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一:大学物理(160学时)、大学化学(48学时)、数学物理方法(48学时)、材料力学(32 学时)、热力学统计物理(32学时)、量子力学(48学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64学时)、材料表 征(64学时)、固体物理(64学时)、材料物理(64学时)、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64学时)、材料 科学基础实验(64学时)、材料物理实验(64学时)、材料科学前沿(32学时)。
示例二:普通物理(180学时)、普通化学(54学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72学时)、纳米技 术导论(36学时)、材料力学(包含理论力学)(54学时)、固体物理(包括结构与物性)(72学 时)、材料物理(72学时)、材料微观分析技术(72学时)、材料物理专业实验(72学时)、材料热力 学与动力学(54学时)、先进材料科学与进展(36学时)、科技英语(54学时)。
示例三:大学物理(176学时)、大学化学(90学时)、数学物理方法(54学时)、理论物理基础 (64学时)、材料科学基础(64学时)、材料科学基础实验(32学时)、固体物理学(54学时)、材料 分析方法与技术(48学时)、材料物理综合实验(96学时)、材料热力学(48学时)、材料的表面与 界面(32学时)、材料物理前沿专题(32学时)。[3]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材料物理专业 知识,能在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测试、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 发、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3]
材料物理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提供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面向新能源与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提供物理学、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材料探索、制备与合成的思维与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训练。
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材料物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探索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发展成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物理学、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继续深造或在相应领域从事材料物理研究、教学、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性人才。
由于当今以服务于高科技,现代工业和国防为主的现代材料或新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涌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和新问题越来越需要材料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共同努力来归纳、整理、总结及创新。
由此产生的材料物理专业无疑是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结果。它给现代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为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而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因此,材料物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和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4]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关于应用物理学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4]
物理学、材料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广东]中山大学 | [湖北]武汉大学 |
[上海]复旦大学 |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 |
[吉林]吉林大学 | [重庆]西南大学 |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
[山东]青岛科技大学 |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 |
[甘肃]兰州大学 | [天津]中国民航大学 |
[辽宁]东北大学 |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
[陕西]西北大学 | [河北]燕山大学 |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 [河北]河北工业大学 |
[湖北]武汉工程大学 | [安徽]安徽大学 |
[四川]西南科技大学 | [陕西]西安理工大学 |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 |
[湖南]湘潭大学 | [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 |
[云南]云南大学 | [江苏]南京工业大学 |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 [贵州]贵州大学 |
[陕西]陕西科技大学 | [陕西]西安工业大学 |
[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 | [内蒙古]内蒙古工业大学 |
[山东]山东轻工业学院 | [辽宁]辽宁工业大学 |
[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 [辽宁]沈阳化工学院 |
[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 | [浙江]台州学院 |
[江苏]南京气象学院 |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 |
(以上为部分列举,不是全部)[5]
广东]中山大学 | [湖北]武汉大学 |
[上海]复旦大学 |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 |
[吉林]吉林大学 | [重庆]西南大学 |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
[山东]青岛科技大学 |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 |
[甘肃]兰州大学 | [天津]中国民航大学 |
[辽宁]东北大学 |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
[陕西]西北大学 | [河北]燕山大学 |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 [河北]河北工业大学 |
[湖北]武汉工程大学 | [安徽]安徽大学 |
[四川]西南科技大学 | [陕西]西安理工大学 |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 |
[湖南]湘潭大学 | [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 |
[云南]云南大学 | [江苏]南京工业大学 |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 [贵州]贵州大学 |
[陕西]陕西科技大学 | [陕西]西安工业大学 |
[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 | [内蒙古]内蒙古工业大学 |
[山东]山东轻工业学院 | [辽宁]辽宁工业大学 |
[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 [辽宁]沈阳化工学院 |
[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 | [浙江]台州学院 |
[江苏]南京气象学院 |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浙江大学 | A+ | 10 | 吉林大学 | A | 20 | 天津大学 | A |
2 | 清华大学 | A+ | 11 | 河北工业大学 | A | 21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3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12 | 南昌大学 | A | 22 | 华东理工大学 | A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13 | 东北大学 | A | 23 | 湘潭大学 | A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15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2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6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16 | 南京大学 | A | 25 | 南京理工大学 | A |
7 | 中南大学 | A | 17 | 山东大学 | A | 26 | 南开大学 | A |
8 | 中山大学 | A | 18 | 湖南大学 | A | 27 | 兰州大学 | A |
9 | 复旦大学 | A | 19 | 武汉大学 | A | |||
B+等(39个):名单略[6] | ||||||||
B等(39个):名单略[6] | ||||||||
C等(27个):名单略[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