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苋(4)多年生草本,高1-2米;茎粗壮,常带红色,有分枝,初有柔毛,后除节部外几无毛,具纵棱及沟。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直径2-6厘米,顶端凹缺或2浅裂,基部近截形,全缘,两面有贴生毛,紫红色,具淡色中脉及5-6对弧状侧脉,如为绿色或淡绿色,则有黄色叶脉;叶柄长2-3厘米,有贴生毛或近无毛。雌雄异株,花成顶生及腋生圆锥花序,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初有柔毛,后几无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长1-1.5毫米,绿白色或黄白色,宿存,无毛,无脉;花微小,长约1毫米,有极短花梗;雌花:花被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绿白色或黄白色,外面基部疏生白色柔毛; 不育雄蕊微小;子房球形,侧扁,花柱极短。雄花及果实未见。花果期9月至次年3月(海南岛)。[3][4]
血苋(5)血苋原产南美洲。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要求疏松、肥沃的沙壤土,露地栽培宜阳光充足,地势高,冬季温度不低于10℃。[4]
血苋分布在巴西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江苏、云南、广西等地,主要由人工引种栽培。[4]
分布云南滇中、滇南等地栽培。中国江苏、广东、海南、广西、南美洲有栽培。原产巴西,我国江苏(上海)、广东(广州及海南岛)、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3]
血苋(6)盆栽保持盆土湿润,生长期多喷水,血苋生长迅速,为控制植株高度和促进分枝,需进行2-3次摘心或修剪,保持矮壮而密集的株形。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多施磷、钾肥。
常用扦插繁殖。扦插四季均可进行,以气温20-25℃最为适宜。选取健壮的嫩枝顶部2节的长度作插条,插后1周生根,3周就可定植。
病害有根腐病,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有线虫,用20%二溴氯丙浣颗粒剂处理土壤,每平方米20克左右。
图片(5)茎、叶入药,治吐血;[3]
为一盆栽观叶植物或与浅色花卉布置花坛。另外茎、叶入药,治流鼻血。
种类:药用植物
中文名:血苋
科名: Amaranthaceae
属名: Iresine R Br
血苋
拼音名 Xuè Xiàn
别名 红靛、一口红、汉宫秋、红叶苋
来源 苋科苋属植物血苋Iresine herbstii Hook. f.,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调经止血。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痛经,月经不调,血崩,吐血,衄血,便血。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广西农民有用其叶染红糯米饭。[3]
血苋血苋全株紫红色,叶片绿色光亮,叶脉呈黄色或红色,叶色艳丽,十分耐看。适宜盆栽、吊盆栽栽培和花坛、花径配置。
为一盆栽赏叶植物,或为花坛植物。我国栽培者为雌株,不结果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