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
作 者:(法国)洛克莫尔鲁克俭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ISBN: 9787303106332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 元
《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力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以期为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理论参照,为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哲学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空间。
导言
第一章 理论重建和理论替换
第二章 哲学人类学抑或历史理论
第三章 过渡时期
第四章 再论知识与兴趣
第五章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第六章 抛弃历史唯物主义
第七章 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危机理论
第八章 劳动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九章 理论、实践和理性的关联性
结语理性的关联性
索引
译后记
……
《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国外马克思学译丛
我们在这一章的任务是发起讨论。即使正确的开始就是开个头而已,但并不是所有的开头都对接下来的讨论有益处。现在,由于我们的主题是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解读,因此,我们可以以此来作为出发点。由于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批判性解读的方式是对其进行重建,并且最终,他用另外一种理论来取而代之,因此,对哈贝马斯对一种理论及其后继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进行讨论,将会帮助我们理解哈贝马斯解读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特殊视角。由于哈贝马斯的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特殊的关联,他的思想不仅仅是依赖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从我们将要在后面的章节中加以研究的他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来看,他也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阐释说明。因此,选择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解读这一有利切入点将会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哈贝马斯的思想。
由于哈贝马斯熟知之前和同时代的哲学思想,他的见解受到了众多思想源头的影响。就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和替换这个命题来说,在他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中有两大中心主题,他的主要思想背景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却是互相关联的领域: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以及近代的科学分析哲学。我们或许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即使二者是互相独立的,但唯心主义哲学传统和近代科学分析哲学都是用理论重建和理论替换的方式来处理理论的发展。既然哈贝马斯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吸取了这两大思想源头,就有必要指出他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的思想中具有理论重建和理论替换这两大特性,这将有助于我们开个好头。
2009年,法国当代哲学家、美国匹兹堡杜肯大学教授汤姆·洛克莫尔在华讲学期间,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进行了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题的一系列讲座,笔者非常荣幸地担任了他的英文翻译。听完了洛克莫尔教授精彩的讲座,听众们不但深受启发,而且经常感到意犹未尽,希望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尤其对洛克莫尔教授经常提到的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十分感兴趣,这就是笔者希望将教授的相关著作翻译成中文的最初动因。适逢“国外马克思学译丛”将洛克莫尔教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Habermas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列入了出版计划,笔者遂有机会将教授这本关于哈贝马斯的著作翻译成中文,给中国的广大读者品鉴。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迅速升温,形成了继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高潮。伴随着这股学术热潮,陆续有很多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著作进入了国内读者的视野。就以本书的作者洛克莫尔教授为例,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Marx After Marxism)就是在这段时期内有了中译本。随着这些著作的中译本问世,我们逐渐发现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写作时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洛克莫尔教授引用的资料相当丰富,论证也颇为细致,他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广博的学识都使我深深折服。
作者:(法国)洛克莫尔 译者:孟丹 编者:鲁克俭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筹划和准备,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式推出这套“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现就译丛的编译旨趣、编译原则和工作分担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
对于“马克思学”①这个术语,国内外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们认为,如果不过分纠缠于吕贝尔创制Marxologie这个法文词的特定含义,而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学就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学术性研究。
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的研究成果通常是马克思传记。比较有代表性且已译成中文出版的有弗·梅林的《马克思传》(1918年)①、东德学者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著的《马克思传》(1968年)②、苏联学者彼·费多谢耶夫等著的《马克思传》(1973年)③、苏联学者斯捷潘诺娃的《马克思传略》(1978年)④、英国马克思学家戴维·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⑤等。
关于著作版本的研究成果有几种形式:一是马克思著作年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Marx-Engels-Lenin Institute)院长阿多拉茨基主编的《马克思年表》(1934年)⑥、吕贝尔的《没有神话的马克思》(1975年)⑦等;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题注”以及MEGA2资料卷对马克思著作(含手稿)和书信的写作时间、版本情况、文本写作过程和手稿修改等情况的介绍;三是马克思文献学专家发表的有关马克思著作版本考证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