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人

安康人

中文名 安康人网
资源 雄厚的新闻资源良好的客户资源扎实的技术资源
目录导航

简介

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市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

气候

  安康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宁陕、镇坪12℃左右,其他各县15℃左右。全市日照时数在1495.6小时(镇坪)—1836.2小时(白河)之间。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间。全市无霜期210—270天,平均8个月以上。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暴雨和连阴雨。

旅游资源

  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陕西省南端,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毗邻,汉江横贯其中,阳安、襄渝和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在安康交汇,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北接西安,南连三峡,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安康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亚热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 余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寺、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折射着先民的光辉。

  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安康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现已查明景区32处,景点7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 、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多出(擂鼓台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29处。

  其他名胜有:汉江、瀛湖、香溪洞、天柱山 、巴山秋池、子午栈道、龙王山、旬阳县博物馆、文峰塔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

  安康市 面积23391平方千米,人口295万人(2004年)。

  汉滨区 面积3652平方千米,人口95万。邮政编码725000。区人民政府驻五星街。

  汉阴县 面积1347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725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石泉县 面积152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725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宁陕县 面积3678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711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紫阳县 面积2204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725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岚皋县 面积185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725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平利县 面积262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725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镇坪县 面积1503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725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旬阳县 面积3554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725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白河县 面积1450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7258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社会经济

  2004年,安康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粮油生产全面丰收,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市经济增长创“十五”以来最好水平。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9.55亿元、增长9.4%,完成年计划105%,其中:一产31.95亿元、增长9.3%,二产30.7亿元、增长12.5%,三产56.89亿元、增长7.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2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1652元,增长9.8%。全市经济发展内动力增强,经济成长加快,社会发展协调,圆满完成了市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安康特色

  安康是中国最大的富硒区,且硒纯净、无不良矿物质伴生,目前富硒食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被国家质监总局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安康各县市物产三宝歌

安康果林有三宝:桐油、蚕丝和冬桃。

  安康矿产有三宝:金红石、沙金、重晶石,全国各地美名驰。

  汉阴三宝:沙金、特大首乌、桑蚕茧,陕西内外实罕见。

  石泉有三宝:桐油、蚕丝和栲胶。

  宁陕珍兽有三宝:羚羊、金丝猴、国宝大熊猫。

  岚皋三宝:杜仲、藤器和生漆,自古以来有名气。

  紫阳三宝:金钱橘、巴山板石、富硒茶,国际市场彩霞。

  平利三宝:茶叶、牛王漆、八仙党参有名气。

  镇坪三宝:麝香、黄连、珙桐树,祛病观赏有名著。

  旬阳三宝:桐油、赤岸牛、汞矿贵州。

  白河老三宝:构树、皮纸、龙须草,群众生活少不了。

  白河新三宝:桐油、绿松石、白玉兰,历史悠久美名传。

民族宗教

   【民族】安康市是少数民族杂居区。全市有23个民族。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白族、黎族、畲族、东乡族、纳西族、锡伯族、京族、普米族、俄罗斯族、土族、傈僳族等22个,人口约2.84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约0.9%,居陕西省第二位。在22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约2.75万人,满族300余人,蒙古族200余人,其他少数民族一般在百余人左右,有的人数很少,甚至仅有几人。少数民族在全市10个县区均有分布。其中汉滨区约1.4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60%,宁陕、紫阳、旬阳少数民族较多,均占10%左右。有少数民族聚居乡1个(占居民人口总数30%以上),即宁陕县江口回族乡;街道办事处1个,即汉滨区老城办事处。

  【宗教】安康历史上是一个儒、佛、道三教具崇的郡城,曾是梵宇相望、寺观毗连的佛道圣地,宗教活动源远流长,至清末已发展成五大宗教俱全,多种宗教文化交融具兴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唐代传入佛教,宋代盛行道教,元代传入伊斯兰教,清朝光绪年间传入天主教、基督教。目前,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宗教活动正常进行,信教群众近10万人,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

  [佛教]佛教南北朝时期传入安康,主要的佛教寺院有:万春寺、双溪寺、天圣寺、新罗寺、白云寺、龙兴寺、金堂寺、普渡庵等;安康佛教文化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始建于初唐的安康佛教四大丛林新罗寺、万春寺、天圣寺、双溪寺在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陕南佛教禅宗著名的寺院。出生安康的怀让大师是唐初期位居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之徒,开南岳一系,其学说远播日本、朝鲜。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出家前在双溪寺抄写经文并受具足戒,他一生建树卓著,《印光法师文钞》传播海内外,弟子数万人。

  [道教]道教于东汉顺帝年间张陵在四川成都创立“五斗米道”后,其祖孙三代在陕南一带行道传入安康,受其影响,安康成为中国道教主要发祥地之一。道教另一宗,也于安康密切相关,北宋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修行在紫阳,他的丹道学说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现存的主要道场有:擂鼓台的真武殿、安康城的东药王殿、西药王殿、香溪洞的玉皇殿、汉滨县河的南药王殿等。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元朝初期与回族穆斯林迁居安康同步传入安康,目前在穆斯林群众聚居区有元、明、清建筑风格清真寺十多座,主要有:安康城内清真寺、静宁南寺、清真北寺、清真东寺、清真西寺、清真中寺、清真兴文寺、旬阳蜀河清真寺等。

  [天主教]天主教于清光绪十六年传入安康,早期在石泉、汉阴、平利、岚皋、紫阳设有天主教堂,安康城内较有名的教堂是安康金银巷的天主教堂。

  [基督教]基督教于光绪二十四年传入安康,先后在安康、汉阴、白河县设立教堂,目前主要有安康城区西关的福音堂。

饮食文化

  说起安康小吃,蒸面是要排第一位的。

  做蒸面的过程其实也是颇有艺术性的 。一锅滚水沸腾着,只见掌勺人端着一盆调和稀稀的面糊,用大勺舀起一勺,倒进一只直径约一尺用白铝皮做成的浅腰平底的圆蒸面烙子里,随即顺势将烙子轻轻转几转,让稀稠得当的面糊随着底盘的转动流淌成一张薄薄的圆面皮,然后将烙子放进滚水锅中,盖上锅盖,继续加温,只需两三分钟,揭开锅盖,就会看到一张热气腾腾、白亮透明的圆面皮了。掌勺人从锅中取出烙子放在一边凉着,又继续制做下一张面皮,待那张已熟的面皮稍凉后,用蘸过香油的刷子在面皮上来回的刷几刷,再拿起来对面一折,用刀叮珰珰珰的一切,这蒸面的主料就算是做成了。但此时“革命”并未成功,还有更繁纷琐细的工作需要做,这就是决定蒸面味道的关键部分——佐料:材料有开水抄过的豆芽、芹菜,精心调制过的香醋、芥末、蒜泥、麻油、芝麻酱、油泼辣子等等,拿来一只白瓷蓝花盘子,将切好的面皮用上述各色佐料均匀地调拌成一盘有红有绿、色香味型俱佳的成品时,这才能叫做:安康蒸面。

  安康“八大件”是安康饮食风俗最正宗的代表。据传说,明末清初,全国大移民,南方居民向四川方向大迁徙,南方移民流落安康,形成南北人群杂居格局。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为加强地方统治,升兴金州为兴安府,在府城设“安康县”,取“安宁康泰”之意。随后安康人口大增,百业兴旺,朝廷派巡抚察视,为谢皇恩,名门望户都想请巡抚大人吃家宴,知府遂命城中高门大户者各出一凉一热精美菜肴奉上,每八户为一组,既品尝南北美食,又给了各家各户的面子。一连三日,巡抚大喜,乐不思归。后因讹传,加上凉热菜各八件,八大家的菜被传称为“八大件”。

  “八大件”是安康酒席桌上一种菜肴组合的名称,就象清代皇宫举行盛大宴会时一定要来个“满汉全席”。在安康,“八大件”被用来招待非常尊贵的客人,或者家中有大喜事,主人才认真地备上“八大件”与亲朋分享并酬谢乡亲,只有过大年的时候是个例外,安康的家家户户招待客人一律上“八大件”,精美的菜肴,非常讲究的吃法,在表示尊重来客的同时,更能展现主人好客之心喜悦之情,一个家庭的富裕,主妇的厨艺也就完整地表现出来,亲朋好友高声称赞,宾主尽欢,过年的快乐在吃喝中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在安康,吃“八大件”讲究极大。虽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备下“八大件”等亲朋好友来共贺新春,做工与选料却非一般家庭主妇能熟练掌握,但按照做“八大件”的歌决“四荤四素、中间上醋;上青下白、角荤边素”来实施,也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八大件”。

  “八大件”菜品中分为凉菜和热菜两大类,凉菜亦为下酒菜,上席正中必须放叶青的菠菜,左右两边分别为卤猪耳朵和酱香牛肉,左边正中为炝菜,右边正中为卤魔芋,下边正中一定是莲藕,一边为白河变蛋,一边为酸辣鸡胗。一定要按上青下白,四角为荤四边为素菜的摆法,青叶在上代表青天,莲藕为根代表大地,尊天敬地的思想完美的体现在饮食中。凉菜以酸、辣、咸三味为主,正好为善酒者提供了最佳的下酒菜,也为老年人和年轻不好酒的朋友打开了品尝美食的胃口。佐凉菜者必是精美的醋汤,“八大件”的凉菜在细心的刀功下有着优美的外型,但不加佐料,食用前要放在桌子正中的调味盘中醮取醋汤,汲取汤中酸辣麻等香味。这醋汤的调制大有讲究,在安康,十家凉菜九家同,永远不同的就是醋汤的调制,用开水煮醋,汤味必然尖酸,用烫油泼醋,酸味一定沉闷,如果用滚烫的水兑了八大香熬制的香汤,再注入安康手工制作的香醋,加入少许黄豆制成的老抽酱油,待汤泠后调入香油和麻辣油,一盘奇香无比的醋汤就陈列在吃客面前,慢慢地放进凉菜,细细地品尝,凉菜色、香、味尽现,来客自然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酒就非常快地进了豪男烈女的咽喉,下酒菜起到了引导着白酒一杯杯下肚的作用。

  不善饮者也有很好的菜肴伺候,凉菜正吃着,热菜就按照“一汤一干,先蒸后炒,先咸后甜”的顺序缓缓而来,热菜以红烧、清蒸、烹炸为主,口味上有酸辣、甘甜、清淡、醇浓之别。据安康文化名人张枫先生介绍,在过大年的时候,安康人吃“八大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第一道热菜必上清蒸鸡皮粉,鸡肉要带皮,粉条一定要宽阔;第二道菜为糖醋鲤鱼。合起来寓意为“吉(鸡)庆有余(鱼)”,以图来年吉祥,其余菜肴按时令安排,按照一个带汤的蒸菜一个炒菜为序,上齐八个菜为标准,而蒸菜为提前备好的菜肴,给厨房的主妇烹制下一个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最后一个菜要么是豆腐乳蒸肉,要么是蒸酒米,二者出其一,酒席桌上宾朋都会明白这是封席菜,表明菜已上完,到了吃饭时间,也有爱好嬉耍的主人,会在酒米端上来后,当场撒上白糖,浇上少许自家烤的头子酒,用火点燃,蓝焰过后,酒米更香,也是新一年里红红火火地象征,大家一起动筷,吃过酒米,正席菜肴算是上过。吃饭时,再上四个素菜作为下饭菜,一是清水绿豆芽,一是酸辣泡白菜,一是猪血豆腐干,再是木耳拌桃仁。酒足饭后,乘着酒兴,唱起安康花鼓,敲着锣鼓家什,忘了安康“八大件”,欢愉到深夜,年的喜庆就这样一直延续着,直到第二天重上酒席,再次面对“八大件”,又忘了欢乐的花鼓。

  安康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在饮食习俗上表现出鲜明的山地性和交融性。在食物构成上既有稻作文化的色彩,又有麦栗文化的印痕,川道以小麦大米为主,两山以小麦玉米为主,粮食作物品种繁多,南北果品皆有种植,干果、鲜果可月月品尝;木耳、香菇、松菌、地耳等特产应有尽有;肉禽鱼蛋品种繁多,成为稻作文化与麦栗文化的交融带,呈现出既有南方食米而生的聪慧,又有北方啖馍而成的质朴。而且安康人善于储藏食物,在城乡随处可见屋檐下挂着干辣椒、干豇豆、干萝卜,灶头上挂着熏腊肉、熏豆腐,盆盆罐罐里装着干豆豉、豆腐乳,大坛小坛腌制着各色素菜。这些五花八门的食品,或通过晒晾风干,或通过盐腌水泡,或通过烟熏火燎。都可以作为“八大件”的的主要原料。一年四季,贵宾来了,任意走进一家,足不出户便能一时半刻端上七个碟子八个碗,集四季菜蔬于一时,摆得满满一桌,让人目不暇接。

情是安康人过年最重要的内容

西部网讯(新春走基层特派记者 郭佳子)尽管没有关中大地的飞雪迎新,但在安康除夕当天的阳光下,过年的味道丝毫没有差异。

我的除夕从挚爱的安康蒸面开始,飞快地度过。虽然已到年关,安康很多卖蒸面的摊点除夕当天依然准点营业,他们希望能在年关之际给安康人,特别是外地归来的安康人留一口家乡味儿。

年三十的上午,街市里还是有很多买卖人,而一过中午便各自奔回家中,聚团年了。事实上,除夕当天,在安康城除了满街挂满的红灯笼,似乎并没有太多过年的味道。而对于安康来说,年的味道其实并不在街巷,更多的是散落在安康城周围的陵园,那里随处可见的堵车就是最好的注解。

安康人是念情的人,“年”关乎的便是情,散落在各地的安康人回家为的就是和家人叙一年的情。除了和活着的人叙情,和已故的人叙情也是安康人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上山、扫墓、烧纸就成为安康城除夕当天最重要的“年事”了,点一支香和阴阳相隔的家人说说话,鸣一鞭响炮告慰先人家里人一切安好,这除夕当天例行的“工作”就算完成了大半。

随后,贴门神、挂灯笼,等年夜饭上的一杯亲情酒。醉与不醉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万家团圆的年夜饭当口,在家里,在父母身边就是美好。

春节联欢晚会自然不是可以缺少,尽管没有了赵本山,但这道已经品尝了三十年的央视年夜饭也已经成为这里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环节。就着春晚的歌声和欢笑,撒上面粉,擀好面皮,包一案板除夕夜的“元宝”便是这一天最后一项标志性的活动,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互道一声新年好,龙年便至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