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非遗级别 国家
传承单位 南平星辰天目、建窑陶瓷研究所
批准文号 国发〔2011〕14号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化遗产名称: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所属地区:福建 · 南平

遗产编号:Ⅷ-188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11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福建省南平市

级别:国家

传承人:栗金旺、孙建兴、栗云、孙莉

技艺简介

建窑作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一直以来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茶盏而著称于世。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影响十分广泛,深受日、韩等国茶道的重视。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1]

制作技艺

建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之一,因窑址位于福建建州而得名。历史上,建窑以黑釉瓷器著称。依据釉面纹理的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六大类。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晶釉的范畴,含铁量较高,在高温熔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和窑温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其胎质厚实坚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击可闻金属之声。现场演示[2] 建窑黑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俗称建盏。建盏大多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浅圈足,足根多见修刀。其造型古朴浑厚,手感压沉,从形态上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类。建盏都用正烧,因建窑黑釉普遍釉汁肥厚,为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底部发生粘连,其外壁多施半釉,且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2009年,“建窑建盏制作技艺”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烧制技艺

建窑出产的黑釉瓷产品主要以曜变、金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纹为主。在古时,这些斑纹人工无法控制,完全是在烧成中根据不同炉温而自然形成的。其中曜变斑纹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在当时人工传统烧制时,往往烧制上百万件中,才能偶然得到一两件油滴斑建盏,烧制几千万件中,才能偶然得到一两件曜变斑建盏。孙建兴说,“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件曜变斑建盏,分别珍藏在日本静嘉堂文库、藤田美术馆和龙光院,被该国视为国宝。据公元1511年出版的日本《君台观左右账记》史册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从这里不难看出,建盏烧制出的黑釉碗盏,其价值高得令人瞠目。”建盏工艺[2]

传承现状

作为我国瓷坛明珠的建窑,自元代初中期以后却逐渐被历史的尘土所掩埋,一度陷入沉寂。为使失传800年之久的建窑茶盏重放光彩,栗金旺、孙建兴、栗云、孙莉一家人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相继研制成功了仿宋“兔毫、油滴、鹧鸪斑、铁绣斑、木叶、玳瑁、虹彩、柿天目、蓼冷汁、黄天目、曜变”等茶盏。经专家鉴定,这些拙朴隽永、形神兼备的仿宋建窑产品无论胎釉、造型、花纹都达到了可与古建盏相媲美的水平,生动再现了千年古窑之盏的艺术魅力。

建窑建盏是我国古代黑釉瓷的巅峰之作,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它对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促进我国对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走进非遗博览苑,静静品味建窑建盏的魅力,将会为这鸟语花香的光阴倍添一份春情春趣。[1]相关资料

孙建兴,男,汉族,籍贯福建,1952年出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恢复与挖掘我国宋代建窑烧造技艺,近30年来,他学习与考察建窑遗址,曾参加省级恢复建窑研究科研组,主要负责配方和工艺,组织研制出系列“建盏”制品的同时,着手进行“曜变”的研制。代表作品有:《油滴天目龙虎茶具》、《曜变天目茶碗》等。

获得荣誉

2018年5月21日,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