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稻6号

国稻6号

选育单位 四川内江杂交水稻育种科技开发中心
拉丁学名 Oryzasativa,Oryzaglaberrima
植物界
水稻
中文学名 国稻6号
稻属
目录导航

产量表现

国稻6号国稻6号2004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高产组区试,平均亩产591.0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86%,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66.8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3%,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6.1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14%。2005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82.08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0.35%,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96.57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减0.54%,不显著,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30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减产0.21%。该组合2004~2008年在浙江省嵊州、天台、永康、临安等地安排的百亩示范片中,百亩片平均产量达到780~850公斤/亩。[2]

该组合2003年参加中国水稻所单季超级稻联品试验,平均亩产623.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位居参试组合第一。2004、2005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高产组区试,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6年连续三年在浙江天台、富阳、嵊州、永康临安等地示范,百亩片平均亩产量达750公斤以上,最高百亩片达890公斤,刷新了浙江省单季稻的高产记录。[1]

米质优

该组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1.3%,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3.2%,粒长7.4mm,长/宽3.2,垩白粒率23%,垩白度4.1,透明度1级,碱消值6.0,胶稠度71,直链淀粉含量15.5%等十项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级或二级以上标准。米饭柔软,晶莹透亮,其食味品质可与北方粳稻相媲美。[1]

抗性好,抗病又抗虫

抗性经国家南方区试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性鉴定,稻瘟病抗性叶瘟为5.8级,穗瘟发病率为5.0级,穗瘟损失率4.0级,褐飞色5级,白叶枯病抗性为7级,表现中抗稻瘟病和褐飞色。[1]

株型有特色

该组合株型理想,剑叶宽厚而挺、硬直,植株为矮壮型,倒数第一、二节间较短,耐肥抗倒。[1]

穗大粒多,生育期适宜

该组合作单季稻种植,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8月底始穗,全生育期138.8天较汕优63长3~4天,适宜于整个南方稻区推广;株高117cm左右,主茎叶片数16叶左右,叶色淡绿,后期熟色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单株成穗12~13个,亩有效穗约16~17万,大穗形,穗长平均26~27cm左右,每穗总粒数约160~180粒,千粒重30~32g,结实率85%~90%。谷粒饱满呈金黄色,稃尖紫红色无芒。[1]

审定情况

2006年通过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家审定;2007年通过长江上游稻区国家审定;2007年通过重庆市审定。[2]

特点特性

品种来源于内香2A/中恢8006。该组合株高11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单株及大田成穗率较高,有效穗较多,茎杆粗壮,主茎叶片数16叶左右,剑叶短挺,叶色稍淡,抽穗整齐,长相清秀,成熟期落色好。穗型较大,穗长平均26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约150~160粒,结实率80~85%。稻谷长粒型,谷粒长8.7毫米、宽2.8毫米、长宽比3.1,籽粒饱满、淡黄色、谷壳较厚,稃尖红色,全穗无芒,千粒重31~32克,米质达国标优质米3级标准,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抗病。[2]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育秧

作一季稻种植,在长江上游播种期为3月20日~30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播种期为5月10日~20日。秧田亩播种量15市斤,大田每亩用种约1.5斤。[2]

种植密度

秧龄掌握在30天内,移栽时带蘖3~5个,叶龄6~7叶,合理密植,密度6×8寸左右,要求亩丛数在l.3万丛以上,落田基本苗数6~7万苗。[2]

科学施肥

国稻6号国稻6号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插秧前适当施部分农家肥作底肥,亩施40~50公斤过磷酸钙,插秧后5~7天内施总肥量的70%,促分蘖,插秧后15天内施完其余的30%;一般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0.5:1。后期看苗施磷、钾肥。[2]

水分管理

水浆管理原则上做到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及时搁田,多次轻搁,浅水养胎,保水养花,湿润灌溉,防止断水过早,防止早衰。[2]

病虫草防治

主要防治稻瘟病。根据优质无公害生产要求定农药标准,根据病虫测报及时定防治时间、防治对象、防治策略,做到统一防治,提高防效。[2]

适宜推广地区

适宜于长江上游地区、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中下游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2]

商业价值

身价过千万

日前,“国稻6号”创下单个水稻新品种的国内最高转让价,江苏省农科院下属的明天种业公司以1000万元高价买断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二代超级稻先锋品种“国稻6号”专营权。此前,我国农作物新品种的转让价在几百万元左右。[3]

取代东北大米低位

据了解,“国稻6号”是中国水稻所科研人员历时多年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

超级稻,具有产量高、质量优等诸多优点。在浙江试种时,它的平均亩产达805公斤。此外,它具有极强的抗倒伏、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性能,而且用这种稻米煮饭入口柔软并带有香味,克服了大多数杂交水稻口感不佳的通病,其米质可与东北大米媲美。[3]

经营权未定

中国超级稻育种与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表示,以“国稻6号”为代表的第二代超级稻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超级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潜在的市场价值,使“国稻6号”的转让引得众多知名种业公司闻风而动。[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