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图册(2)号外为 塞尔维亚语,括号内为克罗地亚语。
1941年6月到1942年1月:Народноослободилачки партизански одреди Југославије,缩写:НОПОЈ(Narodnooslobodilački partizanski odredi Jugoslavije ,缩写:NOPOJ) ,南斯拉夫人民(或译作民族)解放军及游击队。
1942年1月到1942年11月 :Народноослободилачка партизанска и добровољачка војс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е,НОП И ДВЈ(Narodnooslobodilačka partizanska i dobrovoljačka vojska Jugoslavije ,缩写:NOP I DVJ) ,南斯拉夫人民(或译作民族)解放军及游击队。
1942年11月到1945年3月:Народноослободилачка војска и партизански одреди Југославије,缩写:НОВ и ПОЈ(Narodnooslobodilačka vojska i partizanski odredi Jugoslavije ,缩写:NOV i POJ),南斯拉夫人民(或译作民族)解放军及游击队。
1941年4月6日, 轴心国入侵 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4月17日南斯拉夫皇家军队 无条件投降,但是当时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仍不得不服从莫斯科的总路线——战争是两个资产阶级法西斯对手之间的斗争,反动的王国政府灭亡并不值得惋惜。共产党虽然号召党员反对德国人的占领,但是,只要纳粹还被当作苏联的同盟者,则无法号召人民起义。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 苏联,使 南斯拉夫共产党如释重负。6月27日,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立了人民解放游击队司令部,并派遣12名中央委员分赴全国不同地区去指导和建立游击队。 共产党总书记铁托于7月4日发布公告,号召全体南斯拉夫人民起来抗击法西斯。随后,南斯拉夫全境爆发了游击战。到了9月, 德国对约2/3的 塞尔维亚乡村失去控制。 游击队占领了乌日策,波热加和恰恰克(都位于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公路沿线)。希特勒不能忍受这种“混乱”情况无休止地发展下去。他从9月初开始,增调了部队,主攻目标是从贝尔格莱德市郊起,一直到乌日策和克鲁舍瓦茨的解放区,因为这里是游击队总司令部所在地。
11月1日至2日的夜晚,游击队在起义时的盟友 南斯拉夫祖国军( Jugoslovenska vojska u otadžbini,,缩写: JVUO,音译为“切特尼克”)进攻乌日策和其他若干地方的游击队据点,当时游击队的主力正在与德军作战,因此不得不动员后方的所有力量,包括兵工厂的工人,以击退切特尼克。德国人和“切特尼克”对游击队的攻势使得他们已经无法在西塞尔维亚坚持下去。1941年11月25日,游击队开始从乌日策撤退,主力穿过兹拉蒂波尔山,专门朝那些荒凉的、人迹难至的山区行进,终于撤退到黑山的杜米托尔,而在西塞尔维亚留下大约3000人坚持斗争。正是这一攻势,南斯拉夫游击队和 南斯拉夫祖国军之间脆弱的协作关系破裂,公开敌视对方。
1941年12月21日, 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Prva proleterska brigada),第一无产阶级旅基本成员是来自黑山和塞尔维亚的1199名志愿兵。在六个月内,相继建立了另外四个无产者旅,每旅1000人。1942年年初,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第一无产阶级旅挺进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克罗地亚独立国(纳粹德国扶植起来的傀儡国)的武装力量“ 乌斯塔沙”( Ustasha,Ustaše)在这里大肆屠杀塞尔维亚人和伊斯兰教教徒,游击队所经过的每个村庄几乎都已经变成一片焦土,被洗劫一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过程中穷追乌斯塔沙分子,抓住就地处决。
德国人决心要斩草除根,最高统帅部下令发起第二次攻势,有德国、意大利、“乌斯塔沙”共35000人的部队参战。游击队避开敌人的主要攻击。他们绕过 萨拉热窝市郊,翻越伊格曼雪山,建立了以福查(一个位于黑山和波黑交界处的城市,是贝尔格莱德—杜布罗夫尼克港公路的枢纽)为中心的解放区。游击队避实就虚的战略取得了成功,德国人这次一无所获:没有“收复”任何城市,没有抓住一个俘虏,更没有消灭游击队的主力或司令部;恰恰相反,游击队建立了面积更大的解放区 。
第二次攻势结束后三个多月,鉴于游击队已经在波斯尼亚东部、桑贾克、黑塞哥维那和黑山建立起大片的解放区。德国统帅部不得不和意大利最高指挥部一起开始向游击队主力发起第三次攻势。在这次攻势中,“切特尼克”第一次同占领者一起,向游击队进攻。
1942年5月,鉴于重大损失,游击队总司令部决定暂时撤出黑山,主力也从 波斯尼亚东南部北撤200英里到克罗地亚,那里敌人较为分散,并且有可能开辟解放区。6月24日开始,游击队重新编组为六个旅,向波斯尼亚的克拉伊纳地区进军。这支三千多人的军队(一路上不断有人阵亡,也不断有新的志愿兵加入进来)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进行转移,伤员和往常一样随大军同行。 克拉伊纳曾是波斯尼亚最强大也是最团结的起义根据地,总司 令部和六个旅的到来,使克拉伊纳恢复了生机。7月27—28日解放了克柳奇(萨拉热窝—比哈奇公路重要枢纽);8月17日,解放了姆尔科尼奇-格拉德,切断了亚伊策与巴尼亚卢卡两处敌人的联系; 9月24—25日,解放了亚伊策市。 1942年11月4日,游击队顺利地解放比哈奇,铁托和总司令部随即迁到这里。至此,抵抗运动建立了以比哈奇为中心的五万多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占南斯拉夫领土的1/5;游击队组成了八个师的人民解放军,而全国的游击队和人民解放军发展到十五万人;1942年11月26—27日,在比哈奇召开了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大会,选出了政府性质的人民解放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发表了指导抵抗运动未来方向的宣言。比哈奇会议被普遍看成是抵抗运动的转折点,标志着南斯拉夫抵抗运动已经发展为独立的民族运动,战后南斯拉夫国家的雏形即由此诞生。
虽然 南斯拉夫祖国军(切特尼克)不让伦敦方面获悉任何有关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信息。但是,从1942年底开始,伦敦方面开始获得大量的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重要战果。显然,“切特尼克”组织与德国和意大利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勾结,但在组织抵抗的问题上却毫无作为。1942年底,盟国意识到,必须要对这些因素重新进行考虑和取舍。当时,盟国正在策划西西里岛登陆计划,包括很可能实施的进攻意大利本土的计划。随着游击队抵抗运动的不断深入,轴心国部队必将被牵制在南斯拉夫战场,从而无法从南斯拉夫抽调部队增援其他战场,盟国将是这一局面的最大受益者。然而,虽然游击队是南斯拉夫的主要抵抗力量,但是直到1943年1月德军再次发动攻击之前,盟国方面仍在讨论是否应当以及如何向游击队提供支援的问题。
1942年年底,德国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行动,德国于1942年12月29日开始发动攻势分为三个阶段:“白色1”、“白色2”和“黑色”。第一阶段是包围比哈奇的游击队阵地,然后在第二阶段插入波斯尼亚游击队控制的领土并消灭大部分游击队。还有一个一直未能达到的第三阶段:德军计划将“切特尼克”缴械,让他们担任辅助勤务。
为了围剿铁托游击队,德军动员了5个师共15万兵力,意大利军队出动了3个师,另有1.8万“切特尼克” 和克罗地亚“乌斯塔沙”部队。德军和克罗地亚部队从北部和东部发动攻击,意大利军队从西部和南部发动攻击
1943年1月20日,第四次攻势的战役正式开始。 1月29日,比哈奇失守,铁托下令向波斯尼亚东部地区退却,准备向黑山地区的山地转移。要想实现这一意图,游击队必须穿越敌占区并渡过内雷特瓦河,途中还将受到1.2万“切特尼克”部队的阻击。 2月9日,游击队三个师形成宽达八十公里的战线,彻底打垮了意大利师。但是游击队带着超过十万人的难民,二千多病号和伤员,而且不断增加到四千五百人,使得主力用了三周时间才经过波斯尼亚中央高地撤向奈雷特瓦河。德国人用这个时间赶了上来,包围了奈雷特瓦河河谷的全部游击队(大约两万人)。3月6日,在牵制住河谷以北的德国军队同时,游击队强行渡过奈雷特瓦河并击溃了全部切特尼克部队,突围成功。 “切特尼克”部队经过此役后也溃不成军,再也无法重组起一支主力部队。铁托领导的游击队向黑山地区进军,并继续在沿途消灭残余的意大利和“切特尼克”部队。进攻的战果令德军备感失望,他们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意大利和“切特尼克”武装。
虽然打破了德国人的第四次“围剿”,但游击队却处于不利地位。白色行动已经并入黑色行动,这是一个新的更加危险的攻势,而游击队没有时间休息、整编或选择有利的地势。铁托原本打算把他的主力部队朝东南方向调动到南塞尔维亚和塞尔维亚与黑山边境的科索沃—梅托希亚,因为这样可以与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以及马其顿的共产党游击队保持接触,进而可以协调整个巴尔干南部的游击活动。但由于德国从东南方向迅速进军,铁托未能从这个方向撤退 。
1943年5月6日,德军发动第五次攻势。这次他们的措施极其周密,连意大利人都没有预先通知,结果顺利地包围了游击队司令部及直属部队约16000多人,另外还有中央医院的4000多名伤病员。参与进攻的部队包括4个德军师,3个意大利师,克罗地亚军队和乌斯塔沙,以及一些保加利亚军队,共计约十三万人。而游击队总司令部直到5月15日才明白德军发动了新的大规模攻势,此时军事局势已经恶化:敌军从四面八方合拢, 时机万分紧迫,但铁托为了等候英国代表团到达,还是把撤离时间推迟了36个小时。5月27日夜,代表团终于到达,如果再晚来24小时,是否能够着陆都成问题。 一开始,游击队尝试向福查方向突围,但这里的德军战斗力很强,无法突破。于是司令部决定,向苏捷斯卡河谷突围。
德国人发现了游击队的企图,开始把主力调往苏捷斯卡河谷。司令部决定把部队分成两路突围:第一集群,渡过苏捷斯卡河向波斯尼亚突围;第二集群往回走,渡过塔拉河,往桑贾克突围。然而,第二作战集群未能越过塔拉河,只得重新追赶第一集群。 到6月底,司令部和游击队主力都已经突围,进入东波斯尼亚比较安全的地带。总共有六千多名游击队员牺牲,使得铁托遭到沉重打击。德国人丧失了最好的时机,游击队主力此后从未再面临被歼灭的危险。
这也使得盟军联络官确信南斯拉夫游击队是一个可靠并值得支持的组织。在8月下旬的罗斯福和丘吉尔魁北克会晤时,盟国两位最高领导人商议调解南斯拉夫切特尼克和游击队之间的关系,决定在物质上帮助南斯拉夫游击队。9月,英军事实上已经承认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向铁托游击队总部派出由菲茨罗伊·麦克利什准将率领的一个全权军事使团。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当时,在南斯拉夫有意大利的十四个整编师和四个缺员师,收复他们的占领区,夺取他们的装备而不让德军或“切特尼克”抢先对游击队万分重要。铁托命令部队全速进军,占领达尔马提亚海岸和沿海岛屿,尤其是斯普利特和希贝尼克这两个装卸港,以防止意军逃跑并接收集中在那里的仓库。最终,游击队成功地解除了十个意大利师的武装,获得了大量的军火和库存物资,扩充了大约八万兵员,其中部分是意大利俘虏。1943年底,铁托游击队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0万,控制了南斯拉夫近三分之二的国土。
此外,随着英国援助的到来,游击队及时得到了医疗设备和其他装备的补给。同 时,伤员们也有可能被撤运到北非或其他的盟国控制区,游击队再也不必携带着大批伤员转战乡间,解决了游击队主要的后勤负担。
1943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1月29日在雅伊策召开。这次会议奠定了新国家的基础。11月29日被定为南斯拉夫的国庆日。会议通过决议剥夺了伦敦流亡政府作为南斯拉夫政府所拥有的权力,铁托被授予南斯拉夫元帅军衔,并当选为南斯拉夫人民委员会(即临时政府)主席和国防人民委员。
这时,德国在南斯拉夫的部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二十万德国军队、十六万保加利亚军队以及匈牙利,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军队。他们担心盟军在达尔马提亚登陆,决心不让铁托控制达尔马提亚海岸。不出几周,他们就把游击队赶出了大多数海岸阵地,以及除维斯岛以外的全部岛屿。从1943年10月底到1944年1月中,他们采用新的、流动的反游击队战术,并用空军配合,袭击散布于辽阔地带的、特别是波斯尼亚的游击队,南斯拉夫战史把这些零散的战斗称为第六次攻势,不过实际上这是大量分布在极广阔地带上的大量零散战斗的总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役。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一些城镇多次易手。总的来说,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最终游击队胜利了,解放区进一步扩大,解放军和游击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德国人再也无力发动类似的大规模进攻了。
1944年春季,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苏军已经从整个东线全线出击,向前大力推进;在意大利战场上,盟军已经在安齐奥海滩登陆;在罗马尼亚,德军的防线即将面临重大威胁。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希特勒决定发动最后一击,彻底消灭南斯拉夫游击队。1944年4月,德军按计划发起第7次进攻,战斗在几个地区同时打响。德军的战略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包围解放区的主力部队,瓦解和消灭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线,并设法俘获铁托。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驻南斯拉夫德军司令部纠集了约48万兵力。激烈的战斗始于塞尔维亚和马其顿,很快蔓延到波斯尼亚、桑贾克、黑山、黑塞哥维那、利卡、科尔敦、巴尼亚等地。
德军在波斯尼亚德尔瓦尔的空降行动是这次攻势的高峰。当德军获悉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最高司令部及盟国军事使团已从亚伊策迁往德瓦尔城后,便秘密挑选了一支精锐伞兵,准备空降该城,抓捕铁托等领导人。希特勒指望这次行动成功,就像他借助于伞兵在意大利劫走墨索里尼那样。于是,德军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以空降部队和坦克与摩托化部队相配合进攻德尔瓦尔城,战斗的代号为“跳马”行动。1944年5月22日凌晨,德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德军首先从萨格勒布、萨拉热窝等地的机场出动大批飞机,对德瓦尔城进行轮番轰炸。接着,德军运输机输送近700名伞兵空降到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最高司令部不远的地方。铁托的护卫队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同时在其他部队的增援下,掩护铁托成功转移。随后两天,整个城镇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德军仍在试图抓获早已逃脱的铁托。当德国陆军部队赶到德瓦尔时,他们发现投入战斗的空降部队仅仅剩下大约六分之一的人员。此时,铁托已经从南斯拉夫飞往意大利,在维斯岛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指挥部。尽管德军在突袭行动中获得了可以用来进行宣传的资本,在事后展示了所缴获的文件、制服及装备,但这根本无法掩饰其计划完全失败的事实。
1944年下半年,同盟国军队乘胜追击,向德国发起了总攻势。在南斯拉夫战场,战斗活动在各地广泛展开。1944年8月28日,铁托命令在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攻占塞尔维亚的西部、南部和东部的最重要地段,为实施贝尔格莱德战役做准备。此时,南斯拉夫各地的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总共近40万名战士。
为了尽快实施贝尔格莱德战役,铁托于1944年9月19日乘飞机离开维斯岛前往莫斯科,和 斯大林就一系列重大军事政治问题进行会谈,着重研究了由南、苏两国军队共同解放贝尔格莱德和由苏联向南斯拉夫提供物资技术援助的问题。1944年10月5日,铁托于回国途中在罗马尼亚的克拉约瓦会见了已获得解放的新保加利亚军事代表团。经过协商,双方签订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同保加利亚祖国阵线军队进行军事合作的协定。
这样,南、苏、保三国军队完成了解放塞尔维亚的准备工作。1944年10月14日晨,南、苏两国军队开始从阿瓦拉山攻城。20日贝尔格莱德获得解放。到1944年底,奈迪奇政权倒台,塞尔维亚、马其顿、黑山和达尔马提亚已全部获得解放,解放全国的第一阶段战役宣告结束。
1945年3月20日,南斯拉夫游击队在莫斯塔尔-维谢格拉德-雷特瓦地区发起了总攻。随着大片的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农村地区被南斯拉夫游击队控制,最后的进攻行动包括将这些领土连接在一起和攻占主要城市和公路。在总攻击实施的第一天,比哈奇被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4月6日,收复了萨拉热窝。至4月20日,解放了利卡和克罗地亚沿海地区,其中包括一些岛屿,并到达旧南斯拉夫接壤与意大利的边界。5月1日,在攻占里耶卡和伊斯特里亚后,南斯拉夫第四军团在同一天于伊斯特拉半岛同西方盟军会师。5月8日,攻占了萨格勒布。5月9日,负责南斯拉夫战线的德军主要指挥官冯·莱尔将军于宣布其指挥下的部队的全体投降。从5月10日到5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其它地区继续面对来自克罗地亚人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部队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最后一场战役,于5月14日—15日在斯洛文尼亚的波加那展开,南斯拉夫游击队和大量(超过30,000人)德军,克罗地亚乌斯塔沙、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斯洛文尼亚国民警卫队,和其他企图撤退到奥地利的反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部队进行了交战,消灭其大部。5月15日,这些部队的残余向英国军队投降。同日,南斯拉夫全境解放。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胜利。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1945 | 合计 | |
---|---|---|---|---|---|---|
阵亡 | 18,896 | 24,700 | 48,378 | 80,650 | 72,925 | 245,549 |
受伤 | 29,300 | 31,200 | 61,730 | 147,650 | 130,000 | 399,880 |
伤口恶化死亡 | 3,127 | 4,194 | 7,923 | 8,066 | 7,800 | 31,200 |
失踪 | 3,800 | 6,300 | 5,423 | 5,600 | 7,800 | 28,925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1945 | 合计 | |
---|---|---|---|---|---|---|
阵亡 | 18,896 | 24,700 | 48,378 | 80,650 | 72,925 | 245,549 |
受伤 | 29,300 | 31,200 | 61,730 | 147,650 | 130,000 | 399,880 |
伤口恶化死亡 | 3,127 | 4,194 | 7,923 | 8,066 | 7,800 | 31,200 |
失踪 | 3,800 | 6,300 | 5,423 | 5,600 | 7,800 | 28,925 |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极大地增强了南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正因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斗争,使得南斯拉夫成了唯一一个不靠外国军队的援助打赢法西斯侵略者的国家。在二战之后,南斯拉夫拍了很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来纪念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如《 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67天》、《 十万火急》、《 跟踪》、《 橡树》、《 苏捷斯卡战役》、《 黑名单上的人》、《他俩》、《 南方铁路之战》等。另外,在如今的 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 波黑、黑山、 马其顿等有许多纪念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抗击侵略者的雕塑、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