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跟骨骨折
所属部位:下肢
就诊科室:骨科
症状体征:发热,身痛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行,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而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
(4)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X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正常为20°-40°。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病人有典型的外伤史,患足承重困难和足跟疼痛,局部触痛、肿胀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显。在较严重的压缩骨折时,除可见到足后跟的高度变低和足跟横径变宽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关节话动亦完全丧失。但跟骨周边骨折仅有局部肿胀及压痛,而距下关节活动范围多属正常。x线正、侧、轴位片可明确跟骨的结节关节角和其横径宽度的改变。
X线检查由于患者在足部损伤后往往误认为系足部扭伤而未进行X线检查造成漏诊,贻误治疗,这将大大增加跟骨骨折的治疗难度。因此,跟骨骨折后应常规拍摄的足的正位X片、侧位片外,还需包括轴位片。通过这些X片了解有无骨块撕脱,跟骨的形态(高度、宽度以及长度)有无变化和关节面有无压缩等情况(图1跟骨骨折的侧位和轴位X片),可与健侧对比以帮助评估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CT检查随着CT在临床应用的普及,CT扫描通常可以发现X线片难以发现的关节面损伤情况,如关节面是否受累、有无短缩,骨块移位程度等,对累计关节面的骨折评价信息更为详实,这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案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另外,CT的重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损伤的情况。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1]
跟骨骨折在诊断上最主要是对各种分类进行鉴别。
一般分为以下2型:
1.关节外型指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包括:
(1)跟骨后结节骨折:又有纵形骨折横形骨折及撕脱性骨折之分。
(2)跟骨前结节骨折:其骨折线穿过跟骨前结节。
(3)载距突骨折:表现为跟骨之载距突呈断裂状,多伴有移位。
(4)结节前方近跟距关节之骨折:实际上此处已波及关节,在处理上应注意。
2.关节型骨折视其形态及受损程度等又可分为以下:
(1)舌型(tonguetype)骨折:多系垂直暴力所致。
(2)压缩型(depressiontype)骨折:亦因纵向垂直外力所引起。
(3)残株型(stumptype)骨折:即波及距骰及跟距关节的纵(斜)向骨折。
(4)粉碎型(crushtype)骨折:多由强烈的压缩暴力所致。
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平刺激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
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表现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三关节融合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即可缓解症状。
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见于屈趾及屈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
5、跟腱无力: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
6、跟后垫痛: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
7、神经嵌压: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
8、足外翻畸形: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
9、跟骨感染: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
骨折可在腰麻下整复,用双手掌鱼际部扣挤跟骨两侧,纠正跟骨体向两侧的增宽,同时在跖屈位,用力向下牵拉跟骨结节,以恢复结节关节角。复位后可用小腿石膏固定4-6周。
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压缩粉碎性骨折,治疗意见分歧,归纳可有四种方法。
(1)保守疗法又称不作整复的运动治疗。用弹力绷带包扎伤足,抬高患肢。鼓励早期开始患肢功能运动及架拐负重。不少人认为这种方法较固定疗法功能恢复快,效果好。一般病人在半年内可恢复正常活动,约有3/4的病人可恢复正常工作,不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压缩骨折,尤为适用。
(2)骨牵引治疗跟骨结节持续牵引下,按早期活动原则进行治疗,可减少病废。
(3)开放复位适用于青年人,距骨下面外侧塌陷骨折。可先矫正距骨结节角,及跟骨体的宽度,再手术矫正关节面。做跟骨外侧切口,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至正常位置后,用骨松质充填空腔保持复位。术后用管型石膏固定8周。有人认为术时行内固定,不做石膏外固定,疗效更满意。
(4)早期关节固定术累及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必将引起不可恢复的损害,如于伤后2-3周内手术,行三关节或跟距关节固定术,疗效较晚期手术好。
上述方法为一般原则,但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极不规则,无法进行正确分类。治疗方法不易统一,康复期长,对晚期效果难以做出正确评价,而且无法对每种类型骨折确定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2]
1、对骨折不影响关节面者
以手法复位为主,足跖屈使断面对位,用石膏靴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6周;也可先试行手法复位,石膏靴固定,并照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如手法复位失败,则可行切开复位以螺丝钉固定,石膏靴外固定4-6周。
2、对骨折影响关节面者
其中部分关节面塌陷骨折者,可在无菌操作下试用撬骨将塌陷的骨块撬起复位,然后连同撬骨的钢针一起固定在石膏管型中,3-4周后拆除石膏拔钢针,逐渐进行功能练习,避免过早负重。如闭合撬骨法复位失败,可施行切开复位,将塌下关节面撬起至正常关节面,其下填松质骨,并以石膏靴固定6-8周。
对于全部关节面塌陷骨折者:可在麻醉后于下肢螺旋牵引架上复位,克氏钢针穿过跟骨后上角,向跟骨后上方牵引10-20分钟。然后用Bohler氏跟骨压迫复位器,挤压跟骨两侧复位。挤压时间应有力而短暂,以免压迫皮肤坏死。复位后可再照片复查跟骨复位情况,满意后用石膏靴将牵引针一起固定,以防跟骨复位后再缩回移位。通常石膏靴固定4-6周拆除。
开放复位可塑形跟骨钛板内固定是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1、手术时间除开放骨折行急诊手术外,余均在伤后用厚棉垫加压包扎,并置于布朗氏架上抬高患肢,于7-12天左右进行手术。如果局部存在较严重的水肿和张力性水泡,可加用脱水药物,手术延迟进行。
2、手术中的复位、固定单侧骨折取侧卧位,患足在上。双侧骨折取仰卧位,手术在硬膜麻醉中、止血带控制下进行,采用标准足跟上外“L”形切口,切口取圆弧形,使切口暴露好。自外踝尖上4-6cm、腓骨缘后1-1.5cm始,纵行向下,至底外侧皮肤交接处转向前,达第5跖骨基底上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勿行皮下剥离,尽可能避免破坏皮肤血运,避免用拉钩牵引皮肤,并减少皮肤坏死,切开时注意保护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腱,自跟骨表面用锐刀直接紧贴跟骨外侧壁将整块皮肤等软组织向下剥离,达距骨下关节外、后缘,用3枚1.5mm或2.0mm克氏针分别钉入外踝、距骨头、舟状骨,将皮瓣、腓骨长短肌腱向上牵开,充分暴露距下关节间隙外、后侧。在尽量保持外侧壁骨块形态完整前提下,利用骨膜剥离器撬起塌陷、翻转的关节面,把外侧壁骨块呈活页状分翻开,直视下将关节内骨块按跟骨解剖形态进行复位;
同时用一枚粗克氏针经跟骨结节顶点插入撬拨,足跖屈复位;恢复跟骨前、中、后关节面的正常解剖位置,恢复Bohler’s和Gissane’s角。然后将增宽的跟骨内外侧进行对向挤压复位,恢复跟骨高度,对于骨缺损明显者,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国产,金世植骨灵),骨折复位满意者,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外侧壁并压平,行可塑形跟骨钛板固定,克氏针应固定在未碎裂的骨折块上,或通过钢板固定到对侧的载距突或内侧壁的完整骨折块上,以及跟骨前部、跟骨结节这些不容易移位、密度较高的部位。切开复位的关键是恢复结节部骨块与载距突或内侧壁骨块的轴向排列,保证内侧壁骨折无内翻成角。C臂机透视摄片,观察跟骨形态、关节面是否满意。关闭创口时,术野内放置引流皮片或胶管,创口加压包扎,缝合皮下时要做到严密缝合和避免损伤腓肠皮神经。患肢小腿石膏托固定于中立位。
3、术后处理常规放置皮片引流48h,渗出多者可适当延长;每次换敷料包扎时先以手法从跟骨两侧向中心略为挤压,使碎骨片靠拢,然后再行“打包式”的加压包扎(尤其是皮瓣侧),常规使用抗生素、止血药、脱水剂;18天左右拆线,渗出超过1周者,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抬高患肢,24h后足趾被动活动,48h后,趾、腓肠肌主动活动。
(1)早期(术后1-7天)预防感染。红外线治疗仪(100W,波长8-14μm)距伤口30cm照射,温热量,每天2次,每次30min。指导活动踝、膝关节及足趾。结束后,行踝关节石膏托固定。
(2)中期(8-18天)采用脉冲磁场(磁场强度20mT,频率22Hz)治疗。加强患肢各关节正确功能锻炼。
(3)后期(≥18天)一般拆线后出院。去除石膏,中药“四肢洗方”熏洗;门诊指导患者患肢的功能锻炼,适当进行踝关节抗阻屈伸运动。定期复查X线片、随防,根据X线表现,决定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时间。本组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3个月。
跟骨解剖结构的特点跟骨系不规则的六面体短骨,与距骨形成前、中、后关节,与骰骨形成一个关节。跟骨内密度不一,骨小梁排列特殊,后关节面上骨皮质负重量接近胫骨骨皮质,跟骨前、中部骨小梁相对稀疏,是血管进入髓腔的部分。跟骨处于自然外翻位,距骨外侧突骑跨于跟骨的Gissane’s角上。跟骨的负重点位于下肢力线外侧,当轴向应力通过距骨作用于跟骨后关节面时,形成由后关节面指向内侧壁的剪切力,造成位于Gissane’s夹角附近的骨折,这种骨折线几乎恒定不变。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对足的功能起着重大的作用,跟骨外形为不规则长方体形,内部结构复杂,骨质密度不平衡:
(1)后关节面下结节部,内侧壁骨质密度高,皮质厚,尤其是内侧壁载距突最厚。
(2)前部、下部及外侧壁骨质密度低,皮质薄,尤其外侧壁最为薄弱。
(3)维持跟骨稳定方面,在内侧有坚强的三角韧带、关节囊,跟距骨间韧带和颈韧带,使载距突、内侧壁与距骨和内踝紧密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而外侧关节囊、韧带相对明显薄弱。
(4)上面有三个关节面,且以后关节面、中关节面为主要承重关节面。
(5)跟骨后方有人体最强大的跟腱向上牵拉,小腿伸肌、胫后肌、腓骨长短肌均协力向上牵拉足及跟骨前部。使跟骨的受力呈“倒挑扁担”与“桥拱”承重模式。另一方面,由于跟骨损伤绝大多数为高处坠落伤,暴力沿着胫骨、距骨向下传导,“拱桥”中央部分受到向下暴力冲击。这些特点与机制的结果,与跟骨骨折的临床特点相吻合。也造成了跟骨骨折中,后、中关节面均有不同程度骨折和塌陷,骨折旋转,使跟骨高度、Gissane’s角减小,Bohler角减小至负角。严重者关节骨块与距骨一起陷入体部至底侧,使跟骨呈“反张”状态。薄弱的外侧壁均碎裂、褶皱,向外膨出,使跟骨增宽,把腓骨长、短肌腱卡于外踝之间。
足部作为人体的重要承重部位,它承载的负荷也最大,而跟骨为松质骨,对抗应力的能力相对较低。所以,跟骨骨折在足部严重损伤中也十分常见的,但治疗又较为困难。因此,积极预防跟骨骨折的发生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以及在乘坐各类交通工具时,应当注意安全,保证人身安全,避免创伤事件的发生,这将有助于降低跟骨骨折的发生。[3]
对跟骨骨折病人的营养需求与膳食,患者和家属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医生请教。
其实,跟骨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跟骨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跟骨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1)忌盲目补充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跟骨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有些人认为,跟骨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3)忌偏食跟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4)忌不消化之物跟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卧床跟骨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顾虑重重。
(6)忌过食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7)忌长期服三七片跟骨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8)骨折禁饮果子露。
骨折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比较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医院对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后,常需在家继续休养、康复。做好家庭护理,促进愈合,尤其重要。
“民以食为天”,骨折病人也一样。让骨折病人吃好,是家庭护理中很重要的一条。
绝大部分骨折虽无内脏损伤,但由于经历了创伤或手术的打击、终日休息、运动减少,原先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可能胃口不好,受伤后短时期内较为明显。老年患者和体质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发生。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要在病人饮食花样、调配上多下功夫,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欲。手臂活动不便的,还要喂饭。适当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卷心菜、胡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骨骼异常坚硬,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构成。无机物占比例最多的是钙。人体内99%的钙集中在骨骼内。受伤发生骨折后,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让伤员多吃些钙质,以加快愈合。不知从何时起,骨头汤成了骨折伤员的最好补品。但是,根据医疗经验及实验研究,却没有发现骨折伤员需要额外补充钙质的证据。骨折后受伤部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偏于酸性,骨折端可发生脱钙。但这些脱出的钙质并没有被运走、排泄,而是溶解在周围。等到局部创伤性炎症恢复正常后,便作为修复骨折的主要材料沉积下来。
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跟骨骨折病人需要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这几种元素,有的参与组成人体代谢活动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胶原和肌红蛋白的原料。经测定,骨折后病人体内上述物质的血清浓度均明显下降。因此,在骨折早期适当补充,可能有利于愈合。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锌较多;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小麦面粉中含铁较多;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骨折病人可适当多吃。除此以外,也可服用含有这些物质的药物。
跟骨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卧床病人更多见。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