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二十八宿星之一角木蛟驾鹤仙游,野宿此地,赐角降福,野角因而得名。[1]
野角乡地处七星关区西南部,东连长春堡镇、何官屯镇,南邻撒拉溪镇、杨家湾镇,西接放珠镇,北依青场镇、水箐镇。人民政府驻西桥村学校组,电话区号0857,邮政编码551718,距城区38千米。[1]
明、清属毕节县之西里辖地。
解放后属三区高溪长春堡乡。
1950年,属四区长春堡。1956年,属长春堡区。
1959年,属长春公社。
1965年,划归青场区。
1992年,撤区并乡,成立野角乡。[1]
截至2011年末,辖砂拉槽、大麻塘、郎家塘、邓家湾、西桥、大水、元华、天星、白龙、北山、茅坪1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8个村民小组。[1]
截至2020年6月,下辖11个村委会。[2]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520502202201 | 210 | 西桥村委会 |
520502202202 | 220 | 沙拉槽村委会 |
520502202203 | 220 | 大麻塘村委会 |
520502202204 | 220 | 郎家塘村委会 |
520502202205 | 220 | 邓家湾村委会 |
520502202206 | 220 | 大水村委会 |
520502202207 | 220 | 元华村委会 |
520502202208 | 220 | 天星村委会 |
520502202209 | 220 | 白龙村委会 |
520502202210 | 220 | 北山村委会 |
520502202211 | 220 | 茅坪村委会 |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520502202201 | 210 | 西桥村委会 |
520502202202 | 220 | 沙拉槽村委会 |
520502202203 | 220 | 大麻塘村委会 |
520502202204 | 220 | 郎家塘村委会 |
520502202205 | 220 | 邓家湾村委会 |
520502202206 | 220 | 大水村委会 |
520502202207 | 220 | 元华村委会 |
520502202208 | 220 | 天星村委会 |
520502202209 | 220 | 白龙村委会 |
520502202210 | 220 | 北山村委会 |
520502202211 | 220 | 茅坪村委会 |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6514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5613人,占96.6%;有苗等少数民族,共901人,占3.4%。超过200人的少数民族有苗1个民族,达23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6.4%。占2.5%。
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2.6‰。,人口自然增长率9.4‰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125.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1.3人。[1]
野角乡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年降水量954.2毫米,无霜期24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67小时,阴雨天气较多,日照少、热量不足、低温冷寒、春旱和伏旱、冰雹洪涝、凌冻灾害发生较多,属石灰岩,沙页岩,高原丘陵地貌。
野角乡适宜种植粮烟,栽种经济林和中药材,养殖畜禽。生产玉米、芸豆、大豆、洋芋;生漆、板栗、大蒜,宜栽种天麻、杜仲、黄柏、党参、半夏、折耳根等中药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畜牧业主要饲养牛、马、猪、羊、鸡、鹅;野生动物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锦鸡,有野猪、刺猬(毫猪)、野羊、野猫、獐子等;森林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蕨类、菌类等。
毕节至镇雄省公路横贯乡境内,是投资开发经果林、用材林、畜牧养殖业、中药材的理想之地。2003年,野角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乡干部和群众,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技为动力,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促进全乡经济的全面发展。共完成财政税收98万元,粮食产量达5915吨,大牲畜存栏5550头(匹),生猪存栏14846吨,肥猪出栏11980头,黑山羊存栏2673只,实现人均占有粮食286公斤,人均纯收入1100元。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野角乡种植绿肥5600亩,杂交玉米11230亩,其中营养坨育苗移栽9150亩,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巩固了粮食的基础地位;同时乡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种养畜项目的实施,为21户有养牛经验,善于用科技知识发展经济,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的农户每户贷款10000元修建圈舍,购牛103头进行饲养,收到了明显成效,为野角乡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野角乡种植洋芋有悠久的历史,乡境内的北山市场已成为周边乡镇洋芋集散中心,每年向外销售洋芋5千吨以上,种植洋芋已成为野角乡人民的经济收入的支柱。2003年,在市农业局的支持帮助下,在北山村种植了脱毒马铃薯50亩,实现亩产3500公斤,为野角乡人民增加经济收入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03年,乡党委、政府与市农办联系,投资100多万元,完成坡改梯300亩,新修半坡至牛角井村级公路一条4公里;在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投资15万元完成了野角乡中学的修建。
加大教育力度,实现“普九”目标:2003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98.7%,实践入学率96.5%,基本消除青半年文盲,经省验收基本达到“普九”目标。
野角乡耕地24747亩,全乡主要以农作物为主,其特色产业主要是洋芋种植,全年共种植洋芋20000多亩,亩产折主粮200公斤、畜牧业主要以黑山羊和鸡为特色,全乡共有黑山羊60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