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坊街道因辖区内大有坊街而得名。
1954年,设大有公社,属太平区。
1960年,与新乐街道合并为太平区公社大有分社。
1962年,改为大有公社。
1969年,与民强街道合并为民强公社。
1973年,析置大有公社。
1979年,改为大有坊街道,仍属太平区。
2004年3月24日,道外区与太平区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大有坊街道随之属道外区。[4]
1985年,大有坊街道下辖19个社区,402个居民组。
2011年,大有坊街道下辖松电、宏南、红河、报达、教育、红平、卫生、铁四、嵩山、辽河10个社区,下设331个居民小组。
2019年,大有坊街道下辖10个社区:松电社区、宏南社区、红河社区、报达社区、教育社区、红平社区、卫生社区、铁四社区、嵩山社区、辽河社区。[2]
大有坊街道办事处道外区红旗大街699号(红平小区18号楼)。[5]
大有坊街道位于道外区城区南部,东临南直路,与宏图街相连;南临淮河路,与南岗区先锋路街道相邻;西临嵩山路,与马家沟河交界;北临桦树街,与三棵树大街街道毗邻。区域面积为6.4平方千米(2012年)。[1]
人口数据
1985年,大有坊街道总人口为26448人。
2010年,大有坊街道有家庭户25335户,总人口为71382人,其中男性35264人,女性36118人。
2011年,大有坊街道总人口为7.28万人。
民族构成
2011年,大有坊街道有汉族、回族、满族、壮族、彝族、朝鲜族、土家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10个民族。其中,汉族7.13万人,占总人口的98%。
2012年,大有坊街道完成招商项目2个,省内招商注册资金1.9亿元。截至11月末,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1]
2013年,大有坊街道招商引资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6]
2014年1-11月,大有坊街道招商引资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7]
2015年,大有坊街道招商引资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5773亿元。[3]
2011年,大有坊街道有小学3所,在校生1660人,专任教师10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527人,专任教师24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2011年,大有坊街道有文化站(活动中心)10个,社会文化中心2个,社区图书室4个,藏书0.5万册;文化主题公园1个。
2011年,大有坊街道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5个,专业卫生人员52人。
2012年,大有坊街道发放救助金3.6万余元,为538户发保障金212986元,办理大病救助81户、临时救助9户、廉租金27户、低保户实物配租25户;提供就业岗位1280个,为104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办理小额贷款71人,发放85万元。[1]
2013年,大有坊街道为34名残疾人办理三轮、四轮车辆登记手续,为19人免费换发三轮车,为残疾人发放免费轮椅12台;为45户居民办理廉租房补贴,为4户办理低困,为50户办理实物配租,为2户办理一次性补贴;为29位80、9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高龄津贴申报工作;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60人。[6]
2014年,大有坊街道在名人100小区新建水泵房,解决长期困挠小区16户居民的饮水问题;为14位伤残军人换发新版伤残军人证书,并为2位烈士子女进行换发新版烈士证书工作;为少数民族599人下发牛羊肉补贴共计59900元;为22名残疾人下发辅助器具,为2名残疾人办理油料补贴手续,为106名残疾人驾驶员办理驾驶员补贴手续;为813位残疾人办理残疾人公交IC卡;对72户办理大病救助,为32户办理临时救助;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2360人。[7]
2015年,大有坊街道为低保家庭43名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办理失能、半失能补贴,为42人办理临时救助;为33位8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高龄津贴申报,为失独老人免费体检,为3名老人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为31名残疾人办理车辆置换手续,为2名残疾人办理油料补贴手续,为38名残疾人驾驶员办理驾驶员补贴手续,申报护理补贴86人,居家托养45人,为68位残疾人办理残疾人公交IC卡;春节前夕为300余户家庭送去米面油等慰问物资;春节前夕为300余户家庭送去米面油等慰问物资;安置城镇新就业1330人,新增就业1210人。[3]
大有坊街道交通不太方便,只有19路公共汽车和53、54路联运车通过辖区东侧和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