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尾鳃蚓(3)体很大,生活时达150毫米以上;体宽1.0-2.5毫米。体色淡红乃至淡紫色。
体后部约1/3处始,背腹正中绫每节有一对丝状的鳃,最前面的最短,逐渐增长,有60-160对之多。前端体节较长,有3-7体环。
腹刚毛前面每束4-7条,单尖,以后逐渐减少,变成二叉,远叉极小,至后部远叉更小或消灭。背刚毛自ii节始,1-8条发状刚毛,约2毫米长,至体中部数目逐渐减少且短,至有鳃部消失;5-12条钩状刚毛。环带在1/2x-xii节,隆肿状。
雄生殖孔分开,在xi节腹面。雌孔在。i/xii节。受精囊孔1对,在x节腹刚毛之后。有大的精管膨部及一副膨部,包在一交配腔(C.)内。受精囊内有无定形的精茭。
多分布于在沟渠流水两侧的3-5cm 的泥层中,尚属喜氧种类。生活时淡红色的尾鳃伸出泥土,以伸展的鳃丝为平面作上下摇动,其频率达每分钟100次左右。受惊扰时尾鳃立刻缩入泥中。在高温或缺氧时,尾鳃伸出更长且鳃丝伸展更开。
苏氏尾鳃蚓的蚓茧呈卵圆形或蚕豆形,长径1,186~2,745微米,短径1,047~1,733微米。淡褐色,胶膜透明,一个卵茧通常内含卵粒1~4个,多者达7个。卵随发育程度不同,呈现或深或浅的褐黄色。蚓茧的一端有一个突出似塞子的“柄”,孵出的幼蚓由此“柄”破茧而出。蚓茧的孵化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25~30℃时约需25天,14~21℃时需28天。
分类系统: | Animalia:动物界 - Annelida:环节动物门 - Clitellata:寡毛纲 - Haplotaxida: - Tubificidae:颤蚓科 -Branchiura: |
学名: | Branchiura sowerbyiBeddard,1892 |
中文名: | 苏氏尾鳃蚓 |
中文拼音: | SūShìWěiSāiYǐn |
分类等级: | 种 |
概述: | |
原始属名 | |
模式标本产地 | |
模式标本保存地 | |
国家保护级别 | 不详 |
CITES公约级别 | 未定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未予评估(NE) |
红皮书等级 | 未定 |
中国特有 | 是 |
分类系统: | Animalia:动物界 - Annelida:环节动物门 - Clitellata:寡毛纲 - Haplotaxida: - Tubificidae:颤蚓科 -Branchiura: |
学名: | Branchiura sowerbyiBeddard,1892 |
中文名: | 苏氏尾鳃蚓 |
中文拼音: | SūShìWěiSāiYǐn |
分类等级: | 种 |
概述: | |
原始属名 | |
模式标本产地 | |
模式标本保存地 | |
国家保护级别 | 不详 |
CITES公约级别 | 未定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未予评估(NE) |
红皮书等级 | 未定 |
中国特有 | 是 |
环节动物
苏氏尾鳃蚓(3)国内分布:黑龙江、河北、长江、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淡水。
国外分布:本种在欧美均有报告,原产地可能在东方。