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礼记训纂序《自序》
卷一 曲礼上弟
卷二 曲礼下弟二
卷三 檀弓上弟三
卷四 檀弓下弟四
卷五 王制弟五
卷六 月令弟六
卷七 曾子问弟七
卷八 文王世子弟八
卷九 礼运弟九
卷十 礼器弟十
卷十 郊特牲弟十
卷十二 内则弟十二
卷十三 玉藻弟十三
朱彬,字武曹,江苏宝应人。(1753——1834) 乾隆六十年举人。彬幼有至行,年十一丧母,哀戚如成人。长丁父忧,敛葬尽礼,三年蔬食居外。自少至老,好学不厌。承其乡王懋竑经法,与外兄刘台拱互相切磋。每有所得,辄以书札往来辨难,必求其是而后已。於训诂、声音、文字之学,用力尤深。著有《经传考证》八卷,《礼记训纂》四十九卷,《游道堂诗文集》四卷。
《礼记训纂(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苎孟差咚日月之气一岁土香董王因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一石孟春者,日月会于鲰訾,而斗建寅之辰也。凡记昏明中星者,为人君南面而听天下,视时候以授民事。」正义:「孟春者,夏正建寅之月也。秦以十月为岁首,不用秦正而用夏时者,以夏数得天正,故用之也。周礼虽以建子为正,其祭祀田猎亦用夏正也。日行迟,一月行二十九度半余。月行疾,一月行天一币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过币更行二十九度半余,逐及于日,而与日会,所会之处为辰。郑注周礼大师职云:『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玄枵,正月辰在鲰訾,二月辰在降娄二一月辰在大梁,四月辰在实沈,五月辰在鹑首二八月辰在鹑火,七月辰在鹑尾,八月辰在寿星,九月辰在大火,十月辰在析木。『是一岁十二会也。高诱吕氏春秋注:『营室,北方宿。』淮南子时则训注曰:『参,西方白虎之宿也。是月昏时中于南方。尾,东方苍龙之宿也。是月将旦时中于南方。』
先父沈文倬先生在不少文章中论及关于礼学、礼书以及经学!礼学发展的若干问题,且据此而说明一些与朱彬所撰《礼记训纂》有关的情况。
南宋以后所谓的《十三经》中有三部礼书:《周礼》《即《周官》》、《仪礼》、《礼记》,早就被称作二一礼」。《周官》是职官专书,《仪礼》即《礼经》,二者成书于东周战国年代。那时,还有人撰述「五经」之「阐经所未明、补经所未备」的传说;传《礼经》者,战国时先有单篇古《记》面世。《漠书.艺文志》计有「百三十一篇」,班固自注「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记和传每每连文并言,二者都是阐述经文的著作。而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刘向《别录》又云「古文记二百四篇」。《别录》计其总数,呈岩则分列而已。对于造二百余篇古「记」,《隋书.经籍志》云(西汉宣帝、成帝间》「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礼。漠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定《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这四十九篇则为《三礼》中的《礼记》(实为小戴《礼记》》。及至唐、宋,「五经」中以《礼记》替代《仪礼》,亦即对于《礼》,舍经而取记,民间遂不知有《礼》经;而清代民间治《礼》经者,着重二礼!!《周礼》、《仪礼》,「三礼」之学得以复兴。
汉唐以来,说礼诸家,精奥无如郑注,博赡无如孔疏,详且明者无如卫浞集说。至明永乐中,专以陈潞集说列于学官,科举宗之,而郑、孔之义微矣。缀学之士,去古日远,绝尠师法,遂不免空虚浮滥与钩棘章句之病。我朝经学昌明,乾隆初钦定礼记义疏,嘉惠士林,而古义始旷然复明于世。第号帙繁巨,寒唆或不能尽购。他若纳喇性德之陈氏集说补正,李光坡之礼记述注,方苞之礼记析疑诸书,亦足以发郑、孔之遗义,订陈潞之讹漏。然补正一书,意主纠驻,李则专采注疏,方每断以己意。求其博而精、简而赅,足以营众说而持其平、暗占毕而扩其识者,则郁甫朱先生所箸礼记训纂一书是已。先生承其乡先进王氏懋蛇经法,又与刘端临台拱、王石耀念孙、伯申引之父子切剧有年,析疑辨难,奥窒日辟,故编中采此四家之说最多。复旁证国初讫干、嘉间诸家之书,亦不下数十种,而仍以注疏为主,撷其精要,纬以古今诸说,如肉贯串。其附以己意者,皆援据精稿,发前人所未发,不薄今而爱古,不别户而分门,引掖来学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