螅镇乡

中文名 螅镇乡
总人口 11234人
目录导航

行政区划

名称来历

因镇政府驻地原名“螅蜊峪”,故得名螅镇。

政区沿革

1942年设螅镇区,1957年属坑镇区,1958年建螅镇公社,1984年7月改为乡,2011年7月改为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小社、老赵圪凹、中泥湾、梨树坬、大庄、新舍窠、道金条、高崖畔、青瓜崖、马蹄塌、北坬、菜元咀、王川山、大柳湾、牛草圐圙、刘家坪、李家坪、曹家沟、荷叶坪、南山、和山、李家山、石畔、任甲、小庄、水井畔、王家塌、龙王庙、张家塌、马乃畔、贺家焉头、庙墕、碛头、新窑、冉沟共35村民委员会,1螅镇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123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10人,城镇化率10.95%。总人口中,男性5999人,占比例53.34%;女性5235人,占比例46.66人;14岁以上1256人,占11.18%;15—64岁9402人,占83.69%;65岁以上576人,占5.13%,总人口中主要以汉族为主,人口达11217人,占99.85%,少数民族17人,占0.15%。2011年人口出生率9.6‰,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5.3‰。总面积89.5平方千米。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大部分为沿黄土石山区,地势崎岖,北高南底,海拔平均高度为675-1000米之间。

气候

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雨量不足,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0.2℃,平均无霜期199天。

水文

境内属黄河水系。境内黄河北起荷叶坪村,南到刘家坪村,流经11村,16.38公里。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霜冻、雷击等。

经济概况

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6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580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826元,占48.7%;家庭经营性收入2611元,占45.0%。

农业

耕地面积2.84万亩,人均2.57亩,主要以旱地为主,以种植洋芋、黄豆、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4244元,占总产值的38.02%,粮食主要以小米、玉米为主,经济林主要以红枣为主。2011年粮食总产量0.38万吨,人均343千克。枣林面积2.8万亩,主要品种有油枣、梨枣、木枣等。畜牧业以猪、羊、鸡为主。2011年生猪养殖年出栏4500头,羊饲养量存栏量9500只;鸡饲养量1万余只。

工业

主要以红枣加工业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900万元,占总产值的8.06%。拥有红枣加工企业8家,职工230人。

商业

2011年末共有商业零售网点38个。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我镇有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广场7处,农家书屋8处,藏书2.4万册。有毛泽东旧居遗址、贺龙兵工厂遗址、烈士陵园3处红色文化遗址。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2所,小学8所,有学生486人,专任教师3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镇卫生院1处,床位12张,专业卫生人员3名,其中执业医生2人,村级卫生室36个。36个村(居)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98%以上。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个,有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设施。23%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社会保障

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754户,1430人,其中五保户92户、92人。全年支出各类救灾款、慰问金15万元,低保款105万元,五保款17万元,大病救助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890人,参保率100%。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县道佳(县)吴(堡县)公路。南距吴堡县城区40公里,北距佳县城区73公里。2011年通村公路里程59.3公里,路面硬化率47.1%。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所1个,报纸杂志累计发行2000余份。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00余户,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互联网用户20余户。

市政建设

公共交通 2011年建成螅镇客运站,日发佳县城、吴堡县城、绥德县城、榆林市区、西安市区往返客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