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赫西俄德说到人类世纪的传说时曾慨叹道:“唉,假如我不是生在现今第五代的话,那该多好啊!因为现在正是黑铁的世纪。这些人完全堕落了。神不断地给他们增添新的烦恼,而最大的烦恼却是他们自己带来的。父亲不爱儿子,儿子仇视父亲,主人不愿款待他们的朋友,朋友之间也互相憎恨。从前美满和尊严女神还常来地上,如今也伤心地用白袍裹住美丽的身体,回到永恒的神世界去了。留给人类的只有悲惨,而且这种悲惨的状况却看不到尽头。”[2]
《黑铁时代(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作品系列小说精编,是最新典藏插图本。看小波的书,不必正襟危坐,躺着读,最好。而且,小波的文字,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阅读——以最自由的最放松的姿势——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你也会怅然若失地笑不出来。他不是哲学家,但却可以打开你许多迷惑,他不是老师,但却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他从不板着脸说教,他极擅长于反讽。小波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的文字,可以让你想到博尔赫斯,他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绿毛水怪
战福
这是真的
歌仙
这辈子
变形记
猫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地久天长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红线盗盒
红拂夜奔
夜行记
舅舅情人
南瓜豆腐
似水柔情
2010[3]
黑铁时代读王小波不是一种时髦,而是一种需要。王小波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标签,一个让人只看一眼就知道瓶里装什么酒的标签,往往贴有这种标签的酒都会非常畅销,原因很简单:有一种文字的确具有精神鸦片的力量。《黑铁时代》是一个比 “青铜”、“黄金”、“白银”还要古远的时代,日后那个辛辣的、大智若愚、笔下毫不留情的王小波在这一时期渐渐浮出水面……
《黑铁时代》的作者王小波给叙事文学带来生动和智慧的革新,而那种健康、诚实、勇敢的精神在轻风般自在穿行的想象力当中燃烧着、闪耀着,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无法抗拒那样的魅力:唾弃庸常、虚假、病变的生活,转而相信并创造自然而不乏幽默的欢乐。我们不敢说,小波看重文学超过世上的一切,但我们敢说,尽管他嘲讽过许多事情,但他嘲讽的锋芒从未对准过文学本身。寓言是理解小波的钥匙,当然,也将是他的误解之源。不过我们并不知道,对一个诚实、心性和悟性极高的写作者来说,别人的理解或误解到底有没有用。[4]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1972年在山东牟平插队,后做民办教师,1972-1973年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1974-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被称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另类”的作家,有评价说他是中国白话文的第一把手。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和风格贯穿作品,“王小波文体”为无数青年仿效。“时代三部曲”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其中以喜剧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故事背景跨越各种年代,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展示了知识分子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代表着王小波对文学的理解和他异于寻常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