Guan Y*(2007) Treatment with convalescent plasma for influenza A (H5N1) infection.N Engl J Med.357: 1450-1451.
Chen H, Smith GJD, Zhang SY, Qin K, Wang J, Li KS, Webster RG, Peiris JSM,Guan Y*(2005) Avian flu:H5N1 virus outbreak in migratory waterfowl.Nature.436: 191-192.
Guan Y, Peiris JS, Zheng B, Poon LL, Chan KH, Zeng FY, Chan CW, Chan MN, Chen JD, Chow KY, Hon CC, Hui KH, Li J, Li VY, Wang Y, Leung SW, Yuen KY, Leung FC (2004)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that cause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Lancet.363: 99-104.
Li KS,Guan Y*, Wang J, Smith GJ, Xu KM, Duan L, Rahardjo AP, Puthavathana P, Buranathai C, Nguyen TD, Estoepangestie AT, Chaisingh A, Auewarakul P, Long HT, Hanh NT, Webby RJ, Poon LL, Chen H, Shortridge KF, Yuen KY, Webster RG, Peiris JS(2004) Genesis of a highly pathogenic and potentially pandemic H5N1 influenza virus in eastern Asia.Nature.430: 209-213.
承担项目
管轶曾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SARS病毒动物宿主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主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项目“全球大流感的预备”、香港卓越学科领域计划(AoE)、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孔雀计划”新发传染病创新团队项目)等多项流感、新发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大国际性课题。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2004年 | SARS攻关项目 | 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4年 |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 |
2005年 | 东亚H5、H9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研究 | 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9年 | 禽类甲型流感病毒的发生、演变及传播规律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2] |
2009年 | 丽珠牌抗病毒颗粒抗禽流感和新型甲型流感的实验研究 | 珠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9年 | 治疗禽流感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珠海市专利金奖 [13] |
2011年 | 治疗禽流感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广东专利金奖 |
2015年 | 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发现及其病原学研究 |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14] |
2015年 | 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发现及其病原学研究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7年 | 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5] |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2004年 | SARS攻关项目 | 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4年 |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 |
2005年 | 东亚H5、H9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研究 | 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9年 | 禽类甲型流感病毒的发生、演变及传播规律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2] |
2009年 | 丽珠牌抗病毒颗粒抗禽流感和新型甲型流感的实验研究 | 珠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9年 | 治疗禽流感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珠海市专利金奖 [13] |
2011年 | 治疗禽流感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广东专利金奖 |
2015年 | 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发现及其病原学研究 |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14] |
2015年 | 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发现及其病原学研究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7年 | 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5] |
讲座报告
2009年6月7日,管轶在汕头大学商学院作了题为“新发传染病发生过程中的经济因素”的专题讲座。 [16]
2016年6月22日,管轶在江南大学医学院作了题为“新发和再现病毒性传染病全球研究现状”的学术讲座。 [17]
2018年11月5日,管轶在广西医科大学作了题为“Zoonotic influenza viruses from China, major pandemic threats to the world”的学术讲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