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乳黄秋海棠
种拉丁名:Begonia flaviflora Hara var. vivida J.Golding et C.Kareg.
科中文名:秋海棠科
科拉丁名:Begoniaceae
属中文名:秋海棠属
属拉丁名:Begonia
命名来源:(西藏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52(1):236
乳黄秋海棠(学名: var. )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黄花秋海棠的变种。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590米至2,3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叶片卵形至宽卵形,分裂较深,裂片长三角形,长1.5-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斜心形,成30-90度的角,上面散生圆锥状短刺毛;花被片外面被疏柔毛。
产云南(贡山、碧江)。海拔1590-2300米。缅甸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乳黄秋海棠大部分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在自然界多生长在温暖地区的林下沟边、溪边或潮湿的岩石上。喜温暖,不 耐寒,生长适温10-30℃左右,低于10℃生长缓慢。在适宜的温度下,可四季开花,花期长,连续开花性强, 具有边开花边生长的特性,叶肉质。温度太高时生长不佳,会引起叶片的灼伤、焦枯。易攀高徒长且易患病害。适宜空气湿度较大、土壤湿润的环境,不耐干燥,亦忌积水。喜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生长环境,但强烈的日光直接照射会使叶片及花朵烧伤,故夏季栽培需遮荫40-50%。四季海棠为长日至中日性植物,当夜温低于21℃,则只在长日下开花,但是日长对开花的影响不如菊花或一品红那样具有决定性影响力。耐候性为绿叶系较铜叶系强。不需摘心,忌用生长调节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