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豇豆

野豇豆

目录导航

基本信息

学名:Vigna vexillata (Linn.)Rich.

英文名:Field Cowpea

别名:野马豆、 山豆根、山马豆、 山土瓜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来源】豆科豇豆属植物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L.)Benth.,以根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

野豇豆图册野豇豆图册(2) 野豇豆图册野豇豆图册(3)

形态特征

野豇豆图册野豇豆图册(2) 野豇豆图册野豇豆图册(3)

生境分布

多年生攀援或蔓生草本。根纺锤形,木质;茎被开展的棕色刚毛,老时渐变为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基着,长3-5毫米,基部心形或耳状,被缘毛;小叶膜质,形状变化较大,卵形至披针形,长4-9(-1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通常全缘,少数微具3裂片,两面被棕色或灰色柔毛;叶柄长1-11厘米;叶轴长0.4-3厘米;小叶柄长2-4毫米。花序腋生,有2-4朵生于花序轴顶部的花,使花序近伞形;总花梗长5-20厘米;小苞片钻状,长约3毫米,早落;花萼被棕色或白色刚毛,稀变无毛,萼管长5-7毫米,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上方的2枚基部合生;旗瓣黄色、粉红或紫色,有时在基部内面具黄色或紫红斑点,长2-3.5厘米,宽2-4厘米,顶端凹缺,无毛,翼瓣紫色,基部稍淡,龙骨瓣白色或淡紫,镰状,喙部呈180°弯曲,左侧具明显的袋状附属物。荚果直立,线状圆柱形,长4-14厘米,宽2.5-4毫米,被刚毛;种子10-18颗,浅黄至黑色,无斑点或棕色至深红而有黑色之溅点,长圆形或长圆状肾形,长2-4.5毫米。花期7-9月。

本种分布广,叶形、毛被等有较大的变异,Franchet 发表的2个变种,我们虽未见标本,但从其原始记载来看,和原变种并无大差别,故予以归并。

药理作用

产我国华东、华南至西南各省区。生于旷野、灌丛或疏林中。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广布。

民间以根假充人参用的。

本种的根或全株作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的功效。因本种的根常非木质,在江苏、浙江地区偶有将其根蒸熟后充作人参,但并无人参的功效,应注意鉴别。

词条图册

本种的根或全株作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的功效。因本种的根常非木质,在江苏、浙江地区偶有将其根蒸熟后充作人参,但并无人参的功效,应注意鉴别。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用于风火牙痛,咽喉肿痛,腮腺炎,疮疖,小儿麻疹余毒不尽,胃痛,腹胀,便秘,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本品之变种云南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L.) Ben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又称山马豆、山豆根、野汤豆、野萝卜、细活血。亦以根入药,效用类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