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书

董玉书

中文名 董玉书
逝世日期 1952
出生地 江都(今扬州)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个人简介

董玉书(6张)董玉书(1869-1952),近代诗人。字逸沧,晚号拙修老人,斋名拙修草堂、寒松庵。江都(今扬州)人,旧居扬州旧城北小街,与花鸟画名家梁公约对门而居,二人互相倾慕,遂成为极好的朋友。生活于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清末江都拔贡,以诗名。历任天长、霍丘县县令。曾在居庸关至张家口一带“佐军治民”近十年,晚年流寓北平。著有《寒松庵诗集》、《芜城怀旧录》三卷、《蒙国纪闻》一卷、《宝昌杂录》一卷,并行于世。

后社诗人 文化学者

董玉书以诗名,曾参加扬州著名诗社——冶春后社。他常常怀念盛极一时的冶春后社诗会。后来在给社友王振世《扬州览胜录》题词中感叹道:“风雅消沉孰主持?冶春余韵系人思。残钟断续斜阳外,自唱吾家旧竹枝。”他与各地诗友相唱和,著有《寒松庵诗集》,还有《寄天游诗存》、《菱湖图咏》、《拙修草堂剩稿》。

1938年至1946年避居上海8年,租住在成都北路。其间日以诗酒自娱,闭户著《芜城怀旧录》三卷,《补录》一卷。1946年春正月《芜城怀旧录》完稿。据郑逸梅《艺林散叶》第3205条载他“参证征询,不厌求详”。1948年由杜召棠建国书店石印《芜城怀旧录》。《芜城怀旧录》是研究清末民初扬州的文化、艺术、风俗等的重要资料之一。

擅长书法 四体皆能

董玉书还是个书法家,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俱佳。他的楷书师法晋唐,结体紧密,秀逸遒劲,婉丽飘逸,雍容规矩;草书笔法老练劲挺,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隶书大气沉稳,古拙空灵,耐人寻味。2009年3月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书画收藏入门系列丛书之一《拍回书画细赏玩》(于建华、于津著)上有《江都拔贡董玉书能书法》一文;2010年3月3日《书法导报》第9期第十四版(副刊)载有于建华撰写的《江都拔贡董玉书及其书法》。

董玉书曾流寓北平,成为书法家启功曾祖父溥良的弟子,与北京艺术界齐白石、陈师曾交游。1948年春,启功以通家子来拜见,询问他曾祖父的生平事迹。虽董玉书 “已衰耄,谨就追忆所得,濡笔记之,以告后人”,作《先师(溥良)记》,此文载于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北京诚轩 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卖过齐白石、董玉书《书画双帧》扇面,成交价达392,000元。此扇面是赠给曾任厦门中国银行行长郑煦(字霁林,清末民初广东中山县人。年逾古稀犹能作工笔人物、花卉草虫)的。正面是齐白石画的牵牛花,题跋:霁林仁兄之雅,齐璜。钤印:阿芝。齐白石所绘蛾子身灰色,若有所感,有欲起欲伏之势,既有写生得其形态之妙,同时工致淡雅,色调之淡甚至比真的蛾子更甚,在效果上却让观者觉得真实活泼。配以大写意花卉,粗细之间,颇可玩味。反面是董玉书的书法。题跋:霁林先生雅教,弟董玉书。钤印:逸沧小印。袁玉锡(?-1912),字季九,襄阳人,清末翰林,遵义知府,推行新政,调升云南劝业道。1911年1 2月任云南省参议,军政府军政部甄录处副处长。董玉书曾与他合作一幅花卉、书法扇面。董玉书以小楷书写老子的名言:“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董玉书还常常与扬州艺术界的同仁联袂创作。1913年与扬州“扬州三菊”之一吴笠仙合作,吴笠仙于下面绘《菊花》,款识:光甫仁兄先生雅正,笠仙弟、吴树本;反面董玉书有书法,款识:癸丑孟夏光甫仁兄正,弟董玉书。

董玉书对书法碑帖也颇有研究。天一阁北宋拓石鼓文本为当时存字最多、拓印上乘的石鼓文宋拓珍本,清嘉庆二年阮元重刻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于杭州府学府,后他又重摹十石置于扬州府学。天一阁本因故损毁,阮刻天一阁本由此变得弥足珍贵。天津鼎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8年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会曾拍卖《仪征阮元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此帖为晚清著名画家蒲华所有。蒲华(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浙江嘉兴人。能诗善书,善画山水、花卉,尤擅画竹,故称“竹老”。此帧装潢古朴典雅,原装尤在。1927年,董玉书在安徽芜湖自题碑签,并题跋:文达公记《重抚天一阁石鼓本》规摹汉碑,庄严刚劲。竹老工篆隶,酷爱此本,朝夕临池不倦。昔颐性老人,博雅者,古获亭大年。今竹老年七十有二,摹汉追秦,老而弥笃。盖与金石有同契焉。展对之余无任仰止。丁卯春三月上已,广陵董玉书题于鸠江。钤印:吉金乐石、玉书臣印、逸沦。[1]

董玉书两首诗作在扬发现

日前,他两首珍贵的诗作手迹在扬州发现。 据保存诗作的家伟先生介绍,两首诗是题在一张毛边纸上,皆是写给扬州青溪旧屋后人。一首是“题恭甫先生《传雅堂遗集》”,诗作内容如下: “左氏春秋成绝学,遗书幸未委蒿莱。 儒林早已传三世,风雅从兹有别裁。 泽衍贤孙能述祖,时无上相孰怜才? 右文犹想中兴盛,回顾江南事可哀。” 据有关专家介绍,诗中的“上相”,原指首位宰相,后亦泛指大臣。 另一首题为“次羽以诗见示,写赠一首”。诗作内容如下: “风义平生见性真,沉吟诗思出清新。 师门感逝难忘学,经训传家有替人。 好古不甘心溷浊,谈瀛尤擅笔通神。 兹新未必兼温故,淹贯如君独角麟。” 据了解,诗中“谈瀛”一词,原典出李白诗:“海客谈瀛洲”,后借用作谈论海外事。 文中还有:“近检诗麓,得前年旧作两首,补录奉台,次羽诗家一粲 ,癸未重九后五日拙修草。”等字样,交代了题诗的原因与时间。 [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