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侦察船能接收并记录无线电通信、雷达和武器控制系统等电子设 备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查明这些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战术性能,获取对方的无线电通信和雷达配系等军事情报。其满载排水量一般为 500吨以上,大型的达4000吨左右,航速20节以下。能较长时间在海洋上对港岸目标或海上舰船实施电子侦察。但其侦察活动受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自卫能力弱,战时易遭海空袭击(故有的电子侦察船重要部位和设备装有自毁装置)。为了隐蔽企图,电子侦察船多伪装成拖网渔船、海洋调查船、科学考察船或商船等。苏联海军的电子侦察船多由拖网渔船改装而成,也有专门建造的,经常有数艘电子侦察船在各大洋活动。美国海军的电子侦察船多由旧船改装而成。
1976年10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关于电子对抗雷达发展方针和主要任务的建议》,确定选用645型海洋调查船船型,按电子技术侦察的使用
要求进行修改设计。
708所2室自1977年8月至1980年9月进行了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扩初设计修改,施工设计,施工设计修改等几个阶段完成了全部设计图纸。上海沪东造船厂于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建成,定名为:向阳红21号。
1982年9月-10月试航,1982年11月交船,于1983年3-4月进行专业设备试验,并服役于南海舰队。该船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配套设备全部国产的第一艘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船体结构按中国钢质海船建造规范的B级冰区加强设计;稳性满足中国海船稳性规范对I类航区的要求,且满足按12级风(风速53米/秒)核算抗风能力;各种侦察设备共10台。
1979年,海军装备技术部提出,为中近海跟踪,监视敌舰活动,搜集海上情报,急需建造4艘近中海侦察船的要求,并建议对635C中型海道测量船进行改装设计。708所1室进行了方案设计,经审查后认为不能满足部队使用要求
1980年3月25曰海军装备技术部下文同意重新设计排水量为1500吨的近中海侦察船。708所于1980年6月30曰完成了1500吨级全部方案设计。审查中,鉴于会议要求与原任务书已有较大改变,所以708所建议将排水量由1500吨增加到1800吨,会议讨论后接受了这项建议,重新议定了战术技术任务书。708所1室于1982年2月和8月完成了修改方案和技术设计;于1983年8月完成了施工设计。武昌造船厂于1983年12月22曰正式开工建造,定名为向阳红28号,于1986年6月12曰下水,同年10月竣工,10月29曰在青岛进行了交船试航。1987年2月至5月进行特种装备海上试验。这次试验在北海舰队直接指挥下,有海司情报部,海装电子部等20个单位170余人参加,采用陆海空及水下密切配合的立体试验。在试验中动用了导弹驱逐舰,反潜护卫艇及33潜艇,H-5及Y-5型飞机;岸上有403型对海警戒雷达和63,64型超短波电台密切配合。试验证明船上所配备的光学,声学,雷达及无线电通讯等4大侦察系统均达到试验大纲要求。该船目前服役于海军北海舰队侦察大队,舰号:V841-北调841。
侦察手段有4大系统即:光学侦察系统,声学侦察系统,雷达侦察系统及无线电通讯侦察系统,并装有先进的气象卫星接受系统,卫星导航组合系统及其完备的全套通讯设备。主要特点船上一切设备遵照海军装技部要求均采用国产设备。
船上因声学侦察需要,加装了超大球鼻,阻力下降了1-2%。考虑到该船系独立执行任务,活动区域广阔且又多在恶劣海况下工作,因此船的稳定性可以抗12级风。振动是这类中速机船最容易发生的问题,812型侦察船就是因为严重振动而报废的,因此该船吸取了812型船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特别措施。本船装有大量侦察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十分突出,吸取了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成功经验,使电磁兼容性得到圆满解决。814A型V841号(即向阳红28号)
“ 东调232”号电子侦察船是中国最新的专用情报搜集舰,据推测是于1999年下半年服役的,其外型特征明显——有一个醒目的 主桅和3个卫星通讯天线。从球型天线和各种电子设备林立的特征看,该舰的主要任务可能是进行 电子信号情报的监听和分析。也可能还包括在战术 弹道导弹试验时进行导弹轨迹测量和追踪等任务。“东调232”号船增加了直升机甲板和机库,使得中国的情报搜集船首次有了直升机运用的能力。
“东调232”号电子侦察船满载排水量6000吨,长130米,宽16.4米,吃水6.5米,装两台柴油机,双轴推进,最大速度约为20节,船上还装有1门37毫米炮和2门25毫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