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安民为天
作 者:岳非丘 著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4-1
版 次:1
页 数:405
字 数:372000
印刷时间:2007-4-1
开 本: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
I S B N:9787536681507
包 装:平装
9318507
本书是本长篇报告文学,分为“慢慢夔门路、三峡触动神经、水库移民启示”等九个章节,反映了三峡移民的全貌,对宣传三峡移民精神具有较大的意义。本书是在“写三峡移民的过去和现在”,是在写移民迁徙的牺牲和移民工作的艰难,是在写“这美丽的悲壮和悲壮的美丽”。书中汇集的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绝大多数来源于他这个“卧底”作家的亲经亲历,亲为亲见:上至省部级官员,中经各级移民干部,下至各形各色的移民个体,他都写出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尤其不同凡响的是,在写这些亲经亲历、亲为亲见的过程中,他毫不牵强地把移民和安民合二为一。
长江三峡工程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工程一上马,就如同炮弹出膛,烈焰升空,在政府的精心运作下,一切很快变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三峡水库产生的百万移民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迁徙就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书作者在三峡库区“卧底”体验生活近7年,写作历经10年。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客观地描述了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发生的这场波澜壮阔的移民运动,真实记录了三峡库区20年来“移民、安民”的复杂过程;书中首次披露了百万移民迁徙中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活的人物,并对三峡百万移民的生存状态和库区发展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是一部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厚重感,读来令人垂泪、震撼而又发人深思的作品。
岳非丘,男,重庆涪陵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即鲁迅文学奖)、“中国潮”报告文学奖、郭沬若文学奖荣誉奖、四川省文学奖、重庆文学奖等诸多奖项、1981年开始写作,多以长江为创作题材。在《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四川文学》、《红岩》等刊物发表多部文学作品。主要报告文学作品有《长河精英》(与人合著)、《江入大荒流》、《只有一条长江——代母亲长江写一份“万言书”)等。
序言
第一章 苦涩水岸线
一、长河生死恋
二、大峡谷洗礼
三、补偿画外音
四、一场算账风波
五、峡江不眠之夜
第二章 漫漫夔门路
一、艰难的抉择
二、出省语言培训班
三、电话录音当说客
四、家产重量30吨
五、凄风苦雨8小时
六、最后的外迁移民
七、心灵上永远的根
禹认为,皋陶的意见很好,只是怕帝尧也未必能完全做到。他进一步发挥说:知人善任,只有大智大慧的人才能做到;“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自己有智慧又有德于百姓,那就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了。于是皋陶以安民为中心展开了论述。
要使民安,为官者就得首先有德。皋陶说,大凡人的德行有九种:一是态度豁达,毫不拘束,又能恭敬谨慎;二是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三是谦逊而又严肃认真;四是有才能但办事仍不马虎疏忽;五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又不为意见纷纭所迷惑,而能刚毅决断;六是行为正直而态度温和;七是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着手;八是刚正而不鲁莽;九是勇敢而又善良。并不是从表面就能断定谁具有美好的德行,必须有事实作为依据。有了正确的判断,才能任用这种有德行的人。这样,才能指望各方面的负责人都办好分内的事。
皋陶特别强调不能任用私欲膨胀而贪图享受的人承担一方的重任。一方之主,日理万机,绝不容许尸位其职。这种职位是代表上天行事的,怎么可以让那些不称职、无所作为的人来代表上天呢?
要安民,就要建立秩序。皋陶认为,“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讨有罪”,所以建立秩序要从两方面做。第一是稳定等级关系。他说,上天既然安排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常次序,便应当按照上天的意旨整顿和巩固这种关系。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这五个等次各有礼法,这对维护社会的既有秩序是有很大作用的,天子应当大力推行,使人们各安其位、互相尊重、协力同心办好事情。为了表明各个等次人员的德行,上天还制定了与他们相应的服饰制度,以表彰道德高尚的人,为政者也应按上天的意志办事,以劝善崇德。
民本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就在《管子·霸业》中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则提出“民贵君轻”的著名论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更是体现了古代贤人安民为天的伟大情怀。
古代明君贤臣也认识到民众的重要,在政治上都致力于安民。汉文帝为固本安民,实施劝农务本的政策,他本人则“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周代西门豹到邺县上任,整治了危害百姓的三老、廷掾、巫祝,解决了河伯娶妻的问题,组织治理漳水的工程,根治了漳河的水患,使百姓安居富足。宋朝名臣富弼以“济世安民”为志向,在赈灾过程中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克服救灾流于形式的弊端,方法简便周至,被“天下传以为法”。明代苏州知府况钟在苏州奏免勾军,减免重赋,抵制宦官扰民,保卫了一方百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