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学院

上海海关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上海海关学院前身为对外贸易部上海海关学校。1951年5月,海关总署在上海正式举办干训班,并酝酿筹建上海海关学校。1952年初,对外贸易部海关总署,为适应海关业务需要,决定创办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后,决定将校址设在上海,由上海海关代总署直接领导,并成立建校筹备委员会,上海海关关长任主任委员。人员构成为雇佣医师护士教员各一人,工友二人;原在各地海关工作干部和上海海关借调的员工。上海海关学校于1953年9月14日正式开学,因校址未建成,暂时在上海海关大楼上课住宿,11月12~18日迁校汾阳路45号,上海海关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部属中等海关专业学校。1953~1966年期间,是上海海关学校的发展提高时期。共招收九届学生,招生对象先为初中毕业生后转为招收高中毕业生,招生地区由上海面向全国。学校自1959年7月起被教育部批准为机密性专业,招生条件按机密性专业要求招收,培养目标仍为中等海关专业人才。

1968年8月,上海海关学校被撤销,并入上海外贸学院。上海外贸学院自1972年4月起停办,上海海关学校与撤销的上海外贸学院一起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包括汾阳路上海海关学校房屋、校产被悉数分光、送光,校舍被占,校产流失,队伍流散,使培养海关专门人才的教育任务中断达12年之久。

1980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以上海海关学校为基础,改建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上海海关专科学校作为一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直属专门为全国培养高级海关管理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学校设海关管理专业,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93年总署对沪关校(1993)24号文《关于关校校址论证情况及选址意见的报告》作出批复,决定上海海关专科学校迁校选址建设。学校浦东新校。

1996年4月9日,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申请更改名称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经研究,同意上海海关专科学校改名为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10月30日,海关总署党组作出决定将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迁址上海。2001年8月24日,海关总署批复学校机构升格为正局级机构,对外加挂“海关管理干部学院”院牌,运行模式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0月,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正式迁址学校。

2007年3月19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发函[2007]5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同意在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正式设立上海海关学院的通知》,这标志着学院“专升本”工作取得了成功,学校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海关学院。

2010年8月30日,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学生处对外加挂“上海海关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牌子,培训部对外加挂“中共海关总署党校工作部”牌子。

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学位办将学院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10月27日,于广洲署长批示:“努力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做好相关工作。”

2012年6月26日,学院与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上海海关签署了联合培养税务硕士研究生的合作备忘录。三方将通过实施双导师制、毕业论文选题机制等创新举措,共同培养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3年4月18日,海关总署原署长牟新生受聘为上海海关学院名誉院长。

2014年11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6年4月,上海海关学院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8年5月,上海海关学院获得硕士授予单位授权,同时获得税务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两个授权点,同年海关管理专业成为世界海关组织PICARD标准认证专业。6月,上海海关学院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5]

2019年4月,上海海关学院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海关总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署市合作备忘录,共建上海海关学院。[8]

2020年12月,上海海关学院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与南京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上海海关学院苏州分校建设。[9]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关学院(3)截至2020年11月,学校设有8个教学院(系、部),设置10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经、法、文等4个学科门类。 [10]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海关稽查专业。[11]

专业设置
系部 专业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关管理、行政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 税收学、经济统计学
上海海关学院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 国际商务、物流管理、审计学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法律系 法学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外语系 英语(商务应用)[12]
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思政部)

师资力量

专业设置
系部 专业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关管理、行政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 税收学、经济统计学
上海海关学院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 国际商务、物流管理、审计学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法律系 法学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外语系 英语(商务应用)[12]
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思政部)

教学建设

师资概况

截至2021年8月31日,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6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为4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7人、硕士学位教师5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94%。[4]

教授风采

黄胜强教授、丛玉豪教授、王志军教授、杨骁教授、王丽英教授、黄丙志教授、李九领教授、张国红教授、崔志坤教授、孙浩教授、李红霞教授、朱秋沅教授、万曙春教授、吴慧教授、潘静教授、姚永超教授、杨寄荣教授[13]

学科建设

质量工程

学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占地面积521亩。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院设置标准,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先进的ATM校园网,教室都具备多媒体授课的条件;并建有数码阅览室、视听室、文娱活动综合楼、网球场、游泳馆、体育馆等配套设施。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国家控制布点特设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共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上海市级重点课程27门,省部级精品课程5门,上海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4门,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门。[10]

国家控制布点特设专业:海关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关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海关法方向)、税务(关税方向)

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10]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课程 海关税收制度
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 海关估价、海关法、海关稽查、海关国门安全危机事件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关税制度、会计学、物流管理等
上海市级重点课程 海关法、关税理论与中国关税制度、比较海关法、国际物流电子通关报关仿真实训、会计学、财务管理、海关缉私、国际经济法、国际货运、海关估价、物流管理、海关专业英语、原产地规则进出口业务案例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

教学成果

2019-2020 年,学校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52个国家级奖项和131个省部级奖项;在文艺、体育类竞赛中获得57个省部级奖项。[10]

教学成果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探索行业办学机制,创新海关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世界海关组织标准的海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模块化的复合式涉关法学特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物流管理专业“口岸物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关校合作”的关税特色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走进海关、深入一线,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4]

学术研究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课程 海关税收制度
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 海关估价、海关法、海关稽查、海关国门安全危机事件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关税制度、会计学、物流管理等
上海市级重点课程 海关法、关税理论与中国关税制度、比较海关法、国际物流电子通关报关仿真实训、会计学、财务管理、海关缉私、国际经济法、国际货运、海关估价、物流管理、海关专业英语、原产地规则进出口业务案例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

科研平台

教学成果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探索行业办学机制,创新海关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世界海关组织标准的海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模块化的复合式涉关法学特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物流管理专业“口岸物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关校合作”的关税特色税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走进海关、深入一线,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4]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MPA)、税务(MT)[10]

学术资源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获准设立了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等市级科研机构,报关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10]

研究中心
机构名称
机构负责人 成立年度
报关研究中心 宗慧民 2009年
海关法研究中心 陈晖 2009年
海关税收研究中心 李九领 2009年
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黄丙志 2009年
国际贸易研究中心 石良平 2010年[15]

学院简介

研究中心
机构名称
机构负责人 成立年度
报关研究中心 宗慧民 2009年
海关法研究中心 陈晖 2009年
海关税收研究中心 李九领 2009年
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黄丙志 2009年
国际贸易研究中心 石良平 2010年[15]

文化传统

2017年,上海大学和上海海关学院联合申报的《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项目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6]

2020年,学校获批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2项上海市第二批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2项2020年度上海市哲社规划一般课题,2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

2019年上海海关学院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立项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类别
国家哲社规划办 近代长三角口岸城市灾害协同治理研究 青年项目
国家自科 高阶延时微分方程组稳定化的数值方法 面上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英汉关务词汇书编纂与研究 规划基金项目
加快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FTA网络构建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面向跨境供应链合规的信息协同机制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上海市自科项目 分数阶微分方程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面上项目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进口税收政策支持上海科技创新有关问题研究
重点项目
署级课题 以贸易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研究 署级课题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 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航运相关产业发展研究 国际航运中心专项
上海市哲社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前沿进展研究
一般项目
开放和安全视角下上海自贸区离岸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研究 一般项目
基于海关信用管理的跨境电商发展创新及风险防控研究 一般项目[18]

现任领导

2019年上海海关学院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立项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类别
国家哲社规划办 近代长三角口岸城市灾害协同治理研究 青年项目
国家自科 高阶延时微分方程组稳定化的数值方法 面上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英汉关务词汇书编纂与研究 规划基金项目
加快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FTA网络构建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面向跨境供应链合规的信息协同机制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上海市自科项目 分数阶微分方程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面上项目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进口税收政策支持上海科技创新有关问题研究
重点项目
署级课题 以贸易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研究 署级课题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 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航运相关产业发展研究 国际航运中心专项
上海市哲社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前沿进展研究
一般项目
开放和安全视角下上海自贸区离岸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研究 一般项目
基于海关信用管理的跨境电商发展创新及风险防控研究 一般项目[18]

本科招生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上海海关学院图书馆有中外文纸质图书750601册,生均纸质图书265.79册;电子图书2,549091册,订阅纸质期刊830种,其中原版外文期刊66种,电子期刊70849种。2019年新增纸质图书18396册。“海关信息资料中心”收集中国海关、世界海关组织(WCO)和各国海关等各类文献资料8000余册。[10]

学术期刊

《海关与经贸研究》前身为《上海海关学院学报》,其最早为创办于1980年7月的《海关教学》,1983年更名为《海关教学与研究》,1999年更名为《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9月更名为《上海海关学院学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从2014年更名为《海关与经贸研究》。期刊由海关总署主管、上海海关学院主办,面中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双月刊,每双月25日出版。[19]

海关管理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与22个直属海关建立“上海海关学院实习基地”,与经贸、物流、法务、税务等政府机关单位和大中型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27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完成和在建示范性实习基地共11个,学校承担海关系统中、高级干部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等任务,先后举办各类中级岗位培训班、局处领导干部培训班、非海关专业的大学生培训班,不定期地举办专题研讨班和海关业务骨干强化班等短期培训班,截至2019年底,累计培训约84000人次。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西北管理学院开展交换生项目,承担了非洲法语国家“海关现代化管理”、非洲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研修班、非洲国家海关“原产地管理”研修班、香港海关“关务研修课程”、桑尼亚海关“统计及风险分析”海外培训班、哈萨克斯坦海关官员“打击毒品类药剂走私”培训班等涉外培训项目,涉及越南、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美国、荷兰、委内瑞拉、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中亚区域国家、非洲国家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海关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140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10]

法学

上海海关学院创办于1953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08年建于北京的税务学堂(后更名为税务专门学校)。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海关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

学院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西路5677号,占地521亩(含三期待建工程) ,校舍建筑面积约96135万平方米。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61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8%;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3%。

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等教学、科研设备并建有先进的ATM校园局域网。建有电算化会计、ERP沙盘模拟、世界海关组织(WCO)远程教育等实验室;建有H2000通关系统、海关商品归类、海关缉私教学(在建)、现代国际物流与电子通、报关仿真模拟等实训室和模拟法庭。拥有海关信息资料中心、海关管理研究所、海关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世界海关组织(WCO)亚太地区中国培训中心等科研机构,教室全部具备多媒体手段授课的条件,并建有数码阅览室、视听室、文娱活动综合楼、网球场、体育馆、室内游泳池等配套设施。校园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占地50%以上,被评为“浦东新区社会事业十大景观”之一。

学院是一所以管理学学科为主,经济学、法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以现代海关学科为主要科研方向的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教学研究型高等学府。设有海关管理、审计实务、物流管理(国际物流与海关监控方向)、税务、报关与国际货运、法律事务、海关国际法律条约与公约、应用英语(经贸英语方向)等8个专科专业,学年三年。目前,在校生1490余人。学院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综合测评等制度。近年来,学校以教学、培训、科研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在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力求培养海关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海关专业人才和涉外经贸专业人才。

学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海关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改善的办学条件为保障,进一步提高学校在海关事业发展、海关能力建设和海关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参与度,培养国家海关事业、外经贸事业和社会事业发展近期需求的专门人才,把学校建成具有中国海关特色、国际化的海关本科学院。

按照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社会,面向世界的办学思路,努力构筑职前、岗位、职后的海关及外经贸专业人才终身教育体系,适应中国海关建立现代海关制度人力资源开发配置的需要和客观要求,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地方经贸提供海关管理、物流通关等应用复合型人才储备。同时,根据世界海关组织的要求为亚太地区各成员海关的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培训地区海关官员,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效益,目标是建成为具有中国海关特色,在国际海关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中国海关高等教育的本科学院。

税务

学院精神 —— “爱国明志、开放博学”

“爱国明志”所强调的是服务海关的职业信念和奉献祖国的人生目标,它是海关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学院的历史传统,是学院的立院之本、发展之基。“开放博学”是海关和外经贸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前提,也是我院在改革开放时代实现自我发展、提升学院地位的根本前提,更是全球化背景下海关和外经贸发展复杂化、多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和当代高等教育开放性、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办学理念 ——“特色立校、学术强校、人才兴校、民主治校”

特色是学院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没有特色就没有学校存在的必要;学术是学院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服务海关、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更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后劲的重要保证;人才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民主则是尊重教工主体地位、激发全员动力、集中全员智慧、促进校园和谐的根本要求,更是当代高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校训 —— “致知、力行、慎独、忠诚”

师德师风 —— “尚德厚学”

倡导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魅力感染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学风 —— “博采众长”

“博采众长”既是我院倡导的大学精神中“开放博学”在学风上的具体体现,也是海关职业特殊性所决定的,是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开放性、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海关和外经贸事业工作者,必然要求在学术取向、治学态度和学习风气上倡导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倡导不断拓宽学习视域,勇于和善于吸收前沿领域、交叉学科的新成果;倡导力求纵观博览、识见卓然、自成一体、厚积薄发。

物流管理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唐赟峰
校长、党委副书记 丛玉豪
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侯长立
副校长、党委委员 李纳新、岳龙、王晓刚

资料来源:2022年5月上海海关学院官网[2]

行政管理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唐赟峰
校长、党委副书记 丛玉豪
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侯长立
副校长、党委委员 李纳新、岳龙、王晓刚

审计学

国际商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了解公共管理理论的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海关管理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系统掌握海关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视野开阔,能适应现代化、智能型海关发展要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海关业务知识和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现代海关业务和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海关管理学、运筹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海关法、海关监管、关税理论与制度、海关统计、海关缉私、海关风险管理、世界海关制度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海关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外事管理、文秘、决策咨询、政策研究和其他相关工作。

新增本科招生

(海关法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拥有宽阔知识视野,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中国法律和法规,熟悉海关法律和海关法规,具备较强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在海关、司法、行政机关或经贸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备法律思维,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现代海关管理制度,掌握海关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海关业务工作规程,了解海关国际公约和惯例,具有较强的海关现场执法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海关管理最后一点能力。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海关法、比较海关法、海关国际法、海关缉私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政法部门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审判、检察、律师、法律顾问、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其他相关工作以及法律教育和研究工作。

学校荣誉

(关税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海关税收的专业理论和知识,熟悉现代海关管理制度、国际海关公约、惯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海关、财政、税务、国际贸易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海关税收及其相关业务的基本理论、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相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主要课程:经济学、国际贸易、财政学、税收学、国际税收、税收管理、关税理论与政策、关税制度、海关估价、海关商品归类、原产地规则、海关商品鉴别查验技术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如财政、税务、海关、法院等从事财政税收方面的相关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以及财务(税务)咨询公司从事税收筹划、代理、咨询、财务决策和其他相关工作。

获得荣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海关物流监控与贸易安全、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海关、物流企业、国际贸易企业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海关物流监控与贸易安全、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海关物流监控与贸易安全、国际物流及国际贸易的相关业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相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经济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货物运输、海关风险及客户管理、海关监管、国际贸易实务、统计学、海关商品归类、海关估价、海关法、知识产权与海关边境保护、京都公约、国际物流与海关监控、WCO贸易安全与便利实务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咨询公司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或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物流规划、营销、运营、电子商务和进出口贸易的物流实际运作和其他相关工作。

学校排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中国行政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了解行政管理理论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在海关或经贸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备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现代海关制度,掌握海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海关管理的基本业务规范,具有较强的海关业务能力,了解海关管理的国际通行业务准则;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同物流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行政学说史、中国当代行政制度、比较政治制度、比较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行政领导学、海关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海关监管、关税理论与制度、海关统计、海关风险管理、比较海关制度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外事管理、文秘、决策咨询、政策研究和其他相关工作。

词条图册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管理学、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海关企业稽查、海关风险管理、海关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海关或经贸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海关稽查及其相关业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海关稽查业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海关管理最后一点能力。

主要课程: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学、海关法、税法、海关稽查、海关风险管理、海关企业管理、关税制度、海关商品归类、海关估价、海关统计。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政府审计部门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或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也可在跨国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会计及其他相关工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