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古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川西古镇黄龙溪,位于成都市东南约30公里处的双流县。该镇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古镇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6条老街刚进行了一年的闭关维修改造,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两侧建筑也恢复了本色,古色古香。
黄龙溪古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红石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六棵树龄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雄浑厚重,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幽深的老街,弯弯曲曲,街道两旁有众多小饭店,门前大多飘着一面蓝底白字的酒旗,什么“鱼香子”、“吕回头”、“唐酥店”等,在风中不停地舞动着招徕着客人。古镇的石磨豆花非常有名,几乎每家都会做,但又各有特色。走过一条街,又见一道巷,脚下光溜溜的青石路,乌黑发亮的门板,古 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浓浓古意。
古镇上,最有特色的还有它的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 每年正月初一至大年十五,黄龙溪还要举行耍火龙、水龙等娱乐活动。
出成都东门沿成仁公路(成都-仁寿)向东南方向行进约40千米处,便是近几年被影视界人士和旅游者看好的新辟旅游景点--黄龙溪。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是成都通往乐山的水路要冲,也是成都历史上最南边的江防据点、屯兵要地。据载,诸葛亮南征时,曾在这里驻有重兵。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也在此与官军苦战过。当年镇上曾有7座庙宇和仁(寿)、彭(山)、华(阳)总府衙门。码头上舟楫如林,商旅云集,一派繁荣景象。
黄龙溪
双流县黄龙溪位于成都平原南部,平坝与丘陵交汇,府河与鹿溪河流经黄龙溪,是府河下游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填,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距华阳镇28公里,东临本县籍田镇,西北面与新津接址,西南面紧临眉山地区彭山县。
黄龙溪古称赤水,乃古蜀王国的军事要地。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后的决战。《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又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
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辈的足迹;蜀汉政权在此萌芽催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渐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时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径流传着历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错落的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奇特景观;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全木结构古戏台保存完好;六株千年古榕树掩映着古镇的魅影;古老的唐家大院演绎着客家文化的风云;三县衙门诉说着民国时期的历史;陈家水碾令游人发散思古之幽情;古朴的民风民俗增添了小镇无穷的魅力;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从而孕育了丰富的码头文化;独具特色的川西田园古镇风貌成为西南第一天然影视基地,古镇名扬中外,游者慕名而至;凭吊古物、品玩老街、寻觅人文、寄情山水……
规划以水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乐园,占地约20公顷,以水上运动娱乐为主,创造水上度假休闲胜地。
农耕主题旅游园区以水为主题打造具有现代特色又不失风情的古佛堰。
烧香、拜佛、讲津、问道的好选择。
创造旅游、游学、艺术文化的飞地,强调乡土与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结合,是一个浪漫、自由、时尚、具有艺术人文气息的风情社区。
拓展训练营(拓展训练,又称为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
原意主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波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
地处丘陵地区的农耕嘉禾园是假日人们远离城市、亲近自然的好地方,既可以参与农耕,又可以观赏美景,享受难得的安静与闲情。想走动的,还可以去不远的古镇感受那份与城市不同的舒心。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种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序中,佛教文化同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一样,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历史进步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中化民族心理、民族的凝聚力而形成能其维系起到过难以估量的作用。风景区规划将大悲寺划定为宗教文化景区,对寺庙主体建筑进行整旧,恢复其历史面貌。同时,开辟大佛寺的山间马道,划定原生林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宗教文化体验程序,包括礼佛、过堂用斋,听经坐禅,拜塔诵经,祭祀祝融,品尝斋席,坐禅开示,早晚功课,参与寺务,摄影留念等多项内容,为景区聚集人气,扩大名气。
骑马道
镇景区(黄龙溪是一个集山、水城为一体的水乡城市,它本身即体现了古人保护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构想。 因此在大力开发黄龙溪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对黄龙溪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把水景、古建筑统一起来,成为一个镇在水中、水绕古镇的格局,山水建筑互相映衬的当地特色。
产品发展策略:围绕“一镇一业”的指导思想,根据黄龙溪的发展条件分析,黄龙溪已经有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在规划中应当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着力引导塑造产业、产品特色。同时依托旅游业优势,优化提升第二产业,调整加强第一产业,将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格局。
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
成都号称休闲之都,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模式,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一产业可以作为黄龙溪大旅游产业的一种补充。
文化旅游产业根据“一镇一吕”的原则,旅游业作为黄龙溪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的确定,在“游、购、娱、食、住、行”六方面都将有所发展。游的方面,通过景点包装增强古镇吸引力。购的方面,挖掘黄龙溪地区民间的传统的特色,包装和开发特色商品。娱的方面,规划设置主题公园、游乐场地、拓展训练基地等,迎合新的旅游旅游需求。食住行的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必然对饮食、住宿和交通产生需求,提升饮食、住宿、交通的特色和质量,反过来又增进整个旅游产业的吸引力。
规划黄龙溪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分为二级:
(1)镇区:黄龙溪镇区是镇域城镇体系的核心。
(2)农民聚居点:提供村民居住需求,配有基本的生活设施。
黄龙溪城村镇职能分为二类:
综合型---黄龙溪镇区为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多项功能。在人口集聚的作用下,就业集中,工商业较其它各村发达。
居住型---各农民聚居点为农民建房宅基地,除了最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均为村民住宅用地。
空间结构黄龙溪镇区位于镇域中部,有效为整个镇压域服务。
根据居点的影响和服务范围。规划将设置古佛、华严、川江和响水农民聚居点。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特色商品产生高的要求。在城镇新建社区,规划引导发展旅游特色产品加工制造业,产业依托黄龙溪的旅游产业发展。在产业分布上,小型作坊分散入户,独立制造、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中型产业独立用地,在产品定位与小型作坊有一定错位。产品应经过设计,富有黄龙溪特色。
《华阳国志》载录了发生在东汉末年今黄龙溪的大自然奇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赤水河,就是与今府河交会的鹿溪河的别名(历史上又名兰溪)。由于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龙泉山,流下来的多为山溪水,故“江水浊”,呈赤红色;而来自府河的江水,源于岷江,故“江水清”。当两条江水在今黄龙溪镇会合时,清、浊二水,泾渭分明,尤其在洪水季节特别明显。
晋朝蜀人常璩最早把这一自然现象载入到他编的史书《华阳国志》之中。当地的“土人”(百姓),则更形象地把它称之为“黄龙渡清江”(光绪《补篆仁寿现志》卷2)。天长日久,在惯性的作用下,后代人们自然便把“黄龙” 现身的这条赤水河,称之为黄龙溪。正如民国《华阳县志》所说:“黄龙所见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之际,有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黄龙溪由此得名,所谓“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
黄龙溪因龙得名,因龙而灵,龙佛、龙寺、龙灯、龙舟,构成丰富多彩的龙文化主题。黄龙溪烧火龙起源于南宋时期。先民们根据“龙见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启蒙乐融融。一行火焰高百丈,龙腾人欢气势雄。”就是对舞龙灯习俗的生动描写。
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 同该民族的生存意识及相关认识的进步是一个同构的过程, 就其文化发展的逻辑起点而言, 恰是该民族自身生存意识的拓展。以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观之, 之所以称其为“龙文化”,因为“龙”具有着鹿角、驼头、鬼眼、蛇项、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等的复合特征,物极具装载性和变通性。由此而异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类型。
黄龙溪烧火龙起源于南宋。先民们根据“龙现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经过不断改造、丰富,黄龙溪的“火龙灯舞”逐步得到了完善,成为全国著名“火龙之乡”。
传统的龙舞节庆时间,一般安排在新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正是人们喜庆丰收迎接春天来临的美好季节。火龙灯舞除了火龙以外,人们还在前面安排排灯、宫灯以及象征水底世界的蟹、鱼、虾、蛙等灯,使火龙灯舞更加热闹,具有逼真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辅以各类五彩缤纷的灯幅、灯牌和乐器伴奏,使整个龙舞喜气洋洋。 出灯时,先由一队身着道袍的司仪引导火龙队来到河边,然后由道士做法事安置水神、土地神,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的生活幸福美满,最后再“请龙出海”,开始一年一度的热闹灯舞。
作为远近闻名的火龙,除了龙嘴能够喷射炽热的火焰,观众们还可以用烟花喷烧舞动的龙身和舞龙的艺人,烟火喷射得越是密集和明艳,舞龙艺人的舞蹈就越会精神抖擞、兴致盎然,好像特别喜欢在飞溅的火星和浓密的烟雾中翩翩起舞一样。据说,黄龙溪火龙灯舞所用火药,是由秘密配方制成,特点是热量低,火焰艳丽,耀人眼目,喷射有力,却不伤及舞龙艺人的身体。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一任火焰高百尺,龙腾人欢气势雄。”在喜庆吉祥的氛围和欢乐的海洋中,龙舞带给人们振奋的精神和欢乐的情绪,到处是一片光的幻影,人的欢笑。待到持续十多天的火龙灯舞结束以后,舞龙的艺人们还要把火焰烧残的各种灯具和龙身放置在河边,举行烧火龙仪式,然后再把灰烬送入水中,回归龙宫,于是整个仪式圆满结束。
黄龙溪火龙灯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川西文化风格,是成都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民俗群众文化活动之一。1996年,黄龙溪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1年黄龙溪火龙灯舞应邀参加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演出。此外,还参加了成都市第9届、第10届运动会及省第9次运动会。近年来,相继到安徽、海南、长春、云南等地演出,获得过极高的荣誉和群众的欢迎。
民国《华阳县志》载;“油子河下段,源于走马河四分支,在筑断堰与柏条河汇后,通称府河。”府河流至成都与锦江合流,经望江楼、中和、中兴、苏码头至黄龙溪,入彭山县至江口汇入岷江,自古就有航运之便。《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编者注:即走马河与油子河)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府河是成都输入输出货物、沿河输出输入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及其它货物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水路路段。
府河边的黄龙溪就是在繁荣的府河航运业推动下建立、发展的。它处在府河与鹿溪河的交汇口,河面宽阔;水势平稳,是天然码头,从成都来的下水船和从重庆、乐山来的上水船多在此停泊过夜,加上本地的运送牧山特产的船只,使黄龙溪河面帆樯如林。王爷坎下是黄龙溪古老的渡口码头,停泊的上水船只常有百余只,排列二里多长,一直排到皇坟村;下水船也常有近百只,排列一里多长,一直到鸡市坝。此外,在鹿溪河,还有梁码头、胡码头停泊专门运载本地农副产品的船只,至民国年间才废弃,黄龙溪的古佛洞也是渡口码头,为解决航灌矛盾,民国年间修了船闸,在关堰期间,每夕日定时启闭,放行船。
黄龙溪府河江面的船只大体有三类:一是南河船,船身较大,头宽稍平,二是千千船,船身较小,两头削尖,三是扒湾船,船身小,尾齐。此外,还有竹木筏(以竹木并排扎牢,上置梢挠)。往来运翰的贷物,除乐山、成都、重庆等地的盐、百货、土特产等外,本地的土特产也很多。如牧山地瓜,扎成二点五公斤一小捆,在中秋节前运往乐山、宜宾等地,供八月十五祭月亮用,红甘蔗,扎成二十根一捆,外裹叶子,运往重庆等地;还有海椒、花生、柴捆等等,历史上曾是蜀中,特别是成都对外交往的一条黄金水道,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物资集散地。锦江与鹿溪河(古称赤水)在黄龙溪交汇,河面宽阔,水势平稳,“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是锦江流域不可多得的天然码头,呈现过百货山积、帆樯如林的景象。
黄龙溪的种茶历史悠久,黄龙溪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武阳买茶”之说说明了黄龙溪是川西最早的茶叶市场之一。
古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他们用本地产的茉莉花,冲在盖碗里,一些茶馆有时也有上好的竹叶青、峨眉雪蕊这样的好川茶。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
古镇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划镇而过,两岸都是用青石铺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还存有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数座铁吊桥连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盘根错节,据说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古镇的标志,游人每到此,总要在此留影。黄龙溪的鱼也是一绝,老人们说:“七上八下九归沱”,说的是每年从小寒、大寒节气到次年七月,下游的鱼儿成群结队溯江而上到此产卵,所以黄龙溪鱼产甚丰。
黄龙溪古镇在明清时代街坊七条,街两旁的建筑全系木建筑或砖木结构,形式多样,有抬梁式、穿逗式、硬山式、悬山式等。
黄龙溪古镇现有明清民居76套,属二层楼全木结构,错落有致,小阁楼栏杆窗棂镂刻精美,河边吊脚楼临河而立。尤其是黄龙正街,两廊檐柱排立,古色古香,游客誉为“川西一绝”,傍水而筑,更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
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黄龙溪烧火龙起源于南宋。先民们根据“龙现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经过不断改造、丰富,黄龙溪的“火龙灯舞”逐步得到了完善,成为全国著名的“火龙之乡”。
府河船工号子粗犷豪放、节奏感强,在黄龙溪一带代代相传。据当地老船工们回忆,每当船只行至急流险滩,便会唱起船工号子。歌唱时,一领众和,领唱者也是劳动的指挥者,有时,老板娘也会出舱帮助领唱.歌词中,领唱部分有具体内容.合唱部分则只是配合劳动节奏发出的呼喊衬词。因船工在急流中拼搏,领唱与合唱交接十分紧密,甚至领合重叠,并出现呼哨声,所以府河号子又叫船工哨子。
黄龙溪流传的号子歌词,多为谈天说地、即兴发挥。如:“上江口,下江流,黄龙溪转苏码头。中和二场路好走,嗨唷嗨唷,加把油。”“脚蹬石头手摸沙,找钱回去供爹妈……”
黄龙溪的府河号子远近闻名,八十年代参加区县比赛,名列前茅。
狮舞,又叫狮灯。狮灯的造型是用竹蔑、纸张绑扎糊制成狮头,用牦牛尾或马尾制成狮尾,用黄色或红色布镶上花边制成狮子皮,把狮头、狮尾连在一起;然后在狮皮上粘上麻丝或马尾作狮毛、狮须。狮身长约四米、宽两米。此狮属于南狮的一种,表演分舞台、高台和破阵三种类型,极具地方特色。
赶场
旧时黄龙溪逢一、四、七赶场,现为逢双。
每到三、六、十赶场头一天,大街小巷,商铺里外,人满为患,都是前来做买卖的。古镇旧时的传统经营行业,一般有锅厂、行栈、盐栈、钱庄、当铺、银匠、铜匠、铁匠铺、染坊、酌房、醋园,吊案肉摊,饭店旅栈、茶坊酒肆、日杂百货、中药铺、纸火铺、纸扎铺、榨油坊、剃头铺、大烟馆。赶场天,禹王宫、王爷庙一类的公共场地设斗市(米粮市场),交易量最为大宗,其次为油行。
乡下种植染料植物兰子,在街场口还自然形成蓝靛行。更有无数经营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者,或沿街摆摊,或游走于场内场外、街头巷尾,主要商品有棉花、棉花条子、手织线、农具、铁木器具、土烟、木耳、香菌、茶叶等山货,竹器、鸡鸭兔、瓜果、蔬菜等。场外河滩上,则是猪市、牛市、羊市,外加江湖游医、术士、乞丐、游艺各色赶场人等,一天不下七八千。
红海椒 主产于牧马山二仙桥,远销川内外各地,还销到国外的印度、尼泊尔。
地瓜 扎成2.5公斤的小捆,中秋节祭月亮,用量大。地瓜籽,销量比地瓜大。地瓜籽带毒性,连鸡鸭、老鼠都离得远远的。
红甘蔗 扎成20根一捆。甜而脆。牙子(节巴)是硬的,易于折断,方便享用。
花生 是盐炒花生的上好原料,香、脆、细。
花草帽 轻巧美丽,成了古镇“流动的春天”。
柴花子 按规格用篾条捆成大小把子,一尺五寸长,或一尺二寸长。要运到成都的水井街,那里是柴帮的交易市场。
黄龙溪镇佛教放生节,通过宗教文化,来体现自然环保,人文关爱的思想精髓,释放黄龙溪的宗教文化特色和“千年水码头,古镇黄龙溪”的文化理念。
黄龙溪夜晚报时,靠打更匠鸣锣。这种按时辰鸣锣报时的古老习俗就叫“打更”。
记得年幼时,外婆常拉着我的手教我唱儿歌:“摇、摇、摇,过大桥,打更伯伯真辛劳。不贪财帛为大家,春深秋冬功德高。”有一次,我于几个小伙伴随打更伯伯夜游。那打更伯伯提着牛油灯笼照明,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腰挎马刀,雄纠纠地在街上鸣锣打更,黄龙溪是三县同更天,锣鸣惊三县。打更伯伯从仁寿县境地起锣,经华阳县、彭山县到“万家灯火”的府河泊船码头收锣。从亥时(晚九点钟)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钟),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二声,依此类推,听外婆讲,读书人要读到“半夜二更半”才能熄灯就宿,商贾挑夫必须“半夜三更”就出门。打更伯伯辛苦、善良,打二更要喊:“各家各户关好门!熄灯休息了。”在冬天,打三更时更要不断地喊:“无论老人小孩,把被窝里的火笼提下床!避免失火呀!”打四更正是人们睡得香甜的时候,要提醒人们注意防贼娃子。打五更,天色鱼肚白,接近天亮了,打更伯伯一边鸣锣,一连喊着:“出门早看天!要带好雨具,注意冷暖!”人们常说:打更伯伯活泼肯干,一定会长命百岁。
黄龙溪还流传嘉定府(乐山市区)不敢打五更的故事。有一年龙王给苏东坡托梦,要苏先生教龙子读书。苏先生对龙王说:“我没有学校,龙王能不能借出一块宝地修建学校?”龙王回答说:“可以。但你什么时候还我的地呢?”苏先生说:”打五更时就把宝地还给你。”学校建成后,嘉定府从此就不再打五更了,为的是让龙王永远收不回宝地。
五十年过去了,尽管各式各样的钟、表早已进入黄龙溪镇的寻常百姓家,靠焚香计时,鸣锣打更已成为历史,但黄龙溪的夜空依然更声不断,使留恋于此的游人,尽情凭吊古风民俗的无尽情愫。
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处处展示着川西乡镇的民俗风情,古朴而新奇。正因为如此,山清水秀而远离城市喧嚣的黄龙溪一直都是电影电视摄影组的至爱,一拨拨的摄制组络绎不绝地到镇上拍片,让黄龙溪享有了“影视城”和“中国好莱坞”美誉。
古镇内正街上有三座完好的寺庙,即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即“一街三寺庙”。古龙寺内与古戏台、古龙庙、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别具韵味。其中一株榕树树内有庙,实为奇特。三寺布局于正街南、北、中段,各据一方,形成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奇特景观。已有电影《芙蓉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电视剧《朱德的童年》、《海灯法师》等近200部影视片在这里选景拍摄。
“2006首届黄龙溪国际古镇风情节”,更为黄龙溪这个充满诱惑的“东方威尼斯”打开了向世界展示它独特风情的通道,中国古镇“好莱坞”将在无数人的瞩望中迎来新的机遇。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黄龙溪深厚的文化底蕴,黄龙溪古镇至今还保留着自己所独有的"十古":
古街道、古树、古寺庙、古牌坊、古佛洞、古渡口、古崖墓、古民俗、古战场遗址、古三县衙门。
"十古"呈现给大家一个如此美丽的黄龙溪。
黄龙溪
黄龙溪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
自然风光(12张)
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4年(公元216),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象牙,黄龙所属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黄龙溪有很多有名的小吃,比如芝麻糕、丁丁糖、豆豉、猫猫鱼、黄辣丁、珍珠豆花等等遍街都是。
古镇传统的石磨豆腐、黄辣丁、酥皮肘子、各种江鱼等,都是不可不尝的特色美食。
此外,古镇内还有各地各种美食小吃,长沙臭豆腐、乔东家脆皮火烧等都是难得的美味。
推荐:黄龙溪是全国十大古名镇之一,冲着这名气,你就非去不可。黄龙溪最美的时候,是那种时雨时雾的天气,烟雨迷蒙,极具诗意。
黄龙溪古镇之所以引起影视界人士关注,是因为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6棵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黄桷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
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
很多少年宫的老师喜欢带着学画画的同学到黄龙溪写生。因为黄龙溪不仅风景优美,有很多古树和古建筑,非常适合写生。如果到河对面看风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黄龙溪
黄龙溪距成都只有30公里,人民南路南延线通车后,从成都到黄龙溪只需20分钟路程;而随着府河的通航,从水路到黄龙溪,沿途可欣赏到川西坝子的田园风光,将更有一番风味。不仅如此,一条黄金旅游线也将呼之欲出:黄龙溪(双流)---仙女山(彭山)---乐山将连成一线。
黄龙溪是诱人的古镇。但这座古镇还需要不断地完美。从1992年开始,当地政府投入了上亿元,对黄龙溪的基础设施加大了建设力度,但这还远远不够。
黄龙溪
据双流分管旅游的副县长曾敏介绍,黄龙溪镇是一个集山、水、城一体的水乡城市,她本身体现了古人依托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构想。因此,一定要把历史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保护好、利用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一方面要在“古”字上下功夫,保持古镇的天然魅力;一方面要在“水”字上下功夫,只有水才能给万物以灵气。今后10年内,当地政府将加大古镇旅游开发的招商引资力度,拟在古镇外围恢复古河道,建成人工湖与府河相通,将古镇建成一个岛,使古镇具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成为一座让世人瞩目的生态旅游胜地。
黄龙溪
江洲田园风情浓,远处山丘树荫绿。黄龙溪这座川西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镇处在成都府河旅游线的精华地---“历史篇”和“自然篇”的交汇处。九五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095亿人次,旅游总产值达5.28亿元。我们相信,通过当地政府的努力,随着双(双流)黄(黄龙溪)路、藉(藉田)黄(黄龙溪)路和府河整治通航,该镇人工湖、烧火龙广场的建成,届时,黄龙溪这座古镇定会成为一朵盛开的、光彩夺目的玫瑰。
乘车路线: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有到黄龙溪的班车,8:00-16:00,每隔半小时一班10元/人;
金沙车站也有直达黄龙溪的班车,票价10元,上车买票。
《千年一瞬》是黄龙溪镇旅游景区宣传推广歌曲,由郁可唯演唱。
作词:阮少华/作曲:郑 晟
两江刻画青石沿
秘密写在山水间
舟楫从来恋宁静
古树不为指苍天
人生难得是有缘
倩影渐远人沦陷
往事历历浮眼前
牧马山下挥泪别
灯火熠熠映红颜
离合悲欢总难全
将身水乡五月天
吟唱一阕动心弦
人约赤水执手看
岁月泼墨凝画卷
古镇千年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