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将军

吉林将军

中文名 吉林将军
全称 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
目录导航

简介

吉林将军辖区吉林将军辖区早在顺治十年(1653),清廷始置“宁古塔昂邦章京”一人[1]。康熙元年(1662)改称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之子巴海为首任。康熙十五年(1676),奉旨移驻吉林乌拉(又称“船厂”,今吉林市)。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船厂将军三个名称经常混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吉林将军裁撤。改吉林将军为吉林巡抚,兼副都统,仍驻吉林府。

吉林将军之下分设吉林、宁古塔、三姓、伯都讷、阿勒楚喀五个副都统和珲春专城驻防,共历协领23人、参领1人、佐领137人、防御81人、骁骑校141人,管理满洲、蒙古、汉军、锡伯、巴尔虎等旗户,以及“打牲之部”。咸丰二年(1852)设水师营总管一人,光绪十四年(1888)增置一人,宣统二年(1911)裁撤。各地副都统的职责是:各守分地,以赞将军之治。吉林副都统与吉林将军同城驻防,辖协领9员、佐领48员、防御22员、骁骑校48员、八旗驻防兵3000余名。宁古塔副都统升任吉林将军的例子有2例:康熙三十五年(1696)的沙纳海,雍正八年(1730)的常德。

乾隆二十二年(1757),“宁古塔将军”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等地方将军”,简称“吉林将军”。吉林省建置时未能称“省”,是因为清代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由八旗驻防,采取的是“军府制”。而关内中原不同,清政权在明朝政权的基础上,采用“行省制”,即建立了18个行省。受关内行省制的影响,大约这一年起,吉林将军在给清廷的文件中代称自辖区域为“吉省”,清廷各衙门给吉林的咨文中也约定俗成地称“吉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随着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管理体制和地方官制的改革,设立吉林省,吉林将军退出历史舞台。[2]

吉林将军衙署大堂吉林将军衙署大堂从设宁古塔昂帮章京算起,到裁撤吉林将军为止,吉林地方将军镇守制共延续254年,共有92人担任过吉林将军一职。从吉林将军正式定称(1757)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裁撤将军设置吉林行省止,共存续150年,将军更迭61人次。

将军辖地

吉林将军辖区,范围广阔。据《大清一统志》记载:“东滨大海,西接边墙,南峙白山,北逾黑水”。即东至大海3000余里,指北起鄂霍次克海,南至日本海的海面;西至柳条边590余里,至盛京威远堡开原界;南至长白山南图们江、鸭绿江1300余里,与朝鲜分界;北逾黑龙江至外兴安岭。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划出黑龙江将军辖区后,宁古塔将军辖区范围大为缩小。1860年(清咸丰十年),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被沙俄割占,吉林将军辖区进一步缩减,即东至乌苏里江、松阿察河与俄罗斯分界;南至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分界;西至威远堡边门开原界;北至松花江达黑龙江将军辖区界。在辖区内分地筑城,先后设置吉林、三姓、阿勒楚喀、伯都讷、珲春副都统镇守。1907年4月2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决定,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设置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

相关历史

顺治二年(1645)改盛京内大臣为阿立哈大,三年改昂邦章京,,统辖东北全境.为加强吉林地区的防务和统治力量,顺治九年(1652),命梅勒章京沙尔虎达,甲喇章京海塔等,统兵驻守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地方.顺治十年(1653)分设宁古塔章京,首任是沙尔虎达,从此以后,今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统归宁古塔章京管辖.

巴海,"沙尔虎达长子,初任佐领,顺治十四年(1657)授秘书院伺读学士,十六年,袭父一等男爵.世祖喻吏部曰:宁古塔边疆要地,沙尔虎达驻防年久,甚得人心,今病没,其子巴海勒慎素著,可绶宁古塔总管,俾代其父."

巴海颇有其父之风,上任后,秣马厉兵,激励将士,致力于征剿俄军,保疆安民.顺治十七年(1660)沙俄侵略军再次犯境,巴海与副统领率兵至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交汇点,:侦贼在费雅喀西境,即急驱使犬部界,分舟师潜伏两岸.贼船奄至,合击之."敌军见状败退,巴海统兵急追不放,敌兵弃船而逃.此战"斩首六十余级,淹死者甚众",获妇女四十七口,并火炮,盔甲,器械等物.同时,招降费雅喀部一百耳十余户,极大地巩固了边防.

吉林将军衙署前影壁吉林将军衙署前影壁与此同时,巴海对清初因科场之狱或文字狱被流放到宁古塔这塞外苦寒之地的文人学士十分器重.因此他们比一般流人的处境要好,不入官庄,不属台站,并多结交权贵,流放到这里的读书人,大半从事商业或以教书为业.他们都倍受巴海的器重.这对改变当地风俗,传播文化和教育的启蒙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

顺治十八年(1661),巴海奉命"设吉林水师营,以迁移人为水手".据<<吉林通志>>载:

"有战船三十只,运粮船八十只".

康熙三年任命吉林水师营总管各级官员,负责训练水师,制造船只.

吉林将军衙署 二门吉林将军衙署 二门康熙元年(1662)清廷改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巴海为首任将军.康熙十年(1671)为了加强吉林地区的防御力量, 移副都统一人驻吉林,这是清王朝在今吉林设立行政长官的开始.康希十二年(1673),吉林开始建城.由于这里自明清以来,就是水上交通枢纽,为盛京和黑龙江之间的要冲,可直达抗俄斗争的最前线,又是女真族部落的旧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抗俄的军粮供给基地,而吉林船厂又是制造抗俄船只的基地.因此, 康熙十五年(1676),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移住吉林乌拉,仍称宁古塔将军,留副都统一人镇守宁古塔.并在这一年(1676),"徒直隶各省流人数千户居此,修造战舰四十余艏,双帆楼橹,与京口战船相类,又有江船数十,亦具帆樯,日习水战,以备老羌(沙俄)".从此以后,吉林乌拉成为宁古塔将军的统治中心,逐渐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军事的重镇.

康熙帝对巴海将军很器重,康熙召见巴海,当圣主问起宁古塔及瓦尔喀,虎尔哈人民风俗等情况时,巴海"奏对甚晰.圣主嘉之曰:"朕想闻尔贤能,今益知尔矣",并喻旨巴海:"费尔喀,赫哲虽服,冉其性暴疠.当广布教化,多放驯迪.俄罗斯尤当加意防备".巴海尊旨,十分注重边境部落的教化和安抚,开初,边境有墨尔哲氏累世输贡,巴海:因宣上德招之",其长扎尔喀,布克托等愿率众内迁,于是请安置在宁古塔附近,设佐领四十,以扎努匼,布克托及诸族属任之,分辖其众,号新满洲.由于巴海招抚边民,整顿边防有功,圣祖"特赠黑狐裘,貂朝衣各一袭",以奖励之.

康熙十七年(1678),圣祖特召吏,兵部曰:"宣迣效力,臣子之长经,""宁古塔将军巴海,委任以来,弹压严疆,展布伟略,实心任事,筹化周详,尤为称职---优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东巡,驻堨吉林,放船松花江,检阅水师并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和副都统萨布素等:"朕幸吉林地方,访询民隐,及侦探巡逻等差,俱系军务,乃驻防官兵专责,不可宽假,应照常行".明确指出,加强战备防务,是宁古塔官兵的神圣职责,对抗沙俄的军事准备不容松懈.巴海忠实地执行况熙皇帝的战略部署.据文献记载:"时驻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巴海等以宁古塔战舰稍有损坏,请发木料,用资休整.工部依如所请".康熙对此事甚为关注,派户部尚书伊桑阿带工匠到吉林乌拉大规模修造战舰.<<黑龙江外记>>记载:

吉林将军衙署后堂吉林将军衙署后堂"当时黑龙江城,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城兵船一百二十只,皆康熙二十二年吉林乌拉送来".使吉林乌拉成为雅克萨反击战的水运战备基地.这一切和巴海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历任吉林将军
任 (届) 姓名 任命年月 卸任年月 卸任原因 备注
1 沙尔虎达 顺治九年七月 顺治十六年
2 巴海 顺治十六年 康熙二十二年
3 殷图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庚子 康熙二十八年五月壬戌
4 佟保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乙亥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癸丑
5 沙纳海 康熙三十五年七月己巳 康熙四十年二月乙丑 迁黑龙江将军
6 宗室杨福 康熙四十年二月乙丑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己酉 迁黑龙江将军
7 觉罗孟俄洛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己酉 康熙五十四年
8 穆森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辛丑 康熙五十八年
9 宗室巴赛 康熙五十九年 雍正二年二月丁未
10 哈达 雍正二年二月丁未 雍正九年正月丁未 迁荆州将军
11 常德 雍正九年正月丁未 雍正十年九月 赴北路军营
12 杜赉 雍正十年九月 雍正十三年
13 博第1 乾隆元年 乾隆元年八月丁亥 迁奉天将军
14 吉党阿 乾隆元年八月丁亥 乾隆六年八月辛亥
15 鄂弥达 起来六年八月辛亥 乾隆八年九月丁亥 迁荆州将军
16 博第2 乾隆八年九月丁亥 乾隆九年三月丙申 迁西安将军 再任
17 巴灵阿 乾隆九年三月丙申 乾隆十一年八月
18 阿兰泰 乾隆十一年八月 乾隆十三年四月癸酉 迁奉天将军
19 索拜 乾隆十三年四月癸酉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庚午 迁直隶提督
20 永兴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庚午 乾隆十四年十月辛卯 迁湖广提督
21 新柱 乾隆十四年十月辛卯 乾隆十五年五月癸卯
22 卓鼐 乾隆十五年五月癸卯 乾隆十六年四月乙酉
23 觉罗傅森 乾隆十六年四月乙酉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庚戌 迁镶白旗蒙古都统
24 额尔登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庚戌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丁卯
25 宗室萨喇善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丁卯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戊寅
26 宗室恒禄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戊寅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乙未 迁奉天将军 又作恒鲁
27 傅良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乙未 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乙未
28 宗室富椿 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乙未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癸丑 迁杭州将军 又作富春
29 福康安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癸丑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迁盛京将军
30 和隆武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癸酉
31 宗室永玮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癸酉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乙巳 迁奉天将军
32 庆桂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乙巳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辛酉 迁福州将军
33 宗室都尔嘉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辛酉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癸卯 迁奉天将军
34 宗室恒秀1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癸卯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壬子 迁西安将军
35 宗室琳宁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壬子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庚辰 迁盛京将军
36 宗室恒秀2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庚辰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乙卯 再任
37 宝琳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乙卯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丁酉
38 秀林1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丁酉 嘉庆八年五月癸丑 调江宁将军
39 富俊1 嘉庆八年五月癸丑 嘉庆八年八月壬午 调盛京将军
40 秀林2 嘉庆八年八月壬午 嘉庆十四年十二月辛丑 迁正白旗蒙古都统 再任
41 赛冲阿 嘉庆十四年十二月辛丑 嘉庆十八年四月戊午 迁成都将军
42 喜明 嘉庆十八年四月戊午 嘉庆十九年二月辛亥 降西宁镇总兵
43 富俊2 嘉庆十九年二月辛亥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乙丑 迁盛京将军 再任
44 松宁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乙丑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45 富俊3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迁理藩院尚书 三任
禄成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嘉庆二十四年 暂署
富俊3 嘉庆二十四年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46 松箖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道光三年
47 松筠 道光三年九月壬辰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迁乌里雅苏台将军
富登额 道光三年九月壬辰 道光四年 暂署
松筠 道光四年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48 富俊4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道光七年七月己未 迁理藩院尚书 四任
49 博启图 道光七年七月己未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迁御前大臣
50 瑚松额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丁尤
瑚松额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倭额泰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道光十年三月乙巳 暂署
51 褔克精阿 道光十年三月乙巳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52 觉罗宝兴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迁盛京将军
富俊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道光十二年 暂署
觉罗宝兴 道光十二年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53 宝昌1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道光十五年正月丙戌 迁黑龙江将军
54 苏清阿 道光十五年正月丙戌 道光十五年二月戊午
55 宝昌2 道光十五年二月戊午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丁卯 迁乌里雅苏台将军 再任
56 宗室祥康1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丁卯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57 乐善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留京
宗室祥康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道光十六年 暂署
乐善 道光十六年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宗室祥康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道光十七年正月丙午 仍署
58 宗室祥康2 道光十七年正月丙午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再任
59 经额布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道光二十八年
禄普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道光二十年九月壬寅 暂署
升阿 道光二十年九月壬寅 道光二十年九月甲辰 暂署
惟勤 道光二十年九月甲辰 道光二十一年 暂署
经额布 道光二十一年 道光二十八年
60 倭什讷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乙丑 道光三十年五月癸丑 迁成都将军
61 固庆 道光三十年五月癸丑 咸丰三年正月辛未
62 景纶 咸丰三年正月辛未 同治三年十二月壬申
景淳 咸丰三年辛未 咸丰九年正月丙子
特普钦 咸丰九年正月丙子 暂署
景淳 寻,回任。十一年,改名景纶 同治三年十二月壬申
63 皁保1 同治三年十二月乙丑 同治四年闰五月己丑
64 恩合 同治四年闰五月己丑 同治四年七月己丑
65 皁保2 同治四年七月己丑 同治四年九月丁丑
66 德英 同治四年九月丁丑 同治五年 丁酉
67 富明阿 同治五年二月壬子 同治九年九月乙酉 病免
68 宗室奕榕 同治九年九月乙酉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毓福 同治九九月年乙酉 同治十年 暂署
宗室奕榕 同治十年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69 穆图善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光绪二年四月庚辰
70 古尼音布 光绪二年四月庚辰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71 铭安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病免
铭安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光绪四年十月戊戌
崇绮 光绪四年十月戊戌 暂署
铭安 寻,回任。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病免
72 希元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关系十四年四月己酉
玉亮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光绪十年
希元 光绪十年 光绪十四年四月己酉
73 长顺1 光绪十四年四月己酉 光绪二十年九月癸卯 出师奉天
74 恩泽 光绪二十年九月癸卯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
75 长顺2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庚午 病免 再任
76 延茂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壬申 光绪二十五年六月癸卯
77 长顺3 光绪二十五年六月癸卯 光绪三十年 三任
78 富顺 光绪三十年正月癸巳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 暂署
79 达桂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己亥,改设吉林巡抚。五月庚子,达桂卸。
80 徐世昌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 宣统元年正月
81 锡良 宣统元年正月 宣统三年三月
82 赵尔巽 宣统三年三月

[3]

部分吉林将军

历任吉林将军
任 (届) 姓名 任命年月 卸任年月 卸任原因 备注
1 沙尔虎达 顺治九年七月 顺治十六年
2 巴海 顺治十六年 康熙二十二年
3 殷图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庚子 康熙二十八年五月壬戌
4 佟保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乙亥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癸丑
5 沙纳海 康熙三十五年七月己巳 康熙四十年二月乙丑 迁黑龙江将军
6 宗室杨福 康熙四十年二月乙丑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己酉 迁黑龙江将军
7 觉罗孟俄洛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己酉 康熙五十四年
8 穆森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辛丑 康熙五十八年
9 宗室巴赛 康熙五十九年 雍正二年二月丁未
10 哈达 雍正二年二月丁未 雍正九年正月丁未 迁荆州将军
11 常德 雍正九年正月丁未 雍正十年九月 赴北路军营
12 杜赉 雍正十年九月 雍正十三年
13 博第1 乾隆元年 乾隆元年八月丁亥 迁奉天将军
14 吉党阿 乾隆元年八月丁亥 乾隆六年八月辛亥
15 鄂弥达 起来六年八月辛亥 乾隆八年九月丁亥 迁荆州将军
16 博第2 乾隆八年九月丁亥 乾隆九年三月丙申 迁西安将军 再任
17 巴灵阿 乾隆九年三月丙申 乾隆十一年八月
18 阿兰泰 乾隆十一年八月 乾隆十三年四月癸酉 迁奉天将军
19 索拜 乾隆十三年四月癸酉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庚午 迁直隶提督
20 永兴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庚午 乾隆十四年十月辛卯 迁湖广提督
21 新柱 乾隆十四年十月辛卯 乾隆十五年五月癸卯
22 卓鼐 乾隆十五年五月癸卯 乾隆十六年四月乙酉
23 觉罗傅森 乾隆十六年四月乙酉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庚戌 迁镶白旗蒙古都统
24 额尔登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庚戌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丁卯
25 宗室萨喇善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丁卯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戊寅
26 宗室恒禄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戊寅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乙未 迁奉天将军 又作恒鲁
27 傅良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乙未 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乙未
28 宗室富椿 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乙未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癸丑 迁杭州将军 又作富春
29 福康安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癸丑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迁盛京将军
30 和隆武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癸酉
31 宗室永玮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癸酉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乙巳 迁奉天将军
32 庆桂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乙巳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辛酉 迁福州将军
33 宗室都尔嘉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辛酉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癸卯 迁奉天将军
34 宗室恒秀1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癸卯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壬子 迁西安将军
35 宗室琳宁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壬子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庚辰 迁盛京将军
36 宗室恒秀2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庚辰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乙卯 再任
37 宝琳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乙卯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丁酉
38 秀林1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丁酉 嘉庆八年五月癸丑 调江宁将军
39 富俊1 嘉庆八年五月癸丑 嘉庆八年八月壬午 调盛京将军
40 秀林2 嘉庆八年八月壬午 嘉庆十四年十二月辛丑 迁正白旗蒙古都统 再任
41 赛冲阿 嘉庆十四年十二月辛丑 嘉庆十八年四月戊午 迁成都将军
42 喜明 嘉庆十八年四月戊午 嘉庆十九年二月辛亥 降西宁镇总兵
43 富俊2 嘉庆十九年二月辛亥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乙丑 迁盛京将军 再任
44 松宁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乙丑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45 富俊3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迁理藩院尚书 三任
禄成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嘉庆二十四年 暂署
富俊3 嘉庆二十四年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46 松箖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道光三年
47 松筠 道光三年九月壬辰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迁乌里雅苏台将军
富登额 道光三年九月壬辰 道光四年 暂署
松筠 道光四年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48 富俊4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道光七年七月己未 迁理藩院尚书 四任
49 博启图 道光七年七月己未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迁御前大臣
50 瑚松额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丁尤
瑚松额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倭额泰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道光十年三月乙巳 暂署
51 褔克精阿 道光十年三月乙巳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52 觉罗宝兴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迁盛京将军
富俊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道光十二年 暂署
觉罗宝兴 道光十二年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53 宝昌1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道光十五年正月丙戌 迁黑龙江将军
54 苏清阿 道光十五年正月丙戌 道光十五年二月戊午
55 宝昌2 道光十五年二月戊午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丁卯 迁乌里雅苏台将军 再任
56 宗室祥康1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丁卯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57 乐善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留京
宗室祥康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道光十六年 暂署
乐善 道光十六年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宗室祥康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道光十七年正月丙午 仍署
58 宗室祥康2 道光十七年正月丙午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再任
59 经额布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道光二十八年
禄普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道光二十年九月壬寅 暂署
升阿 道光二十年九月壬寅 道光二十年九月甲辰 暂署
惟勤 道光二十年九月甲辰 道光二十一年 暂署
经额布 道光二十一年 道光二十八年
60 倭什讷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乙丑 道光三十年五月癸丑 迁成都将军
61 固庆 道光三十年五月癸丑 咸丰三年正月辛未
62 景纶 咸丰三年正月辛未 同治三年十二月壬申
景淳 咸丰三年辛未 咸丰九年正月丙子
特普钦 咸丰九年正月丙子 暂署
景淳 寻,回任。十一年,改名景纶 同治三年十二月壬申
63 皁保1 同治三年十二月乙丑 同治四年闰五月己丑
64 恩合 同治四年闰五月己丑 同治四年七月己丑
65 皁保2 同治四年七月己丑 同治四年九月丁丑
66 德英 同治四年九月丁丑 同治五年 丁酉
67 富明阿 同治五年二月壬子 同治九年九月乙酉 病免
68 宗室奕榕 同治九年九月乙酉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毓福 同治九九月年乙酉 同治十年 暂署
宗室奕榕 同治十年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69 穆图善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光绪二年四月庚辰
70 古尼音布 光绪二年四月庚辰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71 铭安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病免
铭安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光绪四年十月戊戌
崇绮 光绪四年十月戊戌 暂署
铭安 寻,回任。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病免
72 希元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关系十四年四月己酉
玉亮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光绪十年
希元 光绪十年 光绪十四年四月己酉
73 长顺1 光绪十四年四月己酉 光绪二十年九月癸卯 出师奉天
74 恩泽 光绪二十年九月癸卯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