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菊

天人菊

拉丁学名 GaillardiaPulchellaFoug.
天人菊
堆心菊族
果期 8-10月
繁殖方式 播种、扦插、移栽
中文学名 天人菊
菊科
亚族 天人菊亚族
亚科 管状花亚科
天人菊属
真核域
类别 一年生草本植物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天人菊天人菊(3)一年生草本植物[5]。植株高约 20~60cm,全株被柔毛。

基部叶羽裂。瓣状, 舌状花先端 黄色,基部褐 紫色。 花期夏、秋季。栽培变种矢车天人菊, 舌状花以至花序盆心筒状花都发育成漏斗状,有大花及红花变种。花期7-10月,果熟期8-10月。天人菊的花属「 头状花序」,「一朵花」其实就是「一束花」,因为里面包含了许多 舌状花与筒状花。外围的 舌状花色彩缤纷,有如吸引昆虫前来的停机坪;中间的筒状花长得像小圆球,当舌状花凋谢后,这个部位就会发育成果团,里面的种子再随风飘散,落地生长。此外,有些天人菊的 舌状花会长成管状,看似弯弯的 小喇叭;有些变种天人菊整朵花皆呈嫩黄色,别具韵致;还有天人菊的叶子与柔毛,也是值得观察的地方。

草本,10-60厘米。叶茎生,无柄到近无柄;叶片线形,长圆形,或匙形,5-10厘米×4-12(-35)毫米,密被糙伏毛或具硬毛到±具长柔毛,边缘通常全缘,有时具齿或浅裂。叶序18-28,狭三角形渐狭到线形渐狭,6-14毫米,边缘通常具缘毛具关节毛。受体刚毛1.5-3毫米。射线小花通常8-14;下部的花冠通常略带红色到略带紫色,上部的黄色到橙色,很少黄色,略带红色,或整个略带紫色,13-30毫米。花盘小花多数;花冠淡黄到紫色或棕色,通常二色;管0.8-1.2 mm;喉钟状到瓶状,3-4毫米;裂片三角形到卵形,通常渐狭。瘦果倒锥状,2-2.5毫米;毛1.5-2毫米,插入在基部和角上;7或8三角形到披针形的丘疹,具芒鳞片4-7毫米。[6]

生长习性

天人菊天人菊(3)性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其 耐盐性佳、抗强风、 耐旱性佳、 耐寒性佳,耐阴性稍差。

耐干旱炎热,不耐寒,喜阳光,也耐半阴,宜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它耐风、抗潮、生性强韧,具耐旱特性是良好的防风定砂植物。若在 酸性土壤中,不仅难获壮苗,盛夏时下叶枯萎,生长迅速 肥料宜早施, 磷钾比例需高一些。

物候期:花果期6-8月。[7]

分布范围

天人菊天人菊(3)原产北美。中国中、南部广为栽培。在中国广泛栽培并归化。[3]

繁殖栽培

栽培方法

天人菊天人菊(3)(一)    播种:常在夏季进行播种,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 消毒,最好的方    法就是把它放到 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3~10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 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 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 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 基质中,按3×3公分的间距 点播。播后覆盖 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 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 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播后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    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天人菊天人菊(3)(二)    扦插繁殖: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 插穗。通常结合摘心工作,把摘下来的粗壮、无病虫害的顶梢作为插穗,直接用顶梢扦插。扦插后应注意以下管理: 温度:插穗生根的 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 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 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 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三)    移栽: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 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 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 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盆用的 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 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 锯末(茹渣)=4:1:2;或者 水稻土、塘泥、 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 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 炉渣=3份+1份; 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 锯末+ 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 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 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放入 苗木后,回填土壤,把 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上盆一至两周后,或者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 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日常管理

天人菊天人菊(3)湿度管理: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过低,会加快单花凋谢。也怕雨淋    ,晚上需要保持叶片干燥。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温度管理:耐热,不耐 霜 寒。

光照管理:喜阳光充足,略耐半荫。

病虫防治

肥水管理: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

夏、秋季: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 循环(最起码每周要保证两次“花宝”)。进入开花期后适当控肥,以利种子成熟

种类介绍

主要品种

天人菊

矢车天人菊 var. picta A. Gray 叶多肉质,舌状花顶端5裂,红紫色,是通常栽培的园艺品种。[8]

下级分类

矢车天人菊 Gaillardia pulchella var. picta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天人菊天人菊(3)天人菊是很好的砂地绿化、 美化、定砂草本植物。其花姿 娇娆,色彩艳丽,花期长,栽培管理简单,可作花坛、 花丛的材料。华东庭园栽培,供观赏。[8]

经济价值

天人菊堪称为一种天然空气净化器,具有净化空气之效。将其摆放在室内,能有效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粉尘,让空气变得清新自然。人们处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有利于身体健康。[9]

天人菊耐风、抗潮、生性强韧,耐旱特性,具有防风挡沙作用,例如可以在一些沙漠地带种植天人菊,能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的入侵,另外还可以防止水份散失。[9]

药用价值

天人菊可以用来进行泡水喝,适量食用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其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之长、不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还能大大美化家居环境。另外具有净化空气之效,堪称天然空气净化器。[9]

天人菊常常被人们用来泡茶喝,适量食用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例如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能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和抑菌的作用,还能松弛神经、舒缓头痛的功效。[9]

植物文化

澎湖县花

天人菊天人菊(3)天人菊是中国台湾省澎湖县的县花,在澎湖各地到处可见,所以澎湖被称为菊岛。天人菊全株有柔毛,可以防止水份散失,这是天人菊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主要原因。天人菊的叶呈细长形,花为黄红双色,少数为金黄色,花茎长而直立;种子随风飘散,落地生长。能耐风、耐旱、抗潮、生性强韧,是良好的防风定砂植物。

由于繁殖力与生命力很强,当初自 北美洲引进后,天人菊便以惊人速度在 澎湖群岛与 台湾的中、北部海岸蓬勃生长。时至今日,美丽的天人菊已成为澎湖观光的胜景之一,也因为它的强韧特质而被选为澎湖的县花。

绝句天人菊

【天人菊】  作者:渔樵子

强风索讨顶花翎,

瘦果飞扬到处停。

领域扩张酬野蛮,

花期若至又芳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