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对中国花鸟画进行思考和审视,踏遍了巴山蜀水,西南的边陲山野,把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对自然和环境的亲和融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作品几十件次参加全国、全省重要美术作品展并获奖;主要参展作品近20件,主要获奖作品《晴》等10件。他的前期工笔花鸟画作品位置考究,赋色雅丽,情趣浓郁,诗意盎然。近数十年来他对中国花鸟画进行思考和审视,踏遍了巴山蜀水,西南的边陲山野,把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对自然和环境的亲和融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经过对笔墨、形象、图式、意境的反复琢磨和提炼,画面充满生命律动,极富视觉冲击力,创建了一种既不失传统文脉又具视觉张力的花鸟画新图式,其作品朴实,典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作品到日本、法国、英国等地参加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和国外画廊收藏。
《柿园》、《铜版习作》1985年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主办)
《晴》 1989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新年》 1992年入选全国纪念“延讲”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协主办)
《鸣》、《盼》、《风》、《溪》 1992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新人新作展(中国美协主办)
《家乡的田坝》 1999年参加全国山水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细语声声》 2004年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山涧》 2006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精品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小鸟》、《蜀葵》 2006年日本东京中日会馆展出(中日会馆主办)
《荷》、《乐土》、《鱼之九》等13幅中国画作品 2007年英国诺丁汉大学艺术馆展出(诺丁汉大学艺术馆主办)
《牟尼沟之秋》 2007年入选《2007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松平沟之秋》 2009年入选《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部分作品(7)《春之声》 2009年入选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赶羊沟之春》 2009年入选第5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幽谷传音》 2010年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中国美协主办)
《春到九寨沟》 2011年参加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四川省宣传部、文化厅、文联主办)
《山歌》 2011念入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暖冬》 2011年入选第6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出版有《中国工笔花鸟画》,《速写》等。
对于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国花鸟画,无论要在语言、图式和风格方面要有所突破,都是就不容易的。孙林十数年来,对中国花鸟画的历史与当下生存状况进行思考与审视,在创作实践上,潜心研究,大胆突围,构建了一种既不失传统文脉,又具视觉张力的花鸟画新图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作品(7)
部分作品(5)他的作品强调西部区域性,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他前期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位置考究,用笔精巧,傅色雅丽,情趣浓郁,诗意盎然。如《晴》、《新年》、《晖》等。近数十年来他踏遍了巴山蜀水,西南的边陲山野,把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对自然和环境的亲和融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经过对笔墨、形象、图式、意境的反复琢磨和提炼,画面充满生命律动,极富视觉冲击力,创建了一种既不失传统文脉又具视觉张力的花鸟画新图式,在中国花鸟画领域内迈出了踏踏实实的一大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我们一提到某画家画水墨花鸟,首先进入脑海的无非八大、石涛、扬州八怪、海派、白石、天寿等模式,但如果你还用这种方式去想象孙林的水墨花鸟画近作,那就错位了。当你没有看到这一批画之前,你绝对想不到它们究竟会呈现出什么模样,而当你看了这一批画以后,你又绝对会为之感到惊奇,惊奇于水墨花鸟画还可以画成如此这般。如《树林系列》、《小溪系列》、《幽谷传音》、《春之声》、《蜀乡三月》等。以水墨为表现介质,以深林中的树木、藤萝、花叶、山石、沙地等为背景,以禽鸟为画眼,尺幅巨大,构成满密、层叠而考究,境界幽深静谧,韵致飘然,野逸出尘。就画面形式感而言,很难用传统花鸟画的位置、笔墨等观念去概括。孙林认为勉强可用“复杂化”概括之。孙林说:“我所强调的‘复杂化’是把花鸟画创作题材、构图造境、表现手法、笔墨等‘复杂化’,繁复但层次分明、庞杂却又乱中有序,旨在追求丰富、多变。转化到画面上就是呈现出‘饱满’、‘交错’、‘深邃’的视觉张力,使花鸟画既有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韵,又具有极强的当代性。”长久以来,中国花鸟画无论是在写意还是工笔领域,程式化、流俗化现象十分凸显,不少写意者掌握了娴熟的套路,貌似潇洒,痛快淋漓,但实则以把玩之心而为之,既无创意也无图式语言的突破。而不少工笔画者,严谨有余,而灵动不足,制作之力有余,而意趣不足。孙林试图以“复杂化”来超越套路化、流俗化,构建一种将语言的丰富性与图式的整一性、技巧的精到性与意趣的生动性有机统一的花鸟画模式。无疑,他的探索与创新,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性。
北宋沈括说董源的山水画“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没想到千年以后,这种景象又在孙林的花鸟画近作中出现了。非工非写,亦工亦写,工写交辉,相映成趣。
古典花鸟画研究 (研究生)
花鸟画技法研究 (研究生)
花鸟画写生 (研究生)
花鸟画创作 (研究生)
花鸟-1(水墨) (本科)
花鸟-2(重彩) (本科)
写生-2(云、贵、川) (本科)
毕业创作.论文 (本科)
代表作品有《晴》、《新年》、《山歌》、《晖》、《瑞雪》、《迈向新世纪》、《春之声》、《赶羊沟之春》、《幽谷传声》等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美展并获奖。2002年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2004年获四川大学优秀教师“实德奖”。《晴》 1989年获四川省国画大展金奖(四川省文化厅、省美协主办)。《新年》 1992年获四川省首届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文联主办)。《鸣》 1992年获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四川省美协主办)。《东方明珠》 1997年获四川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四川省体委、美协主办)。《迈向新世纪》 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一等奖(文化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瑞雪》 1999年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四川省美协主办)。《晖》 2003年获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四川省美协主办)。《春之声》 2010年获四川省美术创作奖三等奖(四川省美协主办)。《五月的卡龙沟》 2011年获四川省第二届花鸟画展优秀奖(四川省美协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