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镇地处威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94公里,东与黑石头镇接壤,南与海拉乡毗邻,西与云南省会泽县隔江相望,北与哲觉镇相连,乡内海拔1510-2879米,年均气温在16摄氏度,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雨季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
人口总数:25673人 农业人口:25373人 非农业人口:300人
行政区面积:12.362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9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 发展口号: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
所辖村:“岔河村”,“大洪村”,“三益村”,“龙头山村”,“沙营村”,“新发村”,“新光村”,“新村村”,“利毕村”,“云沙村”,“三益村”,“恰西村”,“迎江村”,“银厂村”,“金钟村”,“新炉村”,“海坪村”,“汗坝村” 生产总值:87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精品核桃,反季节蔬菜,再生黄果,花椒,花生 ,名特产品:“核桃”“黄果” 办公所在地:岔河乡金钟村
岔河乡全镇辖四个管理区(分别是岔河,大寨,恰西,银广),17个村,九十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多种民族,有5100余户,2.4万人,人口密度130人,低于全县平均数,人均占有耕地也低于全县平均数。岔河镇地处偏僻,贫困边远,但一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土特产,深得人们的喜爱。恰西村的生姜,花生,大南瓜(甜瓜)等都是该镇的一枝独秀。只因没有规模种植技术,交通限制,没有得到较大的推广及发展。
岔河镇位于贵州省威宁县西南部,其位置在东经130°55′01″和北纬26°35′46″—26°45′26″间。北部和海拉镇接壤,东部、南部和黑石、哲觉两镇相连,西部以牛栏江为界和云南省的会泽县为邻,离县城约90公里左右。
该镇属高中山丘陵、峰丛地貌。海拔高差大,境内最高海拔2879.6米,最低海拔1480米,相对高差1400米左右。属亚带温凉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岔河镇整体地理概况为切割较深,沟壑纵横,山大城长,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恰西村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铅、锌、铁矿、无烟煤等),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现已有四家公司在境内进行铅锌矿的探采,并效益初显。
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恰西村、迎江村等村盛产生姜、大南瓜再生黄果,春洋芋,花生等独具一格特色产品,在全县甚为得名,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岔河村“三仙洞”,洞里千姿百态的石观引来无数游人,令人神往;牛栏江风轻水静,渔歌悠悠的闲静幽雅,风情万种;结红梁子浩目千里,一览四城的豁达豪迈、万丈情怀,令人流连忘返,眷念依依。
基层党建作示范,生态农业促发展,经果产业奋勇争先,人口计生继续领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发展思路,一个核心,两个抓手,三个产业,四个岔河。
即,一个核心:以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把岔河镇党委班子建成“想发展、会发展、有激情、敢担当、,讲认真、重落实、顾大局、讲团结”的领导班子。
两个抓手:一是抓支部建设,夯实领导基础。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乡各党组织在强化发展意识、建设发展队伍、拓宽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抓“威宁试点、两年提速”发展的机遇。全乡以“扭转项目建设不放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确保逐步实现项目建设从少到多、投资总量从小到大的根本性转变。
三个产业:一个是种植产业。各村不同程度发展烤烟、大棚蔬菜、中药材种植并逐步壮大规模。二是干果产业。在全乡打造万亩精品核桃基地和万亩花椒基地。三是畜牧产业。依托岔河镇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强化“黑山羊养殖保护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