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媒体曝光了多起女童遭遇性侵的案例,孙雪梅既愤怒又心痛。记者的良心和职业本能促使她查阅了大量有关儿童性侵害的相关资料。她发现,这些性侵案件大多发生在农村,受害女童大多是留守儿童或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在贵州大山深处长大的孙雪梅,深知农村孩子的艰辛。几夜辗转反侧,她有了筹划“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让更多儿童学会自我保护的念头。
热情开朗的孙雪梅朋友众多,她在京城记者圈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马上就得到20多位女记者的响应,已经转型做公益的媒体人也纷纷给予她指导帮助。大家一拍即可,分工合作,项目实施进展很快。到六一儿童节前夕,“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已经在全国各地召集到100多名女记者。
2013年6月1日,“女童保护”官方微博第一次发声。这一天,也是“女童保护”公益项目正式启动的日子。百余位女记者施展能量,号召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这个行动中来。
短短两个月,孙雪梅的“女童保护”就得到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支持,将项目列在儿童安全基金名目下。有了一定的公益资助,孙雪梅们决定首先制作一套相对权威的儿童防性侵教案,用形象生动的方式,给孩子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让她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防范知识。
记者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全天候的,“女童保护”几乎占用了她们所有余下的时间。在孙雪梅的带领下,由20多名女记者组成的项目核心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外儿童防性侵教育经验、寻找专家提供教育素材、整理教案初稿、征询专家修订意见、组织试讲;一套耗时半年多、历经40余次修订的小学版“儿童防性侵教案”最终成型。
2013年9月4日,“防性侵”第一课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开讲,孙雪梅和另一名女记者共同授课。课程包括身体知识和性教育的内容以及如何识别性侵行为、如何防范和实现自我保护。课堂上,还为孩子们发放了配有漫画的宣传折页。课后,项目组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孩子们对于性侵害的认识。一项崭新的事业让孙雪梅和她的团队沉浸在实现理想的幸福之中。
项目组的姑娘们知道雪梅怀孕,还是在寒冷的冬天。那是一次试讲之后,雪梅说有“重要的事”向大家宣布。其实那个时候,不少敏感的姑娘就已经猜到,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冬去春来,雪梅的妊娠反应非常强烈,但女童保护的工作却堆积如山: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几乎所有涉及项目发展的活动都需要她的参与,洽谈联络、接受采访、走上讲台……别人怀孕时的骄矜与慵懒在雪梅这里,都变成了时不我待。她希望在宝贝出世之前,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完。在怀孕初期的前4个月里,本应增长体重的雪梅,反而瘦了十多斤。
5月间最好的春光里,“女童保护”的志愿者们利用双休日参加了一次培训课程。因为身体不便,雪梅只好住在附近的酒店。于是,这个准妈妈的房间,又成了临时办公室。雪梅躺在床上,姑娘们围在她的身边,逐字逐句地审阅初中版教案,讨论每一个细节的讲授方法。直到夜幕降临,姑娘们都散去,雪梅才得以休息。
2014年5月26日,距离她生下孩子还有53天,雪梅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
孙雪梅的女儿降生当天,她通过微信传递了这个喜讯。志愿者们兴奋异常,说这个小小的婴儿堪称“女童保护”最小的志愿者。
截至2014年7月23日,“女童保护”已在17个省份相继开课,已有9103名儿童接受授课。由于得到地方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的合作,教育覆盖面快速拓宽,发放“防性侵手册”已超过10万份。
与此同时,项目组还与各地政府部门合作,培训当地教师和志愿者近千人。 2014年3月初和5月底,项目组两次发布《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披露大量统计数据,引发全国性反响;数十家媒体报道、数百家网站转载。“女童保护”的官方微博、微信,每日向社会普及儿童安全教育意识,呼吁社会关注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恶性案件,并为受害人提供一定的法律帮助。
月子里的孙雪梅还在牵挂着“女童”,她的困惑和欣慰都在于志愿者队伍的不确定性。“有时候都已经培养成骨干了,但是人家升职了、转行了,造成‘突发性减员’”。令她欣慰的是,面对来自全国的、不断增加的培训需求,新的志愿者也在不断地涌进来。“这是一个希望;一个可持续的、长久的希望”。
2016年5月24日,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第三届“CCTV慈善之夜”晚会圆满落下帷幕。姚明、邓迎香、塔林夫、徐之伟、孙雪梅等10人获得“CCTV年度慈善人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