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摩,是 颉利可汗的族人。父亲叫咄六设。刚开始, 启民可汗逃奔隋朝,戈壁以北的部落尊奉思摩为可汗,启民可汗回国后,思摩才去除可汗称号。他性格开明、敏锐,善于测算、应对,始毕和 处罗可汗都喜爱他。然而因为他相貌有些像胡人,怀疑他不是阿史那( 突厥皇族姓氏)的后裔,所以只做到夹毕特勒,而不能够带领军队。 武德初年,几次来朝贡,唐高祖封他为 和顺郡王。等到他的国家动乱,其部族大多归附中国,只有思摩跟随 颉利,竟然一起被擒。太宗嘉奖他的忠义,封他为右武侯大将军,化州 都督,让他统帅 颉利可汗过去的部落于黄河南边,不久改封为怀化郡王。
等到将要迁徙到白道以北,思摩等人害怕 薛延陀部落,不肯出塞。太宗于是诏 司农卿郭嗣本持节送书信给 薛延陀,说:“ 突厥 颉利可汗被打败之前,自以为强盛,进攻抢掠中国,百姓被他所杀数不胜数。我派兵击败他,诸部落归附于我。我原谅他们的旧过,奖励他们从善。并授予官爵,和自己的百姓一样看待。中国的礼义,开始不想灭亡别人的国家。因 颉利暴残,所以讨伐并攻取他。不是贪取他的土地与人口。因此将投降部落放在河南,任其放牧。现今户口羊马越来越多。于是又以李思摩为可汗,回到他过去的疆土。我策封你延陀为可汗在前,现今封 突厥可汗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你在戈壁以北, 突厥在戈壁以南。各自守好自己的土地,管好部落。如果有逾越,互相掠杀,我就派兵兴师问罪。此约既定,非但自身,而且须世世遵守。”思摩于是动身,太宗奉酒为他们饯行。到思摩跟前说:“种植一草一木,都为它的生长而欢喜。何况我抚养你的部族,生息你的马羊,不减于过去呢?你的父母坟墓在黄河以北,现今恢复旧日庭院,所以宴饮来慰藉你们此行。”思摩泪水流下,举杯呼喊万岁奉上。并且说:“破亡国家后,陛下还能使我们的朽骨能安葬于故乡。愿子孙世代事奉唐朝,以报答厚恩大德。”于是 赵郡王孝恭、鸿胪卿刘善因就思摩的部落,筑坛于黄河上,拜受册,赐鼓纛,又诏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 左贤王,右武卫将军 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辅助他为相。
薛延陀听说 突厥部落向北迁徙,害怕他的民众度过戈壁,预备轻骑兵,伺机攻击他们。太宗派人告诉他们:“不要互相侵犯,国家有规定的刑律。”延陀说:“天可汗派人来说不要互相侵犯,哪敢不奉诏。然而 突厥反覆难以相信,它没有打败前连年杀中国人,动不动成千上万。天可汗击败 突厥,必须收服他们为奴婢,给予百姓。却反而像儿子一样抚养,结社率( 突厥可汗 颉利的儿子,曾经密谋造反。)竟然造反,此辈人面兽心,不可以相信。恐怕以后有祸乱。请求为陛下诛灭他们。”
贞观十五年,李思摩帅十万人,士兵四万,马九万匹渡过黄河。定牙帐于过去的定襄城,这地方南面是黄河,北面白道,畜牧繁衍,是最好的土壤,所以突厥人争着来这里。思摩派遣使者感谢太宗说:“蒙恩立我部落长,实际上希望世世为国家的一只犬,守在天子北门警卫,如果延陀侵逼,希望让进入长城保卫。”太宗下诏同意。
居住了三年,李思摩不能得其民众之心。部落多有背叛的,回到黄河以南,请愿居住在胜夏二州之间,太宗允许了。思摩感到惭愧。因此入朝愿意留下来作为警卫,于是改拜为右武卫将军。李思摩既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剩余的民众稍稍向南渡过黄河。太宗皇帝伐 辽东,有人说 突厥部落处在河南,靠近京城,请求太宗不要向东去。太宗说:“作为君王的,难道还要对百姓有猜忌之心吗?成汤、武王感化夏舛、商纣的民众,百姓都向着他们迁徙。隋朝政治失衡,天下人都背叛,何止四周的夷狄之民。我怜悯 突厥被灭,让他们到河南来赡养。他们现今不走向近处的 薛延陀,而向远方的大唐来归附,是怀念我的恩德很深啊。我的策略是,五十年内大唐没有 突厥为患。”之后,跟随太宗讨伐 辽东,被流箭射中。太宗皇帝亲自为他吮血,对他的待遇达到这样。(也不比儿子差了,难怪 李承乾太子都懒得当,幻想跟从李思摩到草原上建立部落,做个酋长了。)回到京城,不久,李思摩去世。被追赠为 兵部尚书, 夏州 都督,陪葬于 昭陵。筑坟墓象白道山一样,为了纪念他的功劳,立碑于 化州。
据《 唐会要·卷九十四·沙陀突厥》:“(贞观)十五年十一月, 薛延陀 真珠可汗闻将东封,国内以虚。说:‘我以时取思摩,如拉朽。’乃命其子大度设勒诸部兵,合二十万,袭 突厥。思摩不能御,率部落入长城,保朔州,遣使告急。诏遣李世勣等分道击之。十二月,世勣败 薛延陀于诺真水,捕获五万余,大度设脱走。”看来, 薛延陀的确进攻了当时李思摩的 突厥部落,只是事先得到消息的唐政府军给予了反击。这可能是 突厥部落感到危机,日后南迁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